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儿童游戏性量表和同伴游戏互动量表,考察学前儿童害羞和社交淡漠对同伴游戏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游戏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显著负向预测游戏交互,显著正向预测游戏破裂和游戏隔离;游戏性在害羞和社交淡漠与同伴游戏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为促进害羞和社交淡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成人应尊重和接纳儿童,引导儿童学习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游戏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曾兰 《广西教育》2011,(22):63-63
智力落后儿童的障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教育和治疗方便,我们一般把智力落后儿童分成三个等级: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接受教育的儿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可训练教育的儿童,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称为需要终身监护的儿童。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多年,接触的多是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其教育训练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智力落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提出 ,通过加强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听力和言语运动器官的基本训练 ;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 ;适时进行句子训练 ;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等四方面的措施来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 ,以此来促进他们言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红 《考试周刊》2011,(56):222-223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游戏的发展价值及如何培养儿童的游戏性角度展开论述,提出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通过游戏发展将来用得着的能力,从而在精神、身体、道德等方面都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游戏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智力,几乎已被大多数人作为早期教育的基本法则所接受。然而,迄今为止,人们更多注意的是通过智力游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教学游戏来发展儿童的智力。教学游戏固然是发展学前儿童智力的有效方法,但它具有浓厚的教学因素,而  相似文献   

6.
牛红丹 《考试周刊》2008,(5):228-229
影响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影响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对智力落后儿童自身因素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期望时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来好玩""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既能"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又能使"脑筋敏锐",所以他主张"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完善的游戏生活"。陈鹤琴还主张将游戏应用于教育,即进行"游戏性的教育,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们的动作,以此让他们养成习惯"。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可见,游戏活动对儿童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与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类比于游戏过程.高等教育中存在诸多游戏性因素,近年来,教育中的游戏性因素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正确认识并借鉴游戏设计中的平衡策略来处理教育中的游戏性因素,可以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由游戏在充分保证儿童游戏性体验的同时也体现了适宜儿童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人们对自由游戏的片面认识使得它并未在幼儿园中发挥积极作用。幼儿园需要走出认识的误区,对自由游戏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并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在培智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智障儿童参与社会建设、发展与进步的有效途径,对其未来生活品质的提高、公平参与社会活动、学会生存,掌握生存技能、更好履行公民义务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产生出发,客观分析了在培智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依据与重要性,进而探讨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培智学校现有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挑战,从而为在特殊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培智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培智教育学校办学形式多样但规模较小,招生出现多种类型残疾学生同在一所学校的情况。培智教育学校的办学困难既有办学条件方面的也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发展培智学校教育有利于教育体制与体系的现代化,因此,应对培智教育学校性质进行界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培智教育学校的支持、管理与督导,提高培智教育的规模效益,提高教育管理者依法治教的意识及对培智教育的认识;重视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新课程的研究,加强对培智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以逐步构建培智教育的理论,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 ,基础教育中校本课程的研究如火如荼。与此同时 ,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也不甘落后 ,每个学校都力求凸显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八所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各个培智学校在校本课程研究中 ,没有充分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 ,扩大了校本研究的范围 ,造成校本特色不明显 ,甚至违背了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同时 ,也说明我国培智教育国家课程改革的滞后性 ,误导了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由于智力障碍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特殊教育需要,在培智教育中,历来非常重视教育与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已经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确立了生活在培智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但教育与生活联系的关键环节,还在于教学。探讨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理论依据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明方向,也有助于分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 ,了解北京市 16所培智学校中度班言语训练课开设的具体情况 ,虽然目前大多数中度智力落后班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言语训练课 ,但是在课程内容、形式和师资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加强言语训练课的师资培养 ,促进学校间的经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估办法 ,促进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上海市221名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感觉统合调查。结果表明:智力落后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60.6%,大大高于智力正常儿童的失调率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was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normal and educable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on pattern recognition tasks. Pattern recognition was assessed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96 pattern tasks which measured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to find: (a) duplicate patterns and same elements as presented in model pattern sequences; (b) opposite patterns and same elements as presented in model pattern sequences; and (c) duplicate patterns but different elements than presented in model pattern sequences. The normal and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were matched on mental age derived from individual and group intelligence tests.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measures between groups and various pattern tasks. The data support the suppositions that: (a)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show the same type of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arrangement of pattern tasks; and (b)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show a slower progression through the hierarchy than normal children when matched on mental ag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from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将智力障碍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中 ,使他们接受合适的教育 ,是一个目前正在探索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杭州市萧山区分别从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学制问题与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实施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问题、智力障碍儿童教学的校本教材确定与教学以及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教学方法改进四个方面突破 ,形成了多元化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 ,不仅为该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而且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弱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弱智儿童健康发展。增进他们的学业行为。实现每个弱智儿童都能快乐成长,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强化法等措施对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矫正。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除了受智力影响外,更与环境产生着交互作用。通过环境影响与教育介入,适应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与提高的。学校、家庭、社区是智力落后儿童生活的三个主要生态环境。环境生态课程是弱智教育理想的教育模式。本论文以此课程理论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潜能,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互支持的生态化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