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它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的片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神话不仅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是相当优美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神话故事虽然不多,但神话就像青草地上璀璨的明珠一样吸引着天真的孩童,研究神话故事的教学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保存其中,是研究上古神话的珍贵资料。但因《淮南子》是部理论著作,它的目的是在为汉王朝提供一套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略,这些神话在书中是作为论据使用的,这就使得《淮南子》一书中所保存下来的上古神话历史化倾向十分明显,就《淮南子》而言,神话的历史化主要体现在神话英雄与始祖神向人间圣王转变使神话成为历史;神话的伦理化和仙化话转换了神话故事的存在时空;通过凸显神话的尚德精神与政治色彩使神话发生质变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古事记》国生神话中,“天比登都柱”并非随意为之的命名,而有其深刻的涵义和意图。综合考察上古日本文献《古事记》《风土记》《日本书纪》,并与中国古代典籍文献《淮南子》《三五历纪》等进行比较,可知“天比登都柱”是天上世界与地上世界的连接物。它折射出日本神话平行世界观中对大陆的定位和认知,为我们探索古代日本人的神话空间认知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在描述五彩缤纷的神国背景之下,记录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它不仅保存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还重新组合、改造、独创了一些神话,其内容丰富,并自成体系,组成了一个系统的神话王国。  相似文献   

5.
<正>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是一个神秘形象。这种神秘感主要起因于古代典籍对她的矛盾记载。 我国古代典籍对西王母的记载可分为两类: “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尔雅·释地》) “西王母在流沙之滨。”(《淮南子·地形  相似文献   

6.
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如《山海经》《国语》《淮南子》《史记》等都有对其人其事的记载.在这些故事中,对共工这一神话人物的褒贬也是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的.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所以他被尊称为“三皇”之一;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恶神,最终被禹所杀.  相似文献   

7.
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文物中皆有记载。羿射日故事的不断演变,除了能帮助我们充分了解古人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帮助我们探讨我国宗教的源头,它还开拓了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让我们从古人塑造的艺术形象中汲取丰富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神话于屈原创作的意义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羿射九日”是我国古代的著名传说,西汉的《淮南子》一书中有关于这个故事比较详细的记载。全文如下:“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豬于桑林。万民皆喜,  相似文献   

10.
积石山是见诸中国上古神话的名山。它不仅在《尚书》、《吕氏春秋》、《淮南子》、《山海经》等不少古代典籍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而且与此相关的神话传说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它的得名、迁徙及其分化过程的认识反倒存在种种分歧。所以,结合上古神话传说和种种古籍的记载,认真进行分析和比较,才能认清它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羿射十日"是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羿并非是有穷氏后羿,而是古老传说中的天神;十日也并非是十个太阳,而是以日为崇拜对象的部落.所谓的"羿射十日"反映的正是尧或者与尧有相似经历的历史人物,用战争而非禅让的手段战胜其它几个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部落,一跃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一女娲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最早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女娲的是屈原的《楚辞·天问》,即“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一句。女娲的功勋的记载初见于《淮南子·览冥篇》,说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其它记载则多见于《山海经》、《太平御览》、《独异志》等书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娲神话在先秦属于南系的神话,所以在早期的北方典籍如《诗经》《尚书》等书中,均难找到它的踪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南方,恰恰相反,我认为原始女娲神话产生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一带。  相似文献   

13.
叶舒宪在《人日之谜: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发掘》及《中国神话哲学》中对《荆楚岁时记》中提到的“人日”礼俗及董勋《问礼俗》的有关解释进行探讨,复原出“人日创世神话”的全貌。然而,笔者接触到一些关于“人日”的古代文献后,对“人日创世神话”产生了不少疑惑:第一,有关记载表明:“人日”习俗源自圣数字“七”之说并不可靠;第二,“人日”礼俗“象征性地重演开天辟地神话故事”之说也不可靠;第三,统现有关“人日”文献记载,“为”字不应解作“做或制、造”,而应解作“曰”“谓”;第四,《谈薮》注与“人日”礼俗,原本各不相干;第五,宋人对董勋“人日”解说之不完整性早有异议。  相似文献   

14.
在"点式动态结构"的考察中,《淮南子》中的典型神话的原初意义与母性意识、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淮南子》神话的改造意义是巫史文化传统促成的。《淮南子》神话的类比思维折射出楚汉浪漫精神的伟力,但理性精神终究是《淮南子》神话所依托的主导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5.
图腾柱崇拜     
关于最古的宝典《山海经》的研究,除了上期所说的《羿射十日》这个有价值的提供,《山海经》还显示我们中国古代原始性崇拜的真实给我们。这在中国久己淹没的历史的足迹,都可在《山海经》上面追寻出来。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主体上并非属神话范畴,其中的“烛龙”、“十日所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所谓神话故事.均为现实中的人间情景的变形再现。拂去《山海经》的“神话”面纱.还其信史的本来面目.不失为研究先民生活和了解异族世界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淮南”这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地理空间的淮南、行政区划演变中的淮南、《淮南子》、淮南王四大语义。广义的“淮南学”是研究在淮南的地理空间及其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淮南学”就是要研究《淮南子》的文本内涵。围绕它而产生的文本流变,以及围绕《淮南子》作者刘安及其门客而产生的对淮南国历史及汉代历史的上下延伸。由于“淮南”本身的多义性、《淮南子》杂家著作的性质。“淮南学”的研究必须是多学科渗透参与,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最早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中关于女娲补天神话的精彩描述,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的全过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火炼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神话依据上古时代的传说编撰于东汉年间,冀州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也就是说这一段描述了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近年来在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认为从任丘、河间向西偏北方向直到完县、…  相似文献   

20.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有许多古典神话的纪录。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其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物形象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