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991年,我国出版了各类期刊达6056种。这么多的期刊,可以肯定地说都是为读者而编的。因为,如果不为读者编期刊,期刊没有读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容身之地了。既然如此,对于期刊编辑来说,读者就是服务的对象,编者要为读者服务。这就是期刊编辑和读者的根本关系。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说:“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计划性。它要给城乡广大读者提供多方面的、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丰富多采的图  相似文献   

2.
读者是文本的校验者,是出版活动的目的和终点,也是编辑实践的作用对象。其现代性概念是借由中西方读者概念的融合而生成与发展的。在编辑生态中,读者、作者、编辑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互为转换的关系。从宏观的角度看,读者是出版活动得以可能的前提和目的,是出版实践的意义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是出版实践的价值评判者。从微观的角度看,读者又是阅读活动中的参与者、共建者和塑造者。可以说,读者的价值体现于,其不仅见证和记录了出版实践的延续、创新与发展,更承载着推动和促进社会文化更新、稳固与强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在叶圣陶先生长期的编辑出版活动中,贯串着一个中心思想——决不肯辜负读者。他把这看作是办好出版社的根本宗旨,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抓好发行工作的重心所在。作为成功的出版家与领导者,他的这一编辑出版思想内涵深刻,反映了出版工作心遵循的客观规律,对我们改进当前的出版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读者是出版编辑工作活动的对象,作为一名出版编辑,时时刻刻要有读者意识,考虑读者的需求。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从学术、理论的角度论述出版编辑工作中强化读者意识的重要性。 一 出版编辑工作是以构建文化工程、传输精神产品为己任,不断奉献给读者以大量的科学文化信息,满足读者求知、求乐等方面的需求。但是一部图书“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像一部乐谱的总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的生命。”(姚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一部乐谱不是音乐,而只是一些死的符号,只有通过演奏活动,它才能变成音乐。一部电影在与观众发生关系之前,也只不过是一堆正片胶片。就一部图书而言,也是如此,在未经读者阅读之前,只不过是一叠印着铅  相似文献   

6.
编辑美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具有文化建构性质的边缘学科,无疑也与人类的一切活动一样,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来运行的。继续把编辑看成无美学规律可循的纯技术操作性的工作,抑或把编辑美学理解为只是和形式装帧有关的因素,其中的荒谬和落伍已是不言而喻的了。编辑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的特殊性是由它处在作者和读者(观众、听众)的中间地位、即它的中介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读者需要出发,一切为了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一条规律。从长期的实践和诸多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编辑工作的规律不管有多少条,但从读者需要出发,一切为了读者,可能是它的基本规律。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目的性一样,编辑书刊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因为社会的需要最终是要体现在读者身上的。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反复起作用的东西。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8.
传媒的雅俗共赏与媚俗倾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间,新闻媒介品种和数量十数倍的增长,竞争加剧。竞争手段多种多样,竞争目的都是为了千方百计拉到更多的读者、听众或观众。 吸引受众,扩大发行量,增加收视率办法很多,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在报道或播出内容上下功夫。内容雅俗共赏肯定能吸引受众,内容媚俗也能招徕读者、观众、听众。在实际操作中,什么是雅俗共赏?何谓媚俗?标准如何把握?谈谈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商品经营观念编辑为什么要有商品经营观念?简单说来,就是编辑这种社会传播活动的目的和价值,必须通过商品形式才能实现。编辑活动产生的可供出版的文稿,不能立即用于传播,需要通过印刷、装订成为出版物,又通过发行渠道(销售网络)送到读者手中,到读者面前时它已成为商品。凡是商品都可以进行交换。出版物在商品交换中的命运,滞销还是畅销,盈利还是亏本,一般将决定编辑出版者本身的利益,决定传播业作为一种产业的兴衰,又将影响社会传播活动的成败,这是因为出版物在商品交换中的风险,主要是由编辑出版单位承担的,印刷者和发行者承担的风险总是较少,国内外情况皆如此。  相似文献   

10.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每天都要碰到作标题的问题。这里,我想就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特性和写作要求,谈点粗浅的看法。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也和报刊的新闻标题一样:概括和提示新闻的基本内容,帮助观众(读者、听众)理解新闻的意义;揭示新闻事实的实质,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与态度;吸引观众(读者、听众)产生收看(阅读、收看)新闻的兴趣。由于电视新闻具有深入家庭传播的广泛性,传播  相似文献   

11.
读者是上帝,这已成为编辑同人的共识。多年前曾流行过一幅漫画:数人在各自的画板上画上帝的像,各人画的上帝的像都是自己的翻版,大胡子的上帝也长大胡子,高鼻子的上帝也是高鼻子,甚至戴大礼帽的画出的上帝也戴着大礼帽。编辑在塑造上帝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形呢?读者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编辑的意志为转移,编辑必须实事求是地作调查研究,强化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对读者的教育和导向意识,满足读者的需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一、编辑应强化服务意识书刊出版的目的在于读者通过阅读,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一切书刊都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所用。读者是编辑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读者是书刊的上帝,失去了读者,编辑的一切劳动都将变成无效劳动,出版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谈不上做好编辑工作。因而编辑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读者服务,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编辑要做好读者调查,这既是我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前提。读者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可以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几个方面来划分,不同的群体对书刊的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按年龄可以划分为少年儿童读者、青年读者、中年读者、老年读者;按受教育程度可以划分为小学程度读...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上海电视台播出的各类智力竞赛吸引了千家万户。我作为一个听众、观众,很想了解电视台为什么搞智力测验?这一电视节目的社会教育意义在哪里? 松江读者贾力净在全世界面临新的技术革命,祖国正在四化建设道路上迈进的今天,智力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上海电视台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针对人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举办了各种智力竞赛。这些竞赛都富  相似文献   

13.
编辑界有一个共识: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实际工作也确是如此,所有的编辑工作不例外都是围绕着编辑的目标而展开的,因此,编辑学作为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它也应该是为编辑目的服务的,此外不可能有别种存在理由。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每个学科的产生都源于实践,同时,也是为了实践这个目的而存在和发展的;唯理论而理论的学科从来就没有生命力,或者说它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编辑活动的目的进行考察,进而探讨编辑学研究什么才能为这个目的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段炼 《出版参考》2015,(6):39-40
“出版选题是伴随着出版人的出版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对出版内容的选择、缔造与创新活动.”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首要环节与重要环节.任何一本图书的产生,都是一个选题的实现,没有选题的策划也就谈不上图书的出版.选题策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出版社的成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为较高的图书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必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有别于以前传统的编辑的职责,人们把现代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由此可见,策划满足读者需要的选题已成为图书编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三、关于群众性评刊活动同宣传广告和总结经验紧密相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群众性评刊活动。这实际上也是前两项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评刊活动呢? 1.监督期刊编辑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就讲了,期刊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刊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期刊编辑工  相似文献   

16.
编辑是“无名英雄”,时代却要求造就名编辑,岂不矛盾? 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编辑的“无名”,往往是相对于记者、通讯员等作者的“有名”而言的。先声夺人的消息,催人泪下的通讯,读者、听众、观众知道的是何人所写,而不知是何人所编。千里马驰骋疆场,引人注目;伯乐却隐居后台,众人不晓。但这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每天都要碰到作标题的问题。这里,我想就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特性和写作要求,谈点粗浅的看法。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也和报刊的新闻标题一样:概括和提示新闻的基本内容,帮助观众(读者、听众)理解新闻的意义;揭示新闻事实的实质,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与态度;吸引观众(读者、听众)产生收看(阅读、收看)新闻的兴趣。由于电视新闻具有深入家庭传播的广泛性,传播对象适合各种年龄结构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精品、夺大奖、争市场已成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要求是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出版需要的出版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孵化器”,出什么样的书直接掌握在编辑的手中。图书选题的确定、编辑加工的完成、装帧形式、宣传发行策略,甚至图书的作者选择、内容构成和特色、读者层次的定位,都要由该书的责任编辑确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的价值是责任编辑创意、学识、投入的综合反映。要想培育出精品图书,首先要有具有“精品”素质的编辑的“精心”投…  相似文献   

19.
编辑活动是出版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工作向经营型转轨是整个出版社向经营型转轨的基础,也是出版事业经营化体制实现的龙头。编辑组稿中,如能依选题的读者对象、主旨和规模等,估算出接近实际发生的出版费用、图书定价和出版盈亏数额等,为选题决策提供出版经济方面的依据,或依出版经济方面的数据,对选题的规模等产生影响,必将推动编辑工作的经营化,推动出版社的经营化管理。本文根据出版费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特向编辑等出版人员介绍一组通用公式: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与沟通     
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作者与读者间的桥梁,出版活动的过程体现了编辑的纽带作用。选题策划阶段与市场沟通,组稿、改稿阶段与作者沟通,书稿出版过程中与社内各部门沟通,成书后与发行人员、媒体及读者沟通,都需要编辑树立沟通意识、强化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