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对丙纶SMS复合非织造布和两类丙纶纺粘热轧非织造布的拉伸力学性能、顶破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丙纶热轧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随着轧点形状、分布和面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SMS复合非织造布的拉伸力学性能和顶破强力优于纺粘热轧非织造布,而耐磨性能较纺粘热轧非织造布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含蜡模拟油和空气为实验介质,利用蜡沉积实验环道,研究间歇流流型下气、液相折算速度和温度对蜡沉积速率的影响,并结合高温气相色谱探讨沉积物碳数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在间歇流流型下,沉积物分布在整个管壁内,且形状随气、液两相折算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平均蜡沉积厚度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固定管壁温度不变,平均蜡沉积厚度随着油温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固定油温不变,蜡沉积量随着壁温的增加逐渐减少;气液相流速的增大均会导致沉积物的硬度增大(表现为沉积物碳数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Ginzburg-Landau-Devonshire(G-L-D)理论,引入物理参量a(描述两种铁电薄膜物理性能差异大小)来探讨含有表面过渡层且由两种不同铁电材料构成的铁电双层膜体系的特征,进而对铁电体薄膜的平均极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温度一定时,由于两个铁电层间界面耦合的变化,铁电双层膜的平均极化将随着参量、,界面耦合系数以及双层膜的厚度L的增大呈现出增大或者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基材上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拉伸实验仪上考察膜的附着强度,在MM-200摩擦实验机上考察膜的摩擦性能,通过SEM观察PI膜表面磨损形貌以及转移膜形貌,测量了不同的成膜基材的硬度。实验结果显示,在A3钢镀Ni基材上制备的聚酰亚胺固体润滑膜具有最好的附着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5.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作为一项极具发展前途的物理气相沉积新技术, 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HIPIMS技术(也被称为HPPMS)可以提供足够的放电功率来获得极高的电流密度, 数值达到几个A ·cm-2;同时, 可以得到1019 m-3量级的高密度等离子体.溅射过程中独特的等离子体特性表明了该技术的突出优势, 因此可实现沉积过程的控制和薄膜性能的优化.文中对HIPIMS技术的IV放电特征, 电源设计, 以及溅射原子离化率进行深入分析.同时, 回顾讨论等离子体时间空间演变规律, 离化基团输运, 薄膜沉积速率等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作为一项极具发展前途的物理气相沉积新技术,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HIPIMS技术(也被称为HPPMS)可以提供足够的放电功率来获得极高的电流密度,数值达到几个A·cm-2;同时,可以得到1019m-3量级的高密度等离子体.溅射过程中独特的等离子体特性表明了该技术的突出优势,因此可实现沉积过程的控制和薄膜性能的优化.文中对HIPIMS技术的IV放电特征,电源设计,以及溅射原子离化率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回顾讨论等离子体时间空间演变规律,离化基团输运,薄膜沉积速率等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在不同氧分压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钨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表征了氧化钨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以及透射率.结果表明:沉积所得氧化钨薄膜均为无定形结构,经400℃热处理后转变为单斜晶体结构;薄膜表面形貌受氧分压和热处理影响较大;沉积所得氧化钨薄膜的化学分子式应为WO3-x形式,热处理使得薄膜的成分趋近于WO3;薄膜颜色随着氧分压的增加逐渐变浅,当氧分压达到0.2Pa以上时,薄膜呈现完全透明.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硅薄膜沉积技术的主要化学反应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氧化硅薄膜沉积技术中的主要化学方法、化学气相沉积等进行讨论,综述不同温度条件下各种沉积的方法及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钕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形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RD和AFM分析了Nd掺杂ZnO薄膜的表面形貌,表明随着Nd掺杂量的增加,ZnO薄膜的结晶度变差,薄膜表面变得粗糙,晶格畸变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热法、电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制备RGO/WO3复合薄膜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方法对RGO/WO3复合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简述了RGO/WO3复合薄膜在电致变色显示器、气体传感器、光催化上的应用,对RGO/WO3复合薄膜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全量子理论研究单模光场与双运动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原子布居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原子布居数振荡的频率随原子运动速度和光子数的增大而增大,振幅随原子运动速度和光子数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N2气氛和600℃基体温度下交替溅射Ti和Al靶并通过沉积过程中Ti和Al原子间的互扩散制备了(Ti,Al)N纳米晶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薄膜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Al)N膜具有细小、致密和光滑的表面结构.在交替沉积过程中Ti原子会被较小的Al原子取代,形成面心立方结构的(Ti,Al)N薄膜,并存在(200)面择优取向.与TiN薄膜相比,(Ti,Al)N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格常数均有所下降;(Ti,Al)N薄膜的硬度H明显提高,而弹性模量E却稍有降低,其结果使H3/E2比值大幅提高,薄膜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增强.(Ti,Al)N纳米晶薄膜的高性能主要归因于固溶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14.
使用相变材料可有效地实现能量的高效和合理利用,从而有助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一种纳米结构复合相变材料,由填充纳米颗粒和纳米孔基材组装而成。主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纳米孔基材和复合材料的相变行为及相变热特性,讨论不同尺寸或工况下它们的热特性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铜纳米颗粒的熔点随尺寸的变大而逐渐升高,且熔点比块材低,比热容比块材高;SiO2基材不存在固定熔点,而有一个跨度较大的熔化区,各工况下比热容比块料值明显偏小,比热容随其尺寸大小和温度升高而增大。研究表明,Cu/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熔点高于Cu颗粒和纳米孔基材,Cu/SiO2体系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同时,填充Cu纳米颗粒能有效地改善纳米孔基材的储热特性。  相似文献   

15.
液膜流动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液膜流动过程中各参数高精度测量对于理解相关过程及其传热机理至关重要。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究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中液膜厚度变化,通过测量管壁和液膜温度计算出液膜传热系数,对不同喷淋密度(0.16/0.24/0.32 kg/(m·s))和管内热水进口温度(40/50/60℃)下液膜厚度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膜平均厚度和传热系数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管内热水进口温度恒定时,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大,传热系数随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液膜喷淋密度恒定时,随着管内热水进口温度的增大,厚度基本不变,传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纤维在非织造过滤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功能性纤维在非织造过滤材料中的应用和作用机理,并详细列举了当前一些功能性纤维制造的非织造过滤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制备ZnO薄膜过程中等离子体在等温和绝热两个阶段的速度演化进行了模拟,并给出了其中主要粒子在空间的具体演化规律,对等离子体在空间膨胀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粒径单分散SiO2纳米微球,垂直沉积法制备了SiO2三维光子晶体薄膜.通过SEM研究了SiO2光子晶体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薄膜内裂痕形成原因与克服办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光子晶体的带隙位置,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光子晶体带隙随着SiO2微球粒径增加带隙红移.  相似文献   

19.
Ⅱ、心理学和运动效能:原则和应用本文主要是谈一谈竞赛心理学的概念,以及训练与运动效能的关系(运动效能就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其在训练中所获得的技术水平的能力——译者注),谈谈最近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一部分心理学方法,包括自我训练、沉思默念、生物反馈、应激训练和视动练习等。图一表示了运动效能产生于能力倾向和所获得的技能。换言之,就是一个运动  相似文献   

20.
面对职业指导的迫切需要,各种有影响的职业指导理论过分强调职业与个体特点之间的适应。关于个体的自我效能在职业选择中的影响作用却被忽视了。自我效能理论对职业指导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干预指导方法来纠正对个体职业发展不利的自我效能信念。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效能信念的获得与增强,是学校改进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