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批评家们普遍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与自然对立的,进而指责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内在的生态维度。柏克特认为上述看法的问题在于:不了解自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位置,也没有抓住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这些核心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刻根源则是,生态批评家们没有领会历史唯物主义对待自然的方法之根本特点。柏克特由此出发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批判意蕴之揭示,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内含的"生态批判"思想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转换为逻辑,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于自然资源变换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环境危机的经济根源、解决危机的途径等可持续发展思想。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以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导向,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伊藤诚在《马克思危机理论形成》一文中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基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论》三个文本的考察,他认为资本过剩论和商品过剩论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的两种不同的类型。但马克思未能在其著作中呈现出完整的危机理论,缺乏这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就无法理清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因此有必要沿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路径去探寻其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脉络。  相似文献   

4.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包含三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文化和生态内涵;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及其双危机;从危机看社会主义的希望。奥康纳的思想有启发价值,但他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他对文化的强调淡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色彩;他对所谓的决定论的排斥实际上解构了唯物史观;他没有认识到造成生态危机的普遍与特殊的原因;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离科学社会主义很远而离民主社会主义很近。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包含了深刻、现实的生态思想,这种生态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把握住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并以现实的实践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包含的物质变换概念、节约思想、环境再生产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资源;马克思生态思想对资本逻辑的揭示与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性的批判,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克思一贯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有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归于人类中心主义流派,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归咎于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误导.甚至有些学者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自然”为由认为马克思没有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不在马克思的视野之内,这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轨道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来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给我们的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混乱.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直接的阐述,但他的自然观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尤其是从实践出发去认识入和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下统一分析的思想,对于反思当代中国生态问题,对于走出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今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复杂,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资本家商品消费广告的诱导和推动下,无产阶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处于虚假繁荣状态。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破坏。20世纪70年代末,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第一次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溯其根源,资产阶级资本积累是无产阶级异化消费最终推动力。因此,应通过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倡导健康适度的消费观,以此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8.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极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詹姆斯·奥康纳在其著作《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论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阐明了资本主义及其本质,然后从环境政治学视角重构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维度,对资本主义矛盾导致的双重危机展开了假定和剖析。奥康纳的生态理论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思想,对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运用已经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但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只能驳倒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不足以动摇其内在逻辑.历史唯物主义要真正超越历史唯心主义,必须说明现实历史的意义.此时的马克思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滞后,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容,无法从现实的物质生产中揭示出人类解放的意义,不足以彻底驳倒蒲鲁东的内在逻辑,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仍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一种深刻而现实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发端于其"对象性"范畴,以"对象性活动"为基础,在现实的实践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并将这种探讨推进到社会历史的存在论层面,揭示了造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资本根源。马克思生态观又完全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包含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真正统一,并展现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生态观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仅为其提供了视角和论域,而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基础之所在。马克思生态观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阐明对于当今生态理论的发展与生态实践的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