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中融入育人元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工匠精神方面起着先导作用。课程思政团队通过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知识、能力和育人“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肩负着思政育人的重任。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凝练了思政育人目标,探讨了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并尝试把课程思政融入考评体系中,将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与爱国情怀、安全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等思政元素结合起来。教学实践证明,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实现了课程的育人目标,还提高了专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工程造价专业“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分析如何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制定三大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的具体实践,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完成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育人与育才在课程教学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杂草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课程,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学技能,并根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三农”情怀、品格塑造、爱国敬业和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探索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顺应“课程思政”发展趋势,空乘专业形体课程以工作情境为载体,以“艺术品质和价值意义”为双翼,以“循循善诱、画龙点睛、元素拼贴”三大教学形式为具体工具,形成“一体两翼三支点”的框架体系,梳理形体课程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为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有机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服务行业,对高职从业学生的思政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愈加重视,但也存在着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思政育人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不深入、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实现物流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有效衔接。文章以高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课程岗位职业素养分析、课程思政设计总体思路、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映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思政实施具体案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考核方法、思政教学实施效果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旨在传授高职物流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心系家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将高校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深挖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拓展第二课堂、提高授课教师团队思政素养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8.
实施专业思政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强专业育人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的特点与实施。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具有育人目标体系化、育人过程一体化和育人效能协同化的特征,专业思政实施要以专业核心价值为支撑点,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着力点,以课程思政教学为关键点,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落脚点,从专业核心价值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落实到专业思政全过程,各类课程政统一协调,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石和保障,能够有效促进协同育人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基于思政育人内涵的理解和统计学课程性质以及内容的把握,凝练统计学课程总体思政育人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第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第二,针对具体思政育人目标,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第三,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拓展课程思政时空维度;第四,灵活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完善思政育人效果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文章结合电火花线切割实训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形成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职业素养培养、科创精神培养、实干精神塑造、劳动素养培养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体系,将全方位育人与实训环节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是要将思政元素隐性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实现“三全育人”。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做了问卷调研,明确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从而以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旅行社计调实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改革为基础,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院校的特色课程,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的授课对象涉及多个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因此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文章指出:应深挖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学科的基础课,授课面广,可挖掘思政元素多。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把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内容中,从总体规划、具体举措到效果评价对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是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课程内容和教育对象为基础,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体系;学校应加强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基于不同专业、不同教育背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和自我评价等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范亚军 《英语教师》2023,(16):56-59
阐述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分析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及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基于高职英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从思政理论素养、思政教学素养、思政教科研素养、外部保障等方面提出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即深化育人认识,优化育人氛围,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和建设;提高思政理论素养,夯实课程思政教学根基;拓宽英语课程育人路径,提升思政教学素养;建立学习群,提升课程思政教科研素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6.
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服装立体造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学以致用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7.
无锡学院卫星气象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通过不断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属性,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把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中,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确立了“个人素养、专业素养、理想信念”三层级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对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本科人才培养全面助力。  相似文献   

18.
思政理论融入专业课程是育人的必然要求,具有人文与科技双属性的移动UI设计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绝佳载体,通过剖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重构了“移动UI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达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王强  陈新兵  邓字巍 《大学教育》2023,(2):30-32+42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工类、材料类、生物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课堂,充分发挥有机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结合在高校理工科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目标及思政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工科实施课程思政需要特别关注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以材料类课程为例,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探索了在材料专业综合素养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和教学方法,并以“迷人的材料世界”课程为例,立足于课程育人目标,从课程示范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效及示范性引领计划等方面,结合利用西北工业大学的国防特色和资源,分享了具体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经验。该研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带入课堂之中,为培养材料类一流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