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之美中的“美”,即指好事、美事。既然是好事、美事,就应该成全别人,事实上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就是由别人成全的。我们常说要让世界多一点爱。爱是广义的,并不指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看到许多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强烈渴望着能够再次回到学校接受教育,接受文化的熏陶,由此成立了“希望工程”。当那些孩子能够再度背起自己心爱的书包,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教诲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爱人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只要是需要爱、需要帮助的事,我们都应竭力成全。  相似文献   

2.
秦香梅 《教育》2012,(24):55
小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那么,如何让孩子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呢?绘画是重要途径之一。孩子的天性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绘画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保护好孩子这一宝贵的天性,首先就是让孩子对它保持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希望获得成功。用五彩缤纷的色彩吸引孩子儿童的内心世界多姿多彩。对于  相似文献   

3.
偶尔在一则早教广告上看到这样的话:“不要毁掉孩子设计内在生命的软蜡.”仔细品读,觉得很有道理.是呀,孩子的天性不就是一支燃烧的蜡烛吗?这蜡烛能点亮孩子的生活,让生活多姿多彩;这蜡烛能点燃孩子的潜能,让潜能无限被挖掘.如果给蜡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那么它就能一直灿烂地燃烧;换句话说,顺应儿童的天性就等于更好的发展儿童.那么,只要我们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就一定能达成语文课堂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茹惠华 《新疆教育》2012,(15):21-21,40
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精神,好动、好表现、好创造是他们的天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卢梭对"自然教育"作了独特的诠释:(1)自然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2)自然教育即儿童自然状态的回归;(3)自然教育即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进行的教育;(4)自然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这种新的"自然教育"观对加深西方自然教育内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儿童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教育就是儿童依据自身的本能、兴趣、需要率性发展;回归儿童的自然状态,其实质是反对成人对儿童的过多干预,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保持儿童的本真状态,回归儿童自身,让他们顺应天性而成长;教育适应自然就应当遵循成长中人的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人的年龄特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自由天性,促进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觉性是一种意志品质。自觉,就是不须别人督促,自己去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觉,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和智力发展的作用很大。说少年大学生不神秘。就在于同龄的孩子中,别人正在玩耍、消磨时间时,他们自觉地去学习文化知识了。要培养自觉性,方法自然有许多,但是有一个原则是共同的,就是在纠正不自觉行为的过程中培养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会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启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爱说爱问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就是在不断地说和问中逐步了解大千世界的。尽管他们的说和问有点幼稚可笑,但毕竟代表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应给与尊重、肯定,同时给与必要的引导、鼓励,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儿童的天性,儿童身上有着人类历史发展传留下来的优秀的学习品质,儿童一旦自主学习,他们就会学得更多更好①。教育教学的最核心的部分应当是学生的学,教师所应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自主地学。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论上主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  相似文献   

9.
<正>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所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他告诉我们,儿童所有的行为都不是单独发生的、毫无意义的,这些行为体现了儿童内心的诉求,哪怕这些心里的诉求儿童自己根本不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指向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儿童的教育教学,我们应站在儿童的视角,发现儿童,理解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让儿童学习走向“自适区”,促使儿童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共同体建设是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组建学习共同体,就是让成为共同体成员的教师战胜自己,彼此鞭策,砥砺加持,共同行走在成全自己、成全学生、成全教育事业的路上.  相似文献   

11.
<正>好奇、好胜、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游戏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诱惑力,从中他们可以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快乐。顺应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来指导写作,往往就能"玩"出好文章来。因为,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生活情境中,会忘了自己是在写作文,他们会急切地想说出心理话。"情动于中"才能"形于言",也就是"情动"才能"辞发"。如"请你来解决"是网上一道很热门的  相似文献   

12.
林润生 《福建教育》2009,(9):24-25,32
每个儿童都有他的天性,表现为每个儿童在感知、理解、操作、行动等方面的独特方式。教育的目的就是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使儿童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往中获得经验,从而充分发挥天性,获得健康成长。在教育理论的视野里,许多人都一再强调天性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台梭利提出:教育就是协助孩子天性的活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孩子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孩子学唱歌曲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初生的婴儿,就已经表现出这种天性。他们会用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探究周围的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是如何运作的,等等。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开始用提问题的方式表达好奇。到了两三岁,正是儿童问题最多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儿童幼年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儿童天性无忧无虑,生动活泼的游戏与儿童生活、活动密切相连,他们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趣味是他们参加活动的准则。如何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呢?要让快乐音乐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快乐音乐自然融入孩子。  相似文献   

16.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有些儿童偏偏不会玩,甚至得上诊所接受治疗,学习如何玩耍。有的孩子整天呆若木鸡地坐着,什么都不做。有的则只会玩电动玩具,当递上一个普通玩具,小孩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法发挥想象力去玩。许多家长都不了解儿童玩耍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在发现孩子不会讲话,或是不会走路,或是听老师说孩子经常不合群,才前去求医。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玩耍时是否达到这些指标,因为他们都趁孩子玩耍时,忙着做自己的事。现代家长也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上许许多多的课外辅导班,导致孩子们缺乏创意玩乐的自由时间。孩子…  相似文献   

17.
画为媒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只要我们留心,墙壁上、电线杆上、书皮上到处都有他们的任意涂鸦,而且是那样的稚拙可爱,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怎样让儿童的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呢?一、在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但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就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  相似文献   

18.
要让小学生学好科学课,我认为,必须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现就"磁铁"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6~7岁的儿童刚升入小学,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很贫乏,为此我觉得应该向儿童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同家乡的变化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应将"让学引思"融入课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儿童在充分享受尊重与理解、自主与自由的过程中,自然生长……"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成尚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儿童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顺应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让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才能达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