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在前进方向产生了加速度,运用数理演绎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侧向力,当右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以运动员总运动方向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Ⅱ象限、或左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同一直角坐标系第1象限时这个侧向力指向运动员总运动方向的侧后方,产生的加速度与总运动方向呈负值。结论: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与总运动方向相反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2.
相反的、落地点距栏远时,会造成前蹬反作用力很大,支撑点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与前移方向相反,因此使身体总重心落在后面,这时上体必然后仰,运动员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不得不增加对支撑腿的压力.倘若用足尖着地,实际是不可能的.因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省武术队国家一级和武英级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结束左脚着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缓冲时段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与右脚离地时刻垂直速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右脚离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与垂直速度之间为正相关.蹬伸时段重心水平位移与左脚离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重心垂直速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在缓冲时段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身体重心低,用时长,然而蹬伸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是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完成动作好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对百米途中跑后蹬阶段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认可的权威性实验图表分析百米途中跑后蹬阶段后蹬腿产生后蹬力和后蹬腿各个关节角度的变化,得出:后蹬阶段后蹬腿产生后蹬力使人体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对人体运动的作用,包括人体作向前上方加速运动时期;人体作垂直方向惯性运动、作水平方向加速运动时期。在脚离地时相后蹬腿没有充分蹬直,是由于后蹬腿如果继续后蹬,后蹬腿产生后蹬力使人体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小于空气阻力,人体无加速运动。百米途中跑后蹬阶段人体重心最低点是在人体重心在支撑垂直上方时相。  相似文献   

5.
在背越式跳高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运动可分解为重心的运动和身体其他部位绕身体重心轨迹的转动两部分。起跳腿蹬离地面后,身体重心的运动沿着起跳角形成抛物线运动轨迹,身体其他部分绕身体重心的转动可分解为:绕垂直轴、矢状轴、额状轴三个转动,这三个方向的转动是运动员从起跳到顺利绕过横杆技术的关键,转动动能来源于助跑动能和人体弹性势能,转动角动量主要是通过蹬地和起跳摆动过程获得的,在整个跳高过程中,转动角速度是运动员通过调整身体各部位形状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第十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小腿支撑扇角比较大,身体重心下降较大,造成水平速度损失较大;蹬离地面时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慢、幅度小。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减小着地时的制动、加大动作幅度,提高起跳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运动员在着板缓冲阶段,摆动腿蹬伸后向前摆动的时机晚,摆动不够积极,影响整个起跳动作的幅度,造成了身体重心不能快速前移。我国运动员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和幅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挺举发力阶段,一般认为是运动员借助下肢蹬地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和上肢上挺力量的有机配合,而将杠铃举起的.这种看法确有一定道理,不过还有片面性.我们观察运动员的蹬地动作,不难发现下肢蹬地时不仅给地面施加作用力,从而获得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撑反作用力;而且在给地面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还获得一个举力.  相似文献   

8.
双蹬(又称双推)技术是当今速度轮滑中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它能使运动员获得两次蹬地加速、增加动力性工作、减少速度波动,进而提高全程速度。双蹬技术由特殊收蹬技术与普通侧蹬技术构成,其技术关键环节在于浮腿着地、滑行中的双支撑、上体摆动、几个关键的关节角度及重心移动5方面,正确掌握和运用上述技术要领是提高运动水平、突破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双蹬技术优越性巨大,上体摆动较大的特点使其更适合长距离、超长距离和马拉松比赛,建议在长距离速度轮滑项目中尽快普及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助跑最后两步支撑期有关运动学参数入手,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一步助跑技术不合理,表现为:着地缓冲阶段动作消极、重心下降过大、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过多;蹬伸阶段蹬伸的幅度、速度不够,向前性不好,损失的速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偿.最后一步助跑技术上的缺憾,是造成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速度偏低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难度323C起跳技术是影响该难度动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环节,其动作人体重心的运动学基本特征与要素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运用运动生物力手段对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助跑结束时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缓冲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也不是越小越好。一级运动员右腿摆动慢,上步不积极,左腿蹬摆不充分,左臂摆幅小是导致左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增长小的关键所在。右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正相关,武英级起跳时左腿加速摆动与右腿快速蹬伸的协调配合是起跳离地时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最重要原因。蹬伸时段重心水平位移与左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缓冲时段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身体重心下降低,但用时还长,然而蹬伸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是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完成动作好的最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高速度、强对抗、长时间、大运动量作为现代足球比赛的一大特点对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影响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发展因素的中枢神经、最大摄氧量、有机体能量储备与供能、有氧机体机能的稳定性、有机体能量的合理运动和速度的储备能力等进行分析,为提高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臂摆动对人体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从而为无臂的仿人机器人以及假肢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选用10名青年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以1. 5 ± 0. 3m/s的速度完成手臂自然摆动和限制双臂摆动的行走运动,研究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Moti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行走时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 结果:(1)限制摆臂会显著降低步行频率;(2)限制摆臂会显著增大步行时重心的上下摆动、减少骨盆的旋转角度;(3)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参数在两种不同运动状态下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摆臂时踝关节屈伸角度增大、屈伸力矩增大、关节做功增大;同时,不摆臂会造成膝伸力矩显著性增大,做功增多;针对髋关节,不摆臂会造成髋关节的屈伸角度增大;(4)下肢各参数在两种走路模式上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结论:步行中手臂自然摆动可以降低腿部的能量消耗,是节省能量的一种行走模式;摆臂与不摆臂两种行走状态下肢的运动模式在不同水平上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实验确证了恢复阶段驱动时相段的存在,但对踏蹬处于恢复阶段中的技术本质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有效的骑车技术,提拉踏板并不是为了产生驱动力,而是确保下肢环节链稳定快速的跨越上下死点区域的需要;在高功率输出下,前蹬阶段增加峰力矩比恢复阶段减小负力矩对增加功率输出肩负更多的责任;不同组合下前蹬阶段的平均作用效率、左右两腿用力是否均匀是衡量踏蹬技术两个重要动力学指标;实验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大腿长与有效小腿长的比率"是影响骑行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的动作技术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交叉步右脚着地后,左膝水平速度与重心水平速度显著相关(γ=0.7302,P<0.01),加速左腿的前摆有助于重心水平速度的回升;影响标枪出手速度的灰色关联排序中首要因素是标枪离手时左膝角,说明左腿迅速而充分的蹬伸对出手速度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力学原理与跑鞋创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力学原理 ,对跑鞋鞋钉的力学功能、制鞋材料的力学特性以及鞋足系统的整合性进行研究 ,建立新的跑鞋创新设计理念。研究结果表明 :鞋钉的形状、数量、分布方式及钉与鞋底的角度均对跑鞋的力学功能构成影响 ;适宜的鞋底材料能在前蹬阶段有效缓冲地面对人体的作用力 ,后蹬时产生能量的二次利用 ;鞋足系统的整合性将对成绩产生影响。建议 :跑鞋创新设计理念应体现运动员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平面定机拍摄中存在的边缘镜头畸变现象,提出一种快速、易操作的修正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对固定标志物和实际比赛视频分别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实例检验。结果:三种被测镜头在图像边缘处的畸变误差百分比为2.75%—4%;对比赛现场拍摄的运动图像进行处理后,解析点在图像边缘运动速度前后差值百分比分别为5.9%和8.18%。结论:利用Lensdoc插件可以快速有效地对镜头畸变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认识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对第六届、第十二届世锦赛共16名三级跳远运动员决赛最好成绩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运动员踏板瞬间水平速度越大,则损失的距离越多;(2)大部分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采用“长—短”模式,且最后一步速度高于倒数第二步;(3)第二跳距离差异较大且与成绩的相关性较高;(4)各跳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依次增加,适当减少水平速度损失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单足跳、跨步跳、跳跃垂直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动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短跨项目运动员增加肌力及速度与运动能力协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Qualisys测试系统对训练前后的起跑技术进行运动学参数测试,用Biodex系统得到训练前后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动力学量。训练方法是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通过小负荷环节末端负重训练,增加肌肉尤其是对抗肌群的速度力量,通过增加小肌群以及对抗肌群肌肉的速度力量,改善运动员的动作技术、机能状态、提高训练效果,为运动员的训练方式的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