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笔者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坚持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使班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市、区优秀班集体。我的体会是:一、疏导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疏导教育中,班主任决不能仅满足于判断谁对谁不对,谁应负多大责任等,而要通过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加之高职扩招,教学紧张,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存在逆反心理。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疏导教育需要讲究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转变思想,实现从"逼我学"到"我要学"的跳跃。那么,建设良好的学风,保持高职院校旺盛的生命力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尤其是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为了做好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文对体育院校学生中存在的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新生的自卑与自尊交织的心理、从众心理、渲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引导学生适应“角色转换”,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起自信心;辅导员、班主任要多接触他们,要开展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党在三次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既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创新的着力点,更是各级组织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明确方向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思想教育的疏与导是学生思想教育中基本原则与方法,疏导的原则与方法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都非常重视。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方法行之有效。对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要认真分析其特点,从思想深处做起,努力做好学生思想的疏通引导工作。本文从疏导的概念、重要性入手,着重介绍了如何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一)充满爱心和信任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我们要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对后进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作家冰心说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贫困县高三“问题学生”转化无效案例分析研究,反观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得失,提出在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爱”是教育的灵魂;“习惯养成”是关键;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至关重要;老师的人格力量是激励学生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各个方面中,德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搞好学校的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长期的任务。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做到“四个重视”。 第一,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首先要求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各科知识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要求教师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努力做到“4个四”,即“四心”(热心,关心,耐心,诚心)、“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四导”(教导、引导、指导、疏导)、“四爱”(爱国、爱校、爱班、爱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用躬身示说、为人师表的具体言行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9.
“互动探究”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它让教师和学生都卷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一改传统教育的接受式、灌输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感情经验;注重学习、注重“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挖掘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教育教学的效果达成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师生的意向是否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能在理解学生意向的基础上,不断疏导和校正学生的意向,使之朝着正确的教育意向发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