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国档案的鉴定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它不同于建国后档案的鉴定,不宜采取传统的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方式,不能按现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模式制定民国档案保管期限表,应以特殊鉴定方式,用区分等级的方法深化鉴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绵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局制定”的规定,与该办法第19条的原则精神,笔主张民国档案价值鉴定的模式,可区分为四级,一级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 的代表性档案;二是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三级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档案,四级(或称等外)为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  相似文献   

2.
1 丰富档案馆藏,调整馆藏结构,是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的坚实基础 为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第一,我们要大力丰富馆藏,扩大接收面。在接收一级机构单位档案的同时,也要注意接收二级机构单位的档案,……  相似文献   

3.
陈革 《兰台内外》2008,(1):61-61
档案信息数字化应综合考虑馆藏档案内容、结构、价值、利用需求等因素,确定馆藏档案数字化策略,明确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原则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严 《档案管理》2005,(5):76-76
1强化馆藏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完善优化馆藏结构。首先,要积极开展档案接收进馆工作,不仅接收一级机构单位和国家机关的档案材料,同时也要接收二级机构单位和一些个体或个人的档案材料,使馆藏档案能完整地反映时代全貌;其次,改变文书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大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和  相似文献   

5.
兰平 《兰台世界》2020,(2):81-84
档案分级鉴定是依据科学的原则和标准甄别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档案之间的价值差异,从而对不同价值的档案施以更为科学的管理、保护和利用[1]。文章是在对档案分级鉴定理论进行充分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档案分级鉴定工作的技术关键,总结了气象档案分级鉴定方法,针对馆藏永久档案的分级鉴定策略与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以便充实和完善气象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最大化实现永久气象档案的社会效益,为在全国气象档案领域开展分级鉴定工作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思路和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馆藏档案数字化十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馆藏档案数字化就是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高速扫描、光盘存储等技术手段,将纸质、声像、缩微胶片等传统介质档案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具有有序结构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工作。馆藏档案数字化,应遵循以下十项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现档案馆向社会化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芝 《中国档案》2005,(11):50-51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档案馆应为人民为全社会服务。因此,现代档案馆应力求在档案馆资源建设中实现向“社会模式”转变的目标。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档案馆能否根据人们对档案信息内容的不同需要收集档案,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丰富和优化馆藏,是实现档案馆社会化的根本所在。所以,要以优化馆藏为目标,在依法做好同级机关永久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大力丰富和充实那些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与公众息息相关、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构建社会化的馆藏建设网络。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建邺区档案馆成立于1964年5月,是建邺区委、区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机构,是集中永久保管建邺区档案的基地和科学研究及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1991年12月晋升为江苏省二级档案馆;1999年11月被认定为江苏省一级档案馆;2002年被认定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江苏省一级档案馆”复查;2005年11月被认定为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2006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区文明先进单位;2007年10月通过省特二级档案馆等级认定。  相似文献   

9.
吴江市人民法院档案室是一个基层法院档案室,现有档案9大类12万余卷,专职档案员2人,兼职档案员13人。自档案室成立以来,档案管理水平逐年提高,1993年1月达苏州市二级档案室标准,1995年12月达全国法院系统一级档案管理标准,2003年10月通过江苏省一级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在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吴江法院档案室先后获得了苏州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吴江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相似文献   

10.
县级或县级市档案馆(以下简称县馆)馆藏质量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馆档案先天不足,其表现是基层档案室在确定档案保管期限时,保管期限定的不够准确,特别是对永久档案比率控制不严,使永久档案比例超标,严重影响了馆藏档案的质量。本文就此结合绍兴地区实际,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建设》2007,(7):F0003-F0003
丹阳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于1988年,1992年建立综合档案室,现有档案9大类,8万余卷,专职档案员3名、兼职档案员24名。近年来,档案工作与国土事业发展齐头并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档案工作通过为“省一级”等级认定,2005年档案工作又顺利通过“省特二级”评审认定、全系统已有7家国土资源所(分局)档案工作达“省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优化馆藏档案信息,合理、有效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作用,长春市档案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以《馆藏档案鉴定、筛选、数字化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法律效力的应用研究》为题,在国家档案局科研立项。该课题按照利用为本、急用先上的原则,以长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研究和实践主体,以馆藏重要和利用频繁的百万件档案为突破口,进行了档案鉴定新方法、档案筛选新突破、档案数字化新技巧、档案整理新技术、档案利用新途径的系列化研究与实践,做到了边研究、边利用,初步实现了用数字化档案替代档案原件、用打印件替代复印件,实现了接待人员和利用者不接触档案原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应实行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4.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优化馆藏、充分利用现有保管条件的重要措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档案鉴定工作一直是档案工作中的“弱势”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规定是:“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一.做好档案接收工作是丰富馆藏的有效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档案“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就成为一句空话。而馆藏丰富,才能够吸引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使档案馆真正成为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那么,如何丰富馆藏呢?  相似文献   

16.
乔佳 《北京档案》2012,(5):34-35,38
我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绝大部分来源于立档单位档案室。国家综合档案馆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正规接收途径将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接收进馆保存。进馆环节的档案鉴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对我国进馆档案鉴定政策做一概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四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档案的利用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档案部门要提供及时、服务有效,就要拥有系统、完整、高质量的馆藏,只有完整、准确、齐全、系统的档案才便于有效利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做到馆藏数量和质量并存的原则。在合理扩大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档案鉴定工作刻不容缓 , 优化馆藏更是势在必行 , 这已不再是一句空话 . 前不久 , 锦州市古塔区档案馆对超过 30年的文书档案和超过 15年的短期文书档案进行了鉴定 . 鉴定结果为 : ①应该销毁的档案有 54卷 , 大部分为上级普发文件 , 季度工作计划、总结、报表、会议文件、简报等具有时效性文件和内容重复的档案 ; ②对于区委、区政府全宗的短期卷进行鉴定时 , 考虑到立档单位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不同 , 将其重要全宗 1980年以前的短期卷转为永久保管 1卷 , 转入长期保管 1卷共 10件 ; ③满 30年的文书档案有 4个全宗档案向社会开放 . 这一鉴定结果充分说明 : 档案鉴定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 尤其那些应销毁的时效性、重复性档案的存在 , 已经影响了馆藏档案的质量 , 影响了我们为社会利用档案的快捷服务 . 为了优化馆藏 , 适当地调整档案保管期限 , 加强档案鉴定工作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 那么 , 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档案鉴定工作 , 从而优化馆藏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相似文献   

19.
一、档案价值鉴定是馆藏结构趋于合理的客观要求一是控制进馆档案数量盲目增长的需要。我国档案工作恢复整顿后,各级档案馆馆藏持续增长,以馆藏量定编,促使人们只重视如何丰富馆藏,而忽视档案价值,盲目追求进馆数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有的档案馆毫无选择地全部接收二三级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讲的档案鉴定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鉴定工作内容不尽相同,其目的不是确定档案的存毁,也不是对档案确定保管期限,而是对档案馆所存永久保管的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划分级次,以便更加合理地管理、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1999年5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