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对教材中适合开展科学本质教学的资源进行分类,针对科学史类与探究实验类教学内容,开发了“倒叙式”教学模式和“误差反思式”教学模式,并分别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为例展示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本质的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化学史和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对主题内容的科学本质进行分析,通过将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制作模型、引导学生思维外显和过程性评价等措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微粒观,培养科学精神,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质、科学探究本质和科学事业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钟玉芝 《科学教育》2008,(5):F0003-F0003,F0004
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知识本质观”到“科学探究本质观”的转变,后者认为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本质的要求。1科学本质观理解科学的本  相似文献   

4.
科学本质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本质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三个层面。科学本质教学应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明示时机、把握得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表达准确、通俗易懂等原则。课堂教学应采用显性教学策略传达科学本质,如“提问-探讨”法通过探究教学以及借助科学史揭示科学本质等。其中“提问-探讨”贯穿科学本质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是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关注热点。让学生经历“真实的科学探究”,教师需要了解“真实科学探究”的本质,明确科学探究的教育指向,学会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真实科学探究”是科学知识生成、验证和发展的过程,面对的是开放性的问题,需要探究者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从二次函数中与函数值大小相关的含参问题出发,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借助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感知—探究—深化—迁移”的路径探究数学本质,感悟数学之美。在探究历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质疑—探究—反思”的过程,促进深度思考。在反思迁移本质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促进思维生长。  相似文献   

7.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初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大都是自然界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要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质上提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所以,对初中的科学教学而言,采用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将“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意在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就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还应“幕后操纵”,当然这都是“引导”而已,绝不能“喧宾夺主”,即探究的本质不…  相似文献   

8.
基于“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内涵,确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解决问题、迁移应用”的教学设计思路,以“二氧化硫性质”教学实践为例加以阐述,利用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相结合的探究方式,帮助学生“看见”微观变化,记录实验的动态过程,深入探究反应本质,并针对数字化实验助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上示范指导课学四边形这一课时,我打算以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的操作作为探究的背景,以“实验不等于证明,剪拼量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本质”为探究的深层情境,激励学生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去理解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题目背景,探究其多样的解法,认识其问题的本质,总结问题的规律,是深度学习的根本.在解题中探究与发现通性通法,注重以“不变”的方法来应对“万变”的数学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范式,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究方法的理论支撑,让学生先“知其然”,而后诱发学生去探究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要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让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从现象走向本质,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合作探讨,从而提高学生“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的问题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教师对“科学探究”理解存在的一些偏差,通过分析美国科学课程文件,梳理出“科学探究”的内涵界定与发展过程,提出理解“什么是科学”,丰富“科学探究”的内涵和价值;厘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从“科学探究”的内涵界定与发展中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通过几个科学史经典实验,在探究“遗传物质是什么”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以提升对科学本质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而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教师应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宜发展的“温室”。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课堂教学中也有许多貌似热闹、自主的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严重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如何让探究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现象”走向‘‘本质”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自主”,什么是“合作”,什么是“探究”呢?笔者以为,自主本质上就是学生的认知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课本、与教师设计的合作;合作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行为;探究是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严灿云 《物理教师》2014,(12):53-54
“深度学习”是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形式,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是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探究过程,与“深度学习”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就以人教版选修3-4“全反射”一节实验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逐步深化探究,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诱思探究教学论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要实现高中生物学教学“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四主教学思想。其中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主体作用的本质是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 ,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