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发明》2010,(1):43-43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经历有创意的“毁灭” 其实我们创意产品本身已经成为经济的输入,不管对于设计者和艺术家而言,同时我们看到更多的延展。在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社会网络当中,以前的消费者也可以成为出版和形成新产业的企业主。这些新的企业可以不是基于市场的,根据当地社区的小组形成。在原有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还有出口和进口方面的界限,实际上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或者有创意的“毁灭”。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为医疗卫生领域知识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过程]在生态链视角下,面向医疗卫生领域构建以生态链中的生产者为知识创新主体、分解者为知识实践主体、消费者为知识受益主体的医疗卫生领域知识依赖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知识服务各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探索医疗卫生领域知识服务模式。[结果/结论]提出医疗卫生资源消费者知识服务模式、医疗卫生资源生产者知识服务模式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分解者知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大众生产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由大众来创造的新生产模式,以往的知识生产理论都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没有在大众生产的环境下分析知识的生产过程.知识大众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系统涌现现象.通过知识特性的雏度(追求至善的知识一追求多元化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系统特性的维度(有规则系统一无规则系统)将知识大众生产划.分为四种模式.借鉴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在知识生产系统中熵是衡量知识流有序程度的标量,其中追求至善系统中的有序是指知识流从生产到需求的有效性和最优化.而追求多元化系统中的有序是指知识流从生产者到需求者的匹配,知识生产系统的演化机制是系统熵的变化过程,是不断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庆国  胡隆基  颜亮 《科研管理》2005,26(6):99-105
当前学术界对软技术概念、含义、作用、表现形式等方面理解存在混乱,急需对软技术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本文以狄德罗所界定的“技术”含义为基础,重新解释了“软技术”的含义。本文认为软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协调不同操作者(人)之间,以及操作者与工具之间进行共同协作的规则体系。从“目的性、限定不同操作者之间,以及操作者与工具之间关系的协作性、规则性和知识体系”等4个方面来限定“软技术”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选择理论和生产者选择理论的共同点,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选择目标为突破点,发现数学“求极值”的思想始终贯穿这两种理论,是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等板块的主导思想。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单个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的行为形成了个人对产品的需求和对要素的供给,单个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的行为形成了个人对产品的供给和对要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陈艮同志在国营上海第五印染厂担任图案设计工作,他所设计的“满园春色”花布图案,由于能够抛弃老一套的旧式样,吸取自然界的各种花卉形志,通过图案来表达祖国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和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得到了上海市1955年第四季度印花布花纹图案设计的一等奖。此外他还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花布图案,如“彩色雪花呢”、“月亮形圆圈”、“梅竹”、“海棠”等,也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今年四月他被选为选进生产者代表,参加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7.
康晓凌 《科教文汇》2008,(36):259-259
在追求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设计应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是只关注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同时兼顾。在此本文探讨了把生产者划归为用户这一概念中,把生产者的重要性与消费者等同起来,在此基础上探讨设计的对象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流动对于产业联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针对产业联盟中层流流态的显性知识与紊流流态的隐性知识的主导地位演变,借鉴种群生态学模型提出联盟具有生成——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并通过两种流态的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作用对联盟的知识存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成熟期的知识流动最为有效,知识流动能提升知识存量。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什么?     
正科学是什么?查阅一下,百度是这样定义科学的:科学,本指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定义,因为它强调了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发展--从物流定义谈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物流的定义出发,比较了中美两国对物流内涵的理解,指出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它不单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和效率等同题。为实现物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效益,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物流公司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价值)、信息的交换,从而构成系统之间的物质流、能量(价值)流、信息流。这种要素流动使技术创新系统保持一定的有序状态,顺畅的物质流、能量(价值)流、信息流是技术创新系统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战”,既是一种作战样式,也是一种作战方法。但是,在我军各种权威的词典和著作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似乎人人皆知,不必解释。那么,什么是“直升机战”呢?根据字面意思,就是直升机与直升机之间的作战,其实,“直升机战”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它涵盖了凡是运用直升机这一飞行平台,在各种战场空间中的所有作战行动。这样,“直升机战”就不单单是指直升机与直升机之间的作战,还应包括直升机对地面(海面)人员、武器装备等各种目标的作战,包括地面(海面)各种力量对直升机的作战。  相似文献   

13.
傅柱  曹猛  王曰芬  徐绪堪 《现代情报》2018,38(10):16-23
以设计过程为视角,探讨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知识流的内涵、特征和机理。结合知识流理论和SECI模型,依据概念设计过程分析概念设计中知识流的内容和流动模式;在知识流建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概念设计中的知识流节点进行分析和建模;基于角色模型分析角色与工作流、知识流之间的映射过程。根据概念设计过程,分析并揭示了概念设计中需求确认、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求解、方案评价和决策4个主要步骤的知识流动机制;对概念设计的知识流节点进行建模,按照知识汇集模式将概念设计知识流分为连续知识流、合并知识流、拆分知识流、广播知识流、循环知识流5类,按照知识传递模式将概念设计知识流可分为经验知识流、协作知识流、援助知识流3类;提出概念设计中基于角色模型的工作流和知识流整合模型,并以反后坐系统概念设计为例进行模型验证。通过本文分析和建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概念设计中知识流的内涵和机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管理(KM)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核心是知识链管理,而知识管理系统(KMS)主要从技术角度来保证知识管理的实现。在对知识链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基于知识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以优化知识链的各个环节及知识链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加速知识的流动和创新,支持知识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知识流模型及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能否在供应链中顺利流动已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构建供应链知识流模型,从三个层次上刻画了供应链中的知识流,研究了知识共事机制等因素对供应链知识流动的影响,以及供应链知识流与其价值创造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命题.该研究加深了对供应链知识流动规律的认识,所得的结论对供应链知识流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16.
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网络下的知识流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继平  丁垄  滕立  庞杰  林德明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84-1189
 专利参考文献中的科学论文、技术专利等引文,为研究高科技时代下科学技术相互融合中的知识流动提供了便利。在分析专利—论文混合共被引下的知识流动的基础上,以网络的属性“被引量”、“中介中心度”和“引用半周期”量化了知识流动中的“知识影响力”、“知识控制力”和“知识活力”,并以此表征了知识流动中的“高质量”文献,最终以R.E.Smalley的施引专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技术进步下科学和技术在知识流动中的相互融合,验证了应用科学在技术进步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李建平 《华夏星火》2014,(10):11-11
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起伏不定,农产品市场还时常有农民生产者“卖难”和消费者“买贵”同时存在的矛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过高,挤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果通过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创新对接模式和机制,减少流通环节、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效衔接,则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利于生产者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避免盲目生产,促进农产品市场供应均衡和价格平稳.  相似文献   

18.
唐绍均 《资源科学》2008,30(4):546-553
废弃产品问题,乃指产品在消费后阶段被消费者废弃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废弃产品问题的产生既与消费者的随意丢弃行为有关,也与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有关(即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承载了大量的资源以及具有潜在致污能力),甚至还与国家的废弃产品管理法律规范的缺失、废弃产品处置方法的失当以及人类需要的无限膨胀等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产品的资源需求量、废弃产品潜在致污能力的无限增长与自然自身的有限性(即自然的资源稀缺性与环境自净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针对日渐突出的废弃产品问题。本文对废弃产品的时空特征和基本属性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废弃产品问题产生的外部和内部原因,并从产品的资源需求与产品的潜在致污能力两方面入手,探讨了通过创建“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人工生态平衡”来应对废弃产品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揭示产学研联盟中的知识流动规律,将流体力学引入到产学研联盟的知识流研究中,定义知识流的密度、压力等概念,结合联盟中知识分流和知识粘滞的情况,建立的联盟知识流的连续性方程和运动微分方程,构造出联盟知识流的动力学模型。对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强外部驱动力、降低知识粘性能够促进联盟知识的流动,异质知识的流入会对当前渠道的知识流产生粘滞阻力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动因的“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引发学术界对技术创新动因的热烈讨论。其中,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通过对两种观点的文献综述,依据R.Nelson(1959)的"需求—成本"论,以及"最优创新时间"模型的分析,以消费者主权和生产者主权为理论根基的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观点,可以归纳为以预期利润为导向。生产者(企业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而指引其进行创新行为的动机就是创新行为可能带来的利润,即预期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