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王银娥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研究是当前的实验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包括探索性学生实验、验证性学生实验和边教实验的方法。一、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不易看清楚的演示实验可改为边教边实验:例如:观察浓盐酸的挥发性时...  相似文献   

2.
一、仪器装置图 (图 1)二、仪器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是利用曲管来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演示的 ,借用 U形连通器的原理 ,来达到方便地往托里拆利管里灌注水银 ,并测出大气压强的值。该仪器具有以下优点 :( 1)无害。人体不接触水银 ,杜绝了水银外溢 ,减少了水银的蒸发 ,实验时从曲管中溢出的水银蒸气微乎其微 ,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2 )使用简便。往托里拆利管中灌注水银为自流式灌注 ,克服了往托里拆利管里灌装水银的困难。操作简单 ,实验可在一两分钟内完成。水银一次注入 ,长期使用 ,避免了每次实验都要从瓶中取出和倒回水银的麻烦。…  相似文献   

3.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经典实验,其主要问题是往玻璃管中灌入汞比较困难,客易撒落在外,造成承污染,该文介绍了一种解决方素,并且可以进行模拟大气压改变的探究。这是传统的托里拆利演示器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4.
实用型水气压计能够代替托里拆利实验仪器,而且环保无毒,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学生可参与。  相似文献   

5.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自己多做演示实验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 ,而且要在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结束后 ,把分析过程、实验结果留给学生讨论回答 ,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还要在实验中有意设计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去联想 ,分析、思考后回答。1 在演示实验中以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如图 1a所示 ,问 :(1)玻璃管竖直插在水银槽里 ,管内水银下降 ,当降到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 76cm时停止下降 ,为什么 ?答 :…  相似文献   

6.
在讲授初中物理的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水银有毒,现行教材不要求演示托里拆利实验,学生对实验结论缺乏感性认识。由此,我对其演示器进行了一点改进。  相似文献   

7.
托里拆利实验演示装置大连理科大学附中邢晓梅一、原理1.连通器原理。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二、特点与用途按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时,教师必须手不离玻璃管,影响了教师讲课及板书;水银蒸气不利师生的身体健康,本实验装置旨在尽可能减少水银的...  相似文献   

8.
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获得科学结论,进而认识自然规律。在分组实验条件不充分情况下,演示可代替分组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直观性 儿童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理性材料,新知识的教学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上。 1.实验时要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实验用的仪器尽量大些;演示桌高度要适当,使全班同学都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实验的主体部分尽量突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应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名称及其用途。 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可把产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堂实验仪器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党建伟为了弥补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局限性,我们设计了一种随堂实验仪器——实验盒。这种实验盒学生每人一盒。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实验盒中的简易元件、随同教师完成同样内容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物理随堂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常采用的实验方式。演示实验虽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但由于仪器和空间的局限,很多实验可见度不高。学生分组实验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限于仪器装备状况,实验的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弥补演示实验和学生分...  相似文献   

11.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历史上的名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人类第一次获得了真空,发现了大气有压强,并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所以,它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学生学习大气压时也离不开这个演示实验。 要想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必须尽量排尽长玻璃管中的空气,并且在管口处要将水银装得凸出管口。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撒落一些水银,而撒落的水银很难收集干净,水银蒸汽将长时间的损害学生与教师的健康。为了减少以至避免这种伤害,我们将演示方法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又可以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如果把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讲、学生边做,再补充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 设计意图 苏教版中出现了溶液导电性、燃料电池、原电池、电解等的学生实验。但目前,作为配备标准的实验仪器只有溶液导电性(教师演示)与原电池,多数学校只配备了原电池,可教师按照课本操作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无法有效地检验产生的气体。本人经过多次反复研究、设计、制作、实验,把溶液导电性实验器经过线路设计改造,制作成一体化电化学多功能实验仪。一个仪器多种用途,教师演示与学生分组实验都可以使用,实验现象明显,节约了实验仪器的成本,节省了存放仪器的空间,实现了整个实验过程的绿色环保化。  相似文献   

14.
灯泡系列教具是根据农村小学教学经费短缺 ,学生分组实验教具不足而自制的 ,这套教具主要采用废旧灯泡 ,辅以医用输液管 ,青霉素瓶盖等精工制作而成 ,由于灯泡壁薄 ,便于加热 ;透明度强 ,实验时可从多角度观察 ,实验效果好。这套教具可完成小学自然课中 2 0几个分组实验 ,由于制作简单 ,学生可自制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新知识 ,认识新事物 ,有启发与加深理解的作用。下面介绍部分灯泡系列教具。1 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器1 1 仪器装置图如图 1所示。图 1 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 :直观易于理解。用途 :用于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的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5.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图 2 )图 1 轮轴装置图图 2 轮轴应用演示仪装置图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①轮轴学具的特点。本学具结构简单 ,由一个轴、四个直径不同的轮组成 ,供给一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本套学具组装简单 ,便于学生操作。只要将轴 (药瓶 )拧入轮圆心孔 (再盖瓶盖 ) ,轮轴装成。本套学具利用边角废旧材料制作 ,造价低廉 ,形象直观 ,效果明显 ,科学性强。②轮轴应用演示仪特点。本教具供教师演示用。通过将轮轴轮的某些部分的拆取 ,使学生能将外形与轮轴有着天壤之别的轮轴类工具如 :扳手、水笼头、摇把等 ,与轮轴…  相似文献   

16.
几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石家庄市教委仪器站郝同顺刘国满050000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孙国安050000一些物理演示实验,因可见度小,不便于观察,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些有关器材,将某些教师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随堂分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成败是上好化学课的关键。新教材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数量都大大增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化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下面就笔者的体会谈一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一、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作示范演示的实验,对学生有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掌握应用实验原理,进行物质的制备、鉴别、鉴定、设计等实验技术、模仿教师,学会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在中学的制气实验中,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典型的实验装置,然后…  相似文献   

18.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实验,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安排。此实验仪器在初中化学、科学和高中化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均有配备要求,有供教师演示实验用的溶液导电演示器和供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微型溶液导电实  相似文献   

19.
本章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及“化学键”之后。通过学习 ,可使学生初步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 ,来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提高学习质量 ,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章共有 6个演示实验 ,凡一次就可以做成功的简单实验 ,可改为边讲边实验。也可以补充部分实验 ,如 NO氧化成 NO2 ,NO2 与 H2 O的反应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实验分析1.实验 (2— 1) ,氨与水的反应 ,演示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氨极易溶于水 ,在常温下 ,1体积水中大约可以…  相似文献   

20.
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l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提供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但从中学化学教学现状看,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分开进行,且学生实验多数是重复课堂演示的验证性实验,缺乏总结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注意调整教材中实验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对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以改进,采用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索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结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手脑并用过程中,又可激发创造性思维.例如《苯酚》一节,通过让学生做苯酚溶于水变浑浊,再逐渐滴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振荡试管,可以看到溶液变透明澄清.再继续加盐酸,又可以看到溶液变浑浊,再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的实验,引人入胜的奇妙现象,立即将学生的情绪激发到高潮,然后因势利导,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