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论短跑技术训练中“以摆带蹬,蹬摆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2月我撰写了《再谈女儿童的田径训练》一文,参加了我院1979年4月举行的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的其中一节提出“以摆带蹬,蹬摆结合”的新见解。1979年我又撰写了《试论短跳跑技术训练中“以摆带蹬,蹬摆结合”》(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刊登在我院学报1980年第2期上。文章从“以摆带蹬,蹬摆结合”的理论依据和“鞭打”扒地能产生引力(拉力)—弹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深入的论述。现根据近年来国外专家对短跑摆动技术的论述并结合我在教学和训练中的运用实际,再补充论述“以摆带蹬,蹬摆结合”这一观点,以期引起我国教练员、教师对这项短跑摆动技术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田径运动理论知识,对短跑的动作周期划分为“后瞪”、“着地缓冲”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我们认为在着地缓冲阶段,脚着地点的远近取决于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脚着地时的冲量对维持身体平衡作用不大。运动员在后蹬阶段“屈蹬式”技术是伴随塑胶跑道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现象。无论“以蹬带摆”或“以摆促蹬”,都应强调蹬摆的协同作用,而不能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看录像、影片,参阅资料,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跑的技术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其特点为“以摆带蹬,蹬摆结合,缩短文撑时间,以松、大、快、前跑进”的积极摆动式技术。  相似文献   

4.
短跑中途中跑的摆动技术,一是摆动腿的正确摆动。这方面在我院学报80年2期《试论短跑技术训练中以摆带蹬,蹬摆结合》一文已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二是正确的摆臂。摆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两腿伸直并拢站立,腿不进行蹬地,只要用两只手臂有力地向前摆动,就能牵引人体向前移动。但是,过去往往对摆臂重视不够,许多资料对摆臂的技术论述也较简单。例如: 195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短距离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分析了自行车运动的踏蹬动作,提出了对自行车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训练,上肢躯干以静力性练习为主,下肢以动力性练习为主的观点和重视踏蹬动作功能肌力量性和伸展性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自行车运动员踏蹬传感数据采集系统,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场地自行项目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现场的踏蹬状态,通过对其踏蹬“圆滑度”和踏蹬“死点”的测定和评价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场地自行车项目高水平女子运动员在100~130次/min的踏蹬频车时,圆滑度较好,在低于85次/min时,运动员的踏蹬圆滑度变得极不圆滑,2)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高,其踏蹬圆滑度就好;3)我国场地自行车项目高水于女子运动员踏雕的“上、下死点”位置,随其训练水平和从事的比赛专项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一板系统中起跳及蹬伸的函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蹬伸时肌肉作用过程函数的数学模型描述,根据对洛加尼斯起跳动作解析结果的体育统计学处理以及最佳平方逼近计算,得同蹬伸时肌肉作用过程的标准函数,在指导训练时,通过蹬伸肌肉过程函数的比较,可以定量地判断运动员蹬伸肌肉作用过程是否正确,从而有助于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8.
人-板系统中起跳及蹬伸的函数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蹬伸时肌肉作用过程函数的数学模型描述 ,根据对洛加尼斯起跳动作解析结果的体育统计学处理以及最佳平方逼近计算 ,得同蹬伸时肌肉作用过程的标准函数 ,在指导训练时 ,通过蹬伸肌肉过程函数的比较 ,可以定量地判断运动员蹬伸肌肉作用过程是否正确 ,从而有助于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9.
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在前进方向产生了加速度,运用数理演绎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侧向力,当右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以运动员总运动方向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Ⅱ象限、或左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同一直角坐标系第1象限时这个侧向力指向运动员总运动方向的侧后方,产生的加速度与总运动方向呈负值。结论: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与总运动方向相反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10.
制作共振摆     
做高二物理课本P38的“研究摆的共振”实验要用共振摆,我们学校原先只有两个,而用于22个平行班实验则根本不够。笔者通过仔细研究共振摆的构造和性能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2209单摆组和其他仪器零件,又组制了3种4件共振摆。不但解决了仪器不够用的燃眉之急,圆满开出了实验,而且还拓宽了现有仪器的用途,开拓了广大师生的创新思路,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这一事例,也充分显示了低成本教具开发与应用的极大潜在意义。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踏蹬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踏蹬是骑行过程中的唯一动力因素,直接影响自行车运动速度。目前在我国自行车竞赛中表现出踏蹬技术、技术形态相差较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而在整体技术上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生物力学依据。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反映出教练员没有规范的标准化准确概念作指导,造成运动员,动作不一,一些运动员动作实效性较差,对运动员发展提高产生较大障碍。本文旨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结合理论力学原理针对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踏蹬动作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为教练员指导训练、技术动作的规范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实验方法,设计俯角斜板训练手段改进和提高背越式跳高快速起跳技术,以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训练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俯角斜板起跳训练能有效改进和提高背越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迈步出腿支撑缓冲蹬伸技术和能力以及摆动腿蹬摆协调配合能力,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短跑不同阶段蹬地功率和短跑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提高蹬地功率和短跑成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短跑过程中蹬地腿和摆动腿的配合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在短跑过程中蹬地腿和摆动腿的配合有三种时机,一是当蹬地腿离地的瞬间摆动腿继续上摆;二是当蹬地腿离地之前摆动腿已经开始下压;三是当蹬地腿离地的瞬间摆动腿正好下压。经过对三种配合时机的分析发现,当蹬地腿离地瞬间摆动腿正好开始下压是摆动腿的最佳下压时机,另外两种下压时机均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跑步的速度。该结论希望能够对运动员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提高了运动员在前进方向上的速度,运用力学知识对运动员在外刃蹬地时的受力情况、步长、做功、速度和动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假设各种阻力为零的条件下,以支撑脚为参考系,运动员外刃蹬地时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上位移为零,在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作用的方向上身体重心的速度为零,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所做的功为零,身体重心在支撑腿滑进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动能没有增加。结论:在假设各种阻力为零的条件下,以支撑脚为参考系,运动员外刃蹬地时身体重心的合速度没有增大,动能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双蹬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动作结构方面进行比较,在滑行过程中提高了做功次数。同时双蹬技术的动作结构提高了履地的频率,也减少了与地面的磨擦,为此对练习者提出有关双蹬技术练习的方案,对如何进行合理的练习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对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论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历来是争论不休的热点,本文通过综述的方式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论点与论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屈蹬是“后蹬动力来源论”的继续和发展,对“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之前产生动力”的说法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8.
速度滑冰是一项专项技能很强的运动项目,蹬冰力是速滑技术的基础,只有运动员、教练员充分认识到蹬冰力的重要才能达到完善技术、提高成绩的目的。本文创新地提出了速滑运动中“转正”技术,并通过生物力学和实践训练成绩对比进行分析,论证了新技术的可行性,为我国速度滑冰竞技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 (也包括过去使用的其它版本 ) ,在研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 ,所给出的滚摆示意图及实际应用的滚摆 ,摆的边缘都很厚 ,且中间往往还打了些孔。如图 1( a)图 1理论和实践证明 ,使用以上形状的滚摆 ,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由于滚摆的边缘厚 (尤其是中间还打有一些孔 ) ,在滚摆升降及转动过程中 ,受空气阻力很大 ,致使能量损失较多。所以 ,在实验时 ,滚摆的第一次上升末 ,就远远达不到下降时的起始高度。为了减少空气对滚摆的阻力 ,增进实验效果 ,结合教学实践我对滚摆的外形进行了改进 ,现简述如下 :改造从两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