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境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修辞研究总是以语境为参照物,将语境静态化,探讨言辞如何适应语境。如果放开一步,以活动中的言辞为轴心,研究如何利用语境、创设语境、跳出语境推进言辞的展开以提高言辞的表达效果,可以拓宽语境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酌情善断以适境--浅论翻译与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实质是语际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而意义是由语境决定的。语境由“言辞语境”和“言辞外 语境”组成。言辞语境有句级语境和语篇语境,言辞外语境有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翻译实际上就是译 者把握原文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表达语境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副言辞语境与口语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语境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中的热点,但副言辞语境却经常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副言辞语境在语 言交际,尤其是口语会话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在口语会话中都有具体而广泛的运用,这 充分表明了副言辞语境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的语言,在译文语言中找出等值对等语的过程。对等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语言单位的上下文,即语境。语境是主题意义的基本参照系,可分为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言辞语境分为句法语境、词汇语境和修辞方式等;言辞外语境包括交际环境、通报主题、交际参与者等  相似文献   

5.
言辞语境(又称上下文)是语境诸分类中的一种,对释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范例,对言辞语境在消除歧义,排除模糊含义,确定指示语所指及补充省略意义等方面的作用加以讨论,并就英语阅读理解中如何利用言辞语境排除词汇障碍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6.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它在翻译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境有什么作用?语境同翻译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在翻译中充分运用语境?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研究的一部分,而语境也是许多学者热衷于研究的一个内容.要把握会话含义,我们必须考虑语境信息.精彩的会话也是语境信息在交际双方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文学的名篇名著中,由于语境的巧设,会话含义更有其魅力所在.本文以小说<乱世佳人>中瑞特·巴特勒的言辞为例,研究如何从话语提供的语境信息去发掘更多的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可脱离语境。因此在翻译时应注意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语境,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和目标语言的正确表达都取决于语境,可想而知,正确翻译的基础应在与准确地把握语境。本文试从"语境"这一概念出发,浅析了在翻译中语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境的意义     
语境是针对语言表达与理解而言的,有解释功能和选择功能,可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语境参数公式可为分析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提供较为方便的工具.认知语境中的认知模式是确定的,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涵义是随语境而变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说的是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共有背景知识,斯珀波和威尔逊的认知语境是指人在认知语言意义过程中的语境.传统语境研究中所提语境并非都是静态语境,动态与静态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化语境也是语境因素.语境的形而上学表述会模糊其本来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1.注入言辞语境,使语用与内容理解相结合。言辞语境,是指由上下文构成的一种语言系统。我们都知道,阅读的对象是文本的语言,而语言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语境。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通常会做这样一件事情——文本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语言意义,就是分析语言本身的词典意义、形式意义等;二是情境语义,就是在语境中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愤青是指在网络语境下非理性表达爱国主义的青少年群体。当前,网络语境下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表达尚存在若干问题,具体表现为:网络愤青言辞从众,缺乏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行为偏激,缺乏对国家发展的自我批评;思想极端,缺乏对民族主义的正确认识。在网络语境下,青少年应当懂得理性爱国,避免网络舆论引导的恶性循环,正确对待国家与民族发展,防止极端民族主义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上下文的言辞语境是文本的内部语境,这个内部语境中还有基本的内容要素,如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和特征、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记叙文的六要素等。本文所说的"叙事要素",就是指这记叙的六要素。小说中虚拟这些叙事要素,构成了文本内部语境的基本的内容要素,它们必然是作者创作思维的主要对象和材料。  相似文献   

13.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语境分"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姿势、手势等等。  相似文献   

14.
语境──Context,英文原意是:上下文、文章的前后关系、脉络、背景、环境、范围、角度等。目前,学术界对语境概念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出现了很强的泛化趋势,以至于将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等统统密括进语境当中。这种状况反映出: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已经跳出语言本身的范围,跳出语言仅只做为思想的符号的界限,开始注意到了语言之外,并不做为语言系统固有属性的其它诸种社会因素对语言表达、语言描述以及言辞意义的理解的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深化,但同时也使我们感到,语境概念本身的泛化及语境概念…  相似文献   

15.
曾艳山 《文教资料》2006,(29):152-153
目前,“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存在着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把“非言辞性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与“非语言(non-linguistic)”混为一谈;一是“非语言交际”和语用学研究各自为政。本文认为①我们之所谓“非语言交际”应称之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为宜,②非言辞性语言的语用研究意义重大。nonverbalcommunication宜译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非语言(nonlinguistic)”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省略是英汉语中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 ,在语用上 ,英汉言辞内语境下的非规约性省略表现在 :1 承前省略 ;2 承后省略 ;3 逻辑省略。英汉省略的差异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使用语言不仅要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更要使用得合适、得体。合适、得体是一定语境下的合适、得体。只有适合于具体语境的言语才能在交际对象的文化心理上产生呼应,收到预期的交际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语言的得体性。一、合礼合礼就是符合礼貌。在言语交际中,如果言语不当,言辞粗鲁无礼,是很不得体的。使用礼貌语言要结合语境,要注意恰当,恰如其分,乱不得,错不得,  相似文献   

18.
语境信息是制和影响言语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接受对表达话语中的省略成分和潜在信息,要达到表层和深层的完全理解,都不能不依赖语境信息去补足。在补足理解的过程中,语言语境利用语言要素,把省略成分内部信息的提示线索,扩展成丰富的语用信息,非语言语境外延很广,它们往往只有一部分对省略成分起着补足作用;潜在信息是潜藏于编码形式之内或之外的信息,有时它可以通过语言语境去传递和补足,有时,它又必须通过语言编码形式同非语言语境的联系才能理解。语言语境对话语的补足呈现出单一性、局部性、言辞性等特点,非语言语境则具有丰富性、多层性、可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梁静璧 《海外英语》2015,(1):152-153,202
词义需要通过语境才能决定。基于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语境说,以《京华烟云》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检索平台,以427例man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观察语言语境、文本语境、文化语境及个人语境如何影响其翻译,既从微观也从宏观角度来看待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以语境为依托、以动态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它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相同的语句在不同语境下意义各不相同。语境融入要求我们动态地研究分析语言,语用学视角下研究语境融入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这种研究由来已久,根据语言学界对语境的定义,它的融入与应用体现在英语词义、语义、修辞、翻译四个方面。本文将从上述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