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社会公益性和具体操作的银行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还款期限较短,以及国家个人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欠款不还的惩罚、约束措施效力不大等原因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回收困难.解决办法包括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基金负责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建立生源地贷款制度,设立多种还款方式、延长还款年限等方式完善助学贷款体系,以及建立和完善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公平的助推器,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现状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机制建设、规范贷后管理、加强诚信监督的角度探究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开展以来便取得了明显成效,缓和了贫困大学生求学的燃眉之急。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高校助学贷款模式比较研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匡扶社会正义和维护教育公平的最好举措。扶贫助困是助学贷款的终极目标,相信贫困学子能偿还贷款是其基本信条,而符合其特征的模式构建和制度设计是其关键环节,通过政府、银行、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让更多的贫困学子享受高等教育的阳光和助学贷款的雨露。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是解决高校贫困生学费问题、保障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重要举措。从1999年实施助学贷款试点以来,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已经开展了13年。本文梳理了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的演进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缺失,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KMRW声誉模型为视角,围绕银行对还款风险的预期和贷款学生实际还款概率之间的动态博弈进行分析,得出贷款学生注重声誉效应的积累,会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对贷款学生整体金融风险的规避,对其继续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形成正向激励;声誉效应的改善包括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形成助学金和贷学金的耦合机制、金融教育纳入到大学生通识教育以及还原助学贷款的抵押担保形式.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前提下,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展的历史回顾,以1986-2004为界,将助学贷款政策划分为酝酿、形成、发展及调整完整4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利于大学生群体、高校和银行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助学贷款自推出至今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拥护 ,作为助学贷款的经办者 ,银行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而在实施过程中 ,银行、学生各执一说表示了执行助学贷款政策的难处和苦衷。因此 ,必须加强学校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进一步完善贷款发放与偿还的操作机制 ,并营造相应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出现了上学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1999年起国家推行了助学贷款制度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助学贷款对帮助困难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当前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结合实际为完善助学贷款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的状况。如何治理它,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政策:一、尽快实施并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拉动内需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对个人信用贷款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特别是个人信用贷款项目的多样化,对抑制经济紧缩、拉动内需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仅上海市初步建立起个人信用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