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析沙地跳跃练习提高弹跳力作用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地跳跃练习提高弹跳力作用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期的沙地跳跃训练,实验对象硬地原地纵跳高度显著提高;沙地跳跃练习提高弹跳力作用的动力学机制表现为:起跳动作过程中缓冲后期和蹬伸后期的时值延长;缓冲后期制动动作幅度增大;蹬伸后期蹬伸动作幅度增大;蹬伸前期和蹬伸后期峰值力和蹬伸冲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在前进方向产生了加速度,运用数理演绎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侧向力,当右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以运动员总运动方向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的第Ⅱ象限、或左脚外刃蹬地动作的滑行轨迹处于同一直角坐标系第1象限时这个侧向力指向运动员总运动方向的侧后方,产生的加速度与总运动方向呈负值。结论:双蹬技术外刃蹬地动作在水平方向上只能产生一个不大的与总运动方向相反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分析了自行车运动的踏蹬动作,提出了对自行车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训练,上肢躯干以静力性练习为主,下肢以动力性练习为主的观点和重视踏蹬动作功能肌力量性和伸展性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更好备战东京奥运会。方法: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7年全运会女子20 km竞走前8名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论:①8名运动员头顶点起伏距离合理,步幅开阔;着地技术规范,垂直支撑有“反弓”特征;着地角和蹬地角适宜,着地角大于蹬地角。②技术缺陷为:左右腿单步时间、步长、各技术阶段时间百分比存在差异,左右单步的两大腿最大夹角差异大;重心位移速度偏慢,冲刺能力弱;踝关节的蹬伸幅度小。建议:在训练中,要重视左右腿力量的均衡发展,优化动作结构,提高技术规范性;加强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练习;在控制步频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步长,使步长与步频达到最佳组合,提高重心移动速度,增强冲刺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踏蹬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踏蹬是骑行过程中的唯一动力因素,直接影响自行车运动速度。目前在我国自行车竞赛中表现出踏蹬技术、技术形态相差较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而在整体技术上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生物力学依据。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反映出教练员没有规范的标准化准确概念作指导,造成运动员,动作不一,一些运动员动作实效性较差,对运动员发展提高产生较大障碍。本文旨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结合理论力学原理针对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踏蹬动作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为教练员指导训练、技术动作的规范及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入弯与出弯道的运动学特征比较分析,揭示出高水平运动员入弯与出弯蹬冰技术的动作结构规律,确立正确的入弯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这不但是对新式冰刀(Clap冰刀)弯道蹬冰技术的补充,也为训练方法选用的科学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起跳技术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获得腾空高度的关键。利用运动学方法对起跳技术的下蹲和蹬离两个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力学分析;并采用录像分析方法对5名受试者在做不同跳跃难度动作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体重、蹬离角、蹬离垂直起跳时间、地面垂直作用力和髋、膝、踝3关节的控制和柔韧性等因素对艺术体操起跳技术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起跳技术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强滑跑成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为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的提高。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的掌握,即对技术的特征、动作结构、弯道滑跑倾斜角及用力特点的掌握能力,短距离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在动作结构、蹬冰技术和训练方法上有许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可以此为提高技术的借鉴依据,在弯道技术训练中进行实际的应用。因此,本文就短距离速度滑冰弯道的技术训练创新做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跳远和3种专项跳跃练习起跳动作进行测试,以揭示二级跳远运动员跳远专项跳跃练习与跳远起跳动作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结果显示:跳远起跳动作主要是由小腿前、后肌群、股直肌和半腱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股二头肌、股内、外侧肌、臀大肌和半腱肌完成大、小腿的快速蹬伸动作和维持躯干直立姿势.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起跳动作主要是股直肌和股内侧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髋部和大腿后肌群、小腿前后肌群完成伸踝和大腿后伸动作.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起跳腿主要由大、小腿后肌群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和大、小腿前肌群完成起跳腿髋、膝、踝的蹬伸起跳动作.起跳腿跳深跳远(台高60 cm)练习主要由股直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大腿前后肌群和小腿前后肌群完成大、小腿及踝关节的蹬伸动作.上述特征提示: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起跳腿跳深跳远练习(台高60cm)对跳远起跳向心收缩的影响大于离心收缩;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练习对跳远起跳离心收缩的影响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10.
双蹬(又称双推)技术是当今速度轮滑中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它能使运动员获得两次蹬地加速、增加动力性工作、减少速度波动,进而提高全程速度。双蹬技术由特殊收蹬技术与普通侧蹬技术构成,其技术关键环节在于浮腿着地、滑行中的双支撑、上体摆动、几个关键的关节角度及重心移动5方面,正确掌握和运用上述技术要领是提高运动水平、突破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双蹬技术优越性巨大,上体摆动较大的特点使其更适合长距离、超长距离和马拉松比赛,建议在长距离速度轮滑项目中尽快普及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核糖体蛋白基因和其它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序列的单个和双碱基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抽提出核糖体蛋白基因中富含的元素;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核糖体蛋白基因单个和双碱基在转录起始位点附近出现频率的位置权重,进而得出可能有利于核糖体蛋白基因转录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论新奥林匹克淘汰赛制下我国射箭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射箭项目新赛制的实施,对参赛运动员临场竞赛的技、战术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新奥林匹克赛制的主要内容、由此带来的竞技特征的变化以及对运动员临场竞赛能力要求的分析与思考,对我国射箭运动员在新奥林匹克赛制下提高临场竞赛能力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74场比赛进行分析,对比赛开局及首次得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87.94%场次的比赛在15秒内完成第一次攻防,开局时间主要集中在15秒内;首次得分使用的技术包括横踢、后踢、下劈踢和双飞踢4种,横踢是最核心技术占82.44%;首次得分的攻击部位主要以攻击躯干得分点为主,攻击头部比例很小。进攻和反击战术是男子跆拳道首次得分的主要战术形式,迎击战术所占比例较小;单一攻击首次得分与连续攻击首次得分比例相当;先得分并取得该场比赛胜利的场次多于先得分后被对方反超而失败的场次。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王薇在2010年全国女子散打锦标赛王薇在比赛中主要失分动作手段进行研究,旨在对王薇在比赛中的失分有所认识。分别探讨了王薇对拳、腿、摔三种主要进攻动作的防守技术在比赛中使用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录像,从中发现在女子散打比赛中,腿法进攻占主导地位,对腿法防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摔法居中,拳法最低。而在腿法中侧踹腿,鞭腿,正蹬腿和其他腿法,鞭腿的使用次数和成功率都是最高的。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有必要加强防守鞭腿的技术,突出重点练习。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运动训练学和教育学学科原理 ,阐述了在高校中长跑全年训练中单周期、双周期和三周期安排的训练结构 ,具体分析各周期的具体组成。结合影响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全年分期的主要因素 ,对大学生中长跑训练周期性安排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如何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进行剖析,重点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2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拍摄和解析,并对旋转阶段的单、双脚支撑时间分布、链球运行距离、身体重心变化等进行运动学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技术采集与运动生物力学解析的方法,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链球决赛前8名运动员最后用力投掷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掷链球最后用力技术由单支撑和双支撑两部分构成;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链球一直处于加速状态,但是链球速度的增量对出手速度的贡献不是很大;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肩髋轴间夹角较小,链球与肩轴的夹角较大,以致影响了最后的用力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观察统计、调查访问,分析了女子跳马踺子类动作的发展前景,重点研究了该类动作的踏跳和推手的技术特点,对进一步发展该类动作技术,提高我国女子跳马的技术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视角出发,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和基本原理,对板球快速投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特征及要点进行探索,并建立其运动生物力学观察模型,为有效地学习与传授快速投球技术提供参考。结果:1)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可划分为右脚支撑、双脚支撑以及左脚支撑三个时段;2)揭示了在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中人体重心与板球的运动特点;3)探索了在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中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强度、运动顺序以及运动方式,归纳出该过程中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特点;4)构建了若干个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指标,反映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要点;5)构建了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观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