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宗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在古代,宗庙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而且也是王朝世袭统治的象征。近年来,学术界对两汉立庙毁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宗庙的起源、立庙之制和毁庙之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量史书记载和碑刻均证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前位于河北省唐县、阜平、涞源交界的大茂山就是古北岳恒山的主峰;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活动一直在河北曲阳县的北岳庙。弄清北岳的历史变迁,对于明确古北岳的历史地位,挖掘古北岳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特别是黄土高原的东部,到处都有伏羲、女娲的史迹与传说.比较著名的有延川伏义河、平利中皇山与女娲庙、临潼老母殿、洪洞娲皇庙与女娲陵以及芮城风陵堆.这些反映华夏民族古史最早阶段的珍贵资料,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陇城自古为陇上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传说中女娲崇拜的发源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两千多年,其民俗文化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古代陇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民间女娲崇拜形成有重要影响。如何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强烈的现代意识推进女娲文化研究,是学界同仁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德阳历来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对明清时期德阳的祭孔活动,地方文献、不同版本的本地县志都有所记载,尤以《四川通志》记载详尽。民国时期,德阳的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改革开放以后,德阳文庙很快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仪式和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凤凰山、女娲山、中皇山表面上看来互不关联,但研其名由,究其实质,凤凰山就是女娲山.而女娲山也就是中皇山,起名的根基都是因为女娲及女娲祠庙、女娲遗迹.  相似文献   

7.
陇城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清水河(古名略阳川水)流域,地域开阔,气候宜人,有源自陇山的略阳川水经略阳城(古名龙城)、略阳道古城北,东向西流。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里。距今约8000年前的大地湾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陇城是远古文明的源头,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娲皇故里”之称。明《秦安志》记载:“凉州故古今以陇为关焉,其山当陇城之北,有女娲庙,建于汉以前。娲皇成纪人也,故陇得而祀焉,今庙存而祀废矣。”陇城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相传女娲生于风谷,长于风台,葬…  相似文献   

8.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9.
孔庙学刍议     
孔庙既是专门用于祭祀孔子的庙宇,同时也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社会教育的象征和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崇拜信仰的标志。因此,它不仅在曲阜,在海内外也广泛建造存世。孔庙文化是一个多维化的结构,从儒庙建筑群到祭孔大典,再到庙宇文化遗存和庙学合一体制,一直到孔府档案典籍、衍圣公及其职能承担等,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儒庙历史文化体系。从这一体系出发,创建独具特色的孔庙学,不仅是深化孔庙研究、拓展儒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孔庙科学义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女娲神话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女娲人首蛇躯,既是伟大的始祖母,又是造人、补天的大英雄,集神格、人格于一身。有唐一代,文人们频频以女娲神话入诗文,经过不断地改造与移位,女娲形象日益丰满,女娲神话也渐渐步入了文学化的正轨,成为了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五岳等祭祀用乐是属于吉礼的用乐,因此承载着历代皇帝祭祀用乐的泰山祭祀用乐,则是礼乐的重要一部分。鼓吹乐的形式自秦汉确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鲜明的特色贯穿于中国传统的历史脉络。对历代泰山祭祀用乐的辨析,即泰山祭祀用乐是地方官府鼓吹用乐、民间祭祀用乐及俗乐的一个大融合。揭示泰山祭祀用乐与鼓吹乐、以及民间祭祀用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北岳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南隅,是历代封建帝王、官宦名人、民间百姓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北岳庙坐北朝南,为道教宫观建筑,砖石土木结构,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颇为壮观.现存主要建筑为元代遗存,是河北省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庙最初是用以祭祀和纪念孔子的建筑,后发展成为祭庙与官学的学宫相结合的产物,即庙学合一。在近2500年文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县级以上的治地都曾经建有文庙建筑。本文对河北文庙建筑遗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详细阐述了河北各地文庙建筑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祭祀是人们沟通神灵、慰藉内心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活动,祭祀舞蹈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舞蹈的艺术视角观照,开封祭祀舞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鬼神类的宗教祭祀舞蹈;第二类是祈雨类的祭祀舞蹈;第三类是祈神类的祭祀舞蹈。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祭祀舞蹈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祭祀舞蹈淡出人们的视野,即将濒临消失;另一种是祭祀舞蹈走向旅游景点,成为观赏性的艺术节目。  相似文献   

15.
一,女娲抟土造人神话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群婚制度状况。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由于其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受不同时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又加入了许多荒诞、虚构的故事情节,同时,因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作为民族音乐研究的新对象,其文化内容和形式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沉淀。敖包祭祀中包含了许多蒙古族传统的文化和习俗,所以被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民族音声的研究领域,对于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研究比较薄弱,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必须加强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自 194 2年闻一多发表《伏羲考》奠定了以后 6 0年图腾论解释的基本思路。“图腾”在人类学上本来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用它解释中国文化更是方凿圆枘 ,中国神话理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中求得解释。伏羲、女娲都是战国文献中新出现的人物 ,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证明他们的故事传自史前社会。伏羲、女娲和洪水神话是大禹治水的派生或翻版。西南少数民族关于羲娲兄妹相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并非所谓血缘婚残余 ,而是在道教传播中“种民”之说的神话表述  相似文献   

18.
承德的皇家寺庙久负盛名,但相应的文物讲解水平还有待于继续提升,各座皇家寺庙因历史内涵时代背景不同,讲解的内容和重点也有各有特点。普陀宗乘之庙是皇家寺庙的重要代表,对它的讲解工作尤其是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尤为典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对其讲解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制,为宫殿、 坛庙、 墓祠或城门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因建筑物之间阙然成道,所以称之为阙.汉三阙作为中国古阙的代表和极少的汉代建筑遗存,历来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启母阙是三阙中的代表.由于年代久远,该阙的铭文受到了较大的磨灭和损坏.对其铭文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有利于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祭祀、建...  相似文献   

20.
满族的性崇拜及其演变——论“背灯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洲族传承民族习俗“背灯祭”是一种后起的性崇拜延续。由于历史、现实、民族融合、原始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变迁,无论其祭祀内容与对象等,均呈现出异化形态,其祭祀对象才有了纷繁的依附,而形成了完立妈妈、万历妈妈、锁头妈妈、佛托妈妈(佛头妈妈)、子孙娘娘等不同说法。背灯祭的实质是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