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旅游对外宣传材料里含有较多的文化元素,翻译时最易因缺乏跨文化意识而导致误译。文章剖析了怀化旅游对外宣传材料中的英译文错误,文章认为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识,译者翻译时容易停留在移字过纸的功夫上,所以培养翻译的跨文化意识是做好旅游对外宣传材料翻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侯迎慧 《天中学刊》2011,26(4):84-86
旅游资料是海外游客了解旅游信息、感知异域文化的一扇窗口,其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跨文化语境旅游文本翻译中可以采用删减低值信息、补偿文化缺省、遵从译语规范、归化异化结合等策略,以期提高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翻译是不同语言间信息交流的手段,因此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与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上个世纪,"语境"概念被引入翻译理论界,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语境作为语言学重要范畴之一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由此产生的翻译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文化语境和翻译的关系,对译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并科学地解释翻译的过程。本文将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出发,来探讨文化语境对旅游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地理奇特、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吸引了许多国际友人的目光,使得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得以彰显和传承,进而促使旅游英语翻译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抓手.在理论研究层面上.旅游翻译是结合当地文化和特定语境的创新性翻译,是受文化影响的、复杂的、动态的交际活动.结合跨文化旅游翻译的理论内涵,探析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于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来说,只有在深刻理解其汉语的文化意义基础上,才能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因此翻译时必须从语义、图式、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充分的文化分析。从宏观上准确理解旅游宣传材料所表达内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从微观上准确把握旅游宣传材料的语义、语法、语用等特征,从而恰当地把这些材料翻译成英文,提升河南省旅游对外宣传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翻译功能理论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文化的功能,联系翻译功能理论相关的“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删减、改写、增补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芳 《文教资料》2010,(35):37-38
本文以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为出发点,通过具体实例,从旅游翻译所涉及的地名、景点名称、历史人物名字、诗词、楹联的翻译以及语用意义、文化信息处理等几方面阐述了跨文化意识在旅游翻译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跨文化意识是旅游翻译圆满完成文化传播重任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郭静 《华章》2012,(28)
旅游翻译是一种具有跨文化传统性的社会活动.本文试从语用翻译理论的角度,并着重运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探讨旅游翻译过程中的语境问题.只有实现最佳语境效果,才能传达源语文本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旅游翻译强调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旅游翻译应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专业翻译活动。甘孜州旅游文本富含了当地深厚独特的康巴地域文化,为尽可能实现其文化信息在译文中的有效传递,文章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联系,并从原语同译语在语言特点、文体修辞以及文化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甘孜州旅游翻译的跨文化差异,提出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得出译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导下的旅游翻译策略在甘孜州旅游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功能理论在旅游宣传材料汉英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翻译功能理论也为旅游宣传材料的翻译策略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以旅游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了旅游宣传材料的功能及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实现方式,着重联系翻译功能理论论述相关的英译原则并探讨具体的翻译策略,最后提出此项研究的时代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地是以乡村的环境、景观和生活为核心吸引物的,对于游客感知而言,乡愁体验构成主要的旅游动机和满意度成因。把安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宣城市的泾县桃花潭古镇作为研究案例地,对古镇游客的旅游感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乡愁体验。研究表明,桃花潭古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乡愁体验的物质动因和精神动因,特别是游客参与乡情和乡俗活动显著影响其乡愁体验的满意度。并提出提升乡愁旅游地乡愁景观建设、民俗活动设计和游客居民交流等游客乡愁体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旅游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热门产品之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依托广西和大桂林国际旅游的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加强对红军文化旅游开发的统筹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从而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诸多景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中不注重游客体验的现状,基于游客体验的视角,以绍兴沈园风景区为例,对景区旅游产品的设计提出五点建议: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深人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建设完整的景区景观体系、构建景区旅游活动体系、打造景区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同类景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诸多景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中不注重游客体验的现状,文章基于游客体验的视角,以绍兴沈园风景区为例,对景区旅游产品的设计提出五点建议: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建设完整的景区景观体系、构建景区旅游活动体系、打造景区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同类景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教育的特点。在分析了福建旅游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发达国家旅游教育对福建旅游教育启示:(1)改革现行福建旅游院校的招生制度;(2)确立明确的福建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培养层次;(3)构建"政府引导、协会主导、市场运作"的福建旅游教育机制;(4)对接福建旅游业发展,打造福建特色旅游教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绵阳旅游资源的考察考证和系统研究 ,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区位条件 ,提出了按区位和特定旅游目的组成不同线路的旅游区划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4个著名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表明:在4个进行评价的景区中,敦煌莫高窟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最高,嘉峪关城楼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最低.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85-89
旅游意象作为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增强游客感知、提高识别度、扩大影响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借鉴"游客凝视"理论的基础上,以游客网络评论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客评论中所凝视到的三亚旅游意象进行分析,总结出沙滩、海水、阳光是旅游者感知最为强烈的旅游资源,除本地旅游景区外,邻近市县的著名旅游景区也成为游客涉足的范围,对三亚的情感整体以正面、积极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分析旅游地图中汉语地名的拼音书写方法和英译方法,探讨旅游地图中地名的英译原则,归纳其中常见的翻译失误,指出需要改进之处,对规范和改进旅游地图英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兰州市兴隆山、白塔山、五泉山3个山地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游客感知满意度,对比分析同类景区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游客对兴隆山景区的资源感知满意度最高,资源竞争力最强,白塔山次之,五泉山最低.游客对白塔山景区服务感知的满意度最高,服务竞争力最强,五泉山次之,兴隆山最低.兰州市旅游景区设施及服务落后于资源禀赋,评价因子平均值整体偏低,影响游客满意度较低的评价因子主要是景区服务及设施.因此应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挖掘的基础上,重视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人员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