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1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地球———共同的家园》是六年级自然第十一册人与自然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资料来认识地球资源的多样性,理解人类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球资源的多样性、重要性;第二部分认识地球资源的绝灭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活动加速了地球物种的绝灭;第三部分讲解生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并通过自然美和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展示,认识保护珍稀资源的重要性;第四部分主要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及作用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措施,引导小学生怎样保护地球,以…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让学生认识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开展地震演练活动,笔者将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2课地震一课的实验教学设计提供给大家,供参考。1地球构造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生  相似文献   

3.
怎样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江西吉安县城关一小孔祥辉小学自然第四册中的第四课《空气》,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难点是:要使学生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其次是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上好这一个课,只有让学生认识空气存在,找到空气这物体(质...  相似文献   

4.
1教学设计思想以原电池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为知识和情感主线,让学生置身于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与科学家一起面对困惑与矛盾,推动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去体验追求真理的过程,感受其中的艰辛与喜悦。让学生在"探究—实验—发现—发展"的认识过程中,体会实验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活动,在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目前人类知道的唯一具有生命繁衍和高度文明发展的天体。人类在地球上长期生存斗争中,不断提高征服自然界的智慧和能力。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高新科技蓬勃发展,微电子、信息、生物、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的出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向自然界无休止的索取,似乎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是我们不能陶醉于这些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破坏了原来地球的生态平衡,自然界是有反作用的;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地球不堪重负,环境压力日趋严重。当前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面临着六大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气候反常;人口爆炸。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与网络财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带来了全球经济的重大变革,使商务活动的方式等发生了质的变化。本就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企业走向电子商务及网络财务发表一些体会和认识。本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互联网推动企业走向电子商务;何为电子商务及其与传统商务活动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二部分是电子商务武装企业走进网络财务;何为网络财务并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桌面财务与网络财务本质区别。第三部分是迎接网络财务的新时代;展望21世纪网络财务的发展,问题的关键是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与研制。  相似文献   

8.
1构思本课是苏科版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中的第二篇“观察水”中的第二版块关于“溶解”的内容。就教材地位来看,本单元用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物质的切入点,意图是站在生命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认识水对动植物、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真正体会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观察水”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一些性质。首先,通过对一杯水和一滴水的观察,让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描述水,并能利用所学知识鉴别六种液体。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发现水能溶解一些物体。最后,引导…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且它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演示实验是完成新课标任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就对演示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装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实验结果准确;现象明显可视度大;实验具有拓展性、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纠正困惑,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0.
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高中化学教材没有设计演示实验,课本上的示意图也不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补充这个实验显得十分必要。实验的关键有三个:扩大气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电极的选材和制作;电解质溶液的选择。通过反复实验比较;我们最终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观察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多种感官的感知方式认识水,并能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本课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从四杯不同的液体中找出哪一杯是水,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等),从而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一般特征,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等特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一个拓展性的运水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运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间接了解有关虹吸现象。  相似文献   

12.
祁正来  李红 《阅读》2023,(15):48-50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让小学生深入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笔者以黄海湿地典型的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短线课程,通过深入了解湿地植物典型,力求打通学生与自然的壁垒,让湿地教育走出课堂,促进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认知。  相似文献   

13.
三年级科学课的养蚕活动,是学生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好途径。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过程,观察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科学课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的了解,而不是一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存在着缺一不可并相互关联或依存的三种人文资源和三种社会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大时代,都存在着最为重要的该时代主导的人文资源和主导的社会生产。随着开发自然资源重点层次有规律的逐层深入以及实现人类价值理想重点等级有规律的逐级提高,主导人文资源和主导社会生产有规律地发生着历史更替。原始社会人口资源和人口生产居于主导地位;文明时代物质资源和物质生产居于主导地位;未来时代精神资源和精神生产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要求,生命世界这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相似文献   

16.
自然教学有供学生操作的大量的实验器材,教师应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优化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场地,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小学自然第九册《热对流》一课时,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这篇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认识水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通过引导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神奇的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中的第3课。这一课,着重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学生要根据餐巾纸和水等有关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地球引力》一课在自然课教学中是属于比较难上的逻辑推理课,其难点是认识地球引力和引力的方向。教材中,通过图和一些事例让学生想象推理,从而建立地球引力概念,认识地球引力方向。教学中,教师虽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体会不深。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概念,转换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实验?我们根据磁铁吸铁原理,制作了磁性地球仪。用它进行模拟实验,效果明显。在全国观摩课上,专家评价这是地球引力教学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信息是一种资源,一种可给人类带来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经济资源和企业资源。人类社会依赖于不断开发各种资源才得以生存、发展。在传统农业时代,人类以开发野生动植物等再生资源为主;工业革命后,人类加强了对煤炭,钢铁、石油等非再生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天,人类则进入以开发信息资源为主的时代,其特征是:  相似文献   

20.
正《做框架》主要是两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制作并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认识斜杆的独特作用;第二部分是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并加固正方体框架,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框架的技能。显然,编者是希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