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仓央嘉措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也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才华横溢的诗人,尊贵的宗教地位使得他备受敬仰,而一部《仓央嘉措情歌》又使得他亲切神秘,本文将通过分析《仓央嘉措情歌》的比兴创作手法,探寻《仓央嘉措情歌》的神秘细腻意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背景、仓央嘉措自身的生活情况以及仓央嘉措本身的分析,认为仓央嘉措情歌并非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仅仅是表现作者放荡、猎艳行为的所谓"情歌",而是以情歌的形式表现了作者政治苦闷的政治抒情诗。  相似文献   

3.
仓央嘉措作为一个达赖喇嘛,更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一生富有传奇色彩,被世人所铭记赞扬,他的诗歌意义深刻,同时运用了各种修辞,使得语言更加优美隽永,文章拟以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仓央嘉措诗传》为底本,从五个具体的角度对仓央嘉措的诗歌,尤其是情歌进行修辞以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仓央嘉措是一位被迫放荡的达赖活佛,虽尊为西藏最大的僧王,却徒拥虚位,处于第巴和拉藏汉的双重控制之下;由于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才走上沉湎酒色的放荡之路;外现酒色放荡,内怀慈悲才情,以此反抗却授人口柄,遭至被废,在解送北京的路上英年早逝,充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些特殊的经历以及他的情歌共同激动了人们对他的同情与理解。仓央嘉措的情歌敢于打破传统、反抗现实、追求自由,在西藏人民感情中,历来有深深的共鸣。在情歌的传唱不绝中,仓央嘉措完美复活了。籍由此,在正统人士看来离经叛道的仓央嘉措,在藏民心中却被敬仰爱戴。  相似文献   

5.
《仓央嘉措情歌》中作者通过情诗刻画和塑造了系列风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不仅展示了女性的纯洁与美丽,同时说明了诗人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6.
《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分别是汉藏两族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民间情歌.尽管二者时隔共远,流传地迥异,但它们都具有群众性,各自为汉藏民众所喜爱,并且蕴藏着汉藏两族不同的情爱元素和民族文化信息.文章从思想内核、题材内容和风格特征等方面,探讨<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在艺术追求上的民族特色以及两者艺术个性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仓央嘉措,藏族六世达赖喇嘛,他创作的诗歌传颂至今已有三百余年仍广受欢迎。仓央嘉措诗歌英译本屈指可数,《汉英对照仓央嘉措诗集》以于道泉的汉译本为底本,是国内第三个仓央嘉措诗歌英译本。本文主要从保留藏文化、异化文化负载词两个方面探析该英译本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8.
仓央嘉措的情歌,适合在微凉的黄昏听.这个时候,白天的喧闹,一一收敛.  相似文献   

9.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爱情诗人。本文从情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揭示诗人主体经历、性格与情歌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以其独特的身份和高超的艺术魅力成为藏族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作品《情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意象,包括爱憎分明的意象、充满哲理的意象和形象生动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需以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义务为切入点,将该问题放到社会体制的背景中,社会体制便是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正义维度,以分配正义与补偿正义、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为基本的分析概念。由此,在法哲学与伦理学的视域内,教育公平问题便转化成了受教育权利作为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如何公平实现的问题。同时,在应然与实然的范畴内,在国家与公民、国家与个人等关系范畴内,公平与正义作为法律价值则指向了受教育权利如何得以公平实现上。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自主权概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自主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源于西方大学的自治权,就性质而言,有时表现为权力,有时又表现为权利;就内容而言,有的表现为权力,有的表现为权威。在我国的权力语境中,高校自主权就是指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办学目标为基础,以学术自由为主要内容,按照自身特点和内部规律的要求,由其章程所规定、效力只及于内部成员的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承担责任的资格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罗常培先生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分析汉藏对音材料时说,喻母三等的“往”本该读Ф,但在阿弥陀经中却象微母字一样读‘bwan,那是“误作”。而在今天的西安、渭南、富平等将微母与喻母分读的方言区,本该’Ф的“往”却象微母字一样读作了v声母。由此我们推测,大概早在唐五代时期,“往”在西北地区就:行了唇音声母的读法;陕北延川等地的“齐、净、栈、寨、歌谣”这些形容词或名词性词语,均有动词用法。并且,这些动词用法亦见于古代典籍。  相似文献   

14.
莫友芝,清代贵州籍学者、诗人、书法家,素以“西南硕儒”享誉士林。于书法则碑帖兼融,并以篆隶与碑帖鉴赏考证见长。书籍学名、诗声流播海内,当属典型的学者型文人书家。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就莫氏书法与其治学、碑帖金石研究考证、交游、书学思想与影响等作系列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更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本质上就是实施对人的管理。本文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沟通为条件、以民主为原则、以激励为职能、以效能为目标的高校学生工作人文化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先秦民本论与古希腊民主思想,既有本质区别,又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它们在中西古代政治思想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与影响。而先秦民本论存在局限性,已不能适应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潮流。从民本走向民主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国内Moodle平台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Moodle平台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作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撑的、开源的免费平台,其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Moodle平台研究的文章,并按照内容和数量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归纳了目前我国关于Moodle平台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关于Moodle平台在教育中应用的领域和分类特点,此外还对Moodle在教育应用中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8.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言语观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之道为方法论,零珠碎玉般地散见于《论语》和其他论说中。孔子言语论中的得体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强调言语的功用与价值;二、言语必合仁、礼规范;三、言语要知人、言中;四、言语要适合语境;五、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六、名正言顺则事成;七、既提倡尚文,又主张辞达。  相似文献   

19.
搽旦脚色在元杂剧中为不司唱的次要脚色,主要扮演性格恶毒、乖戾、淫荡、滑稽的女性。搽旦脚色的出现是元杂剧旦类脚色不断丰富、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纷纭繁复的市井生活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搽旦脚色在元杂剧中有重要的结构性功能与舞台排场功能,其司职与净等其他脚色有重叠之处,尚处于由人物类型向脚色过渡的状态。搽旦脚色在实际演出时的复杂情形,说明元杂剧在脚色称谓与扮演方面尚未形成定制。  相似文献   

20.
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在中国大学中的组织建制扩散具有鲜明的外部驱动特征,中国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文本的规制与引导,对大学中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组织建制的扩散产生了几近决定性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与学科地位的逐步确立,为其在大学中的组织存在提供了规范性的保证。中国大学中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组织建制扩散主要表现为一种"供给推动"的扩散,在这一扩散过程中,政府或大学似乎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办学效率,而是为了寻求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