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雏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从编辑学原理和学科建设的角度,对发表于《出版科学》2001年第3期和第4期的阙道隆先生的《编辑学理论纲要》进行了评述;同时,就多媒体的共性、编辑学与出版学、编辑活动的产生、编辑概念、编辑主体、编辑权、编辑规律、编辑原理等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巩劼  肖建新 《编辑学报》2000,12(1):33-35
在对近 2 0年关于编辑学者化讨论回顾的基础上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编辑学者化这一命题的特质 ,即 :在内容上是编辑的学者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在状态上是一个编辑学者素养的培养过程 ;在目的上是使编辑成为学者型编辑。因此 ,反对编辑学者化 ,以及编辑只能研究编辑学 ,只能成为编辑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者化研究述评立早一、编辑学者化的适用范围编辑的类型有多种,是不是各种类型的编辑都要学者化呢?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学者化只适用用于学术理论编辑。张永中认为,编辑学者化是一个有条件的特指概念,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它只适用于学术理论刊物或学术图书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王蒙提出“学者型作家”,天津编辑林辰随之提倡“编辑学者化”,即要求编辑应是“专家”抑或“学者”。自此,“编辑学者化”便成为编辑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此问题,业内人士在当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过讨论,引起过争鸣,时至今日,这一口号已经被沿用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的理论专著。林辰先生所谓的“学者化”,指编辑具备既专且博的能力,即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对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编辑工作中所负责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科研功力;能成为某学科…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刊》开展的编辑概念的讨论,可说是编辑学研究深入进行的体现。这不是打概念仗,而是基础研究。刘光裕同志《再论何谓编辑》(以下简称《再论》)的文章,启发了笔者的思考。两年前,我们曾有机会当面讨论过一些问题,作为同好,来共同讨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我们真的需要编辑和编辑学吗?编辑行业的没落在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而编辑学作为中国的特色学科从未走出小范围的讨论,现在还要担忧这门学科的研究是否后继有人。假如让我们乐观地想象编辑和编辑学的美好前景,首先要攻克的心理问题是,我们认可的编辑和编辑学价值究竟是什么。继本刊2013年12期沙龙讨论"创新编辑概念"和2014年4期持续论证"编辑学未来"两个话题之后,延请4位学者就"编辑和编辑学价值"这个问题,给出他们心目中的答案。事实上,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一位从业者和研究者都无法逃避的。(以上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80年代,"编辑学者化"的问题被相关学者提出,对于这一观点,有反对的声音,也有赞同的声音。一直以来,我们对合格图书编辑的定义,是既要成为"杂"家,又要成为某专业的"专"家,但是专家与学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新的形势下,图书编辑要想提升自身的学者素养,就必须要让自己朝学者化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编辑学者化与图书编辑的新要求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8.
韩慧在《编辑学报》1997年第2期撰文指出,编辑是编辑学的主体,按什么样的模式培养现代科技编辑人才,应该是编辑学的核心问题。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编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学识能力,如何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应该是编辑界永恒的话题。目前编辑界关于编辑学者化的讨论有些误入歧途,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编  相似文献   

9.
“青年编辑学者化”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编辑学者化”质疑●张苏明【北京】随着青年编辑的增多,关于青年编辑素质、修养、知识结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讨论方兴未艾。不少新老编辑著文疾呼青年编辑必须走“学者化”的道路,例如有一本《青年编辑成才之路》的书中就有不少如此的观点。笔者对此不敢苟同。1...  相似文献   

10.
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编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2005年第2期刊登了任定华、杨忠民先生批评阙道隆先生《编辑学理论纲要》的文章,题目为《编辑学理论的构建应具有科学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对编辑学理论应包括哪些内容、编辑与编辑学概念的界定、编辑学的学科性质、编辑与文化的关系、编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为回应,阙先生撰写了《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编辑学》一文,进一步阐述了他对编辑学的学科建设的一些想法。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深化我们对编辑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编辑——学术刊物编辑的学者化问题已经讨论了近20年,十分热烈,又分歧很大,笔者所见相关的论文、著作就有数十篇(部),相佐相反的观点,形形式式,不胜枚举,但大多集中在编辑学者化的结果上。大致的争论历程是,先是提出编辑应该是相关专业的学者,后来有人反对,认为编辑就是编辑,学者就是学者,谈编辑学者化是误导,使编辑成为学者,削弱了编辑队伍,后果严重;再后来有人进行调和,认为编辑学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作为一门原创性、综合性极强的基本学科,可以说是和中国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从1949年李次民教授首先确立了"编辑学"这一科学术语开始,编辑学跟着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惆怅、70年代的酝酿、80年代的创生以及90年代的百家争鸣,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社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思考以及传播方式,这种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它对编辑学理论创建的冲击也是始料不及的。但有一样东西,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对于编辑学未来的预想。揭示现象本质的概念系统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编辑"的概念是编辑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本刊于2013年第12期沙龙《创新编辑概念,是理论回应还是叠床架屋》已就创新"编辑"概念有过讨论,学者们阐释的看法见仁见智,都给读者以新的启迪;本期继续请学者们在把握编辑本原、正视传媒环境的态度下,为编辑学未来的方向拨开迷雾,而这些精彩的分析都将可能引发研究者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以上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者化”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1989年第1期发表了两篇关于编辑学者化的文章后,收到不少来稿。现将其中一部分摘要发表于后。编辑学者化的问题,本刊不打算再继续讨论,如有特别精彩的文章,当然仍可以发表。  相似文献   

14.
编辑是外载信息优序化的文化缔构活动──对任氏编辑定义的修正王栾生【洛阳】所谓任氏编辑定义,即任定华、于泳琳二同志在《关于编辑与编辑学对象及概念问题》一文(《编辑之友》1995年第1期第24~28页)中提出的“编辑是信息、知识有序化、载体化与社会化的业...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者化”讨论纵横谈□尹玉吉一、“编辑学者化”讨论的始末“编辑学者化”这一讨论在学术上也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其理论起点源于80年代初的“编辑素质”讨论。作为一种突然膨胀了的社会群体———编辑来说,“素质”问题自然而然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讨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讨论之我见赵存如目前,有关“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的讨论无非是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科技期刊编辑是否应当成为学者;其二是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成为学者。“科技期刊编辑学者化”讨论的提出可能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抵制科技期刊编辑“杂家说、...  相似文献   

17.
关于编辑学者化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编辑学者化”的问题,不仅发表了不少文章,而且还被作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研究专著。应该说:“编辑学者化”对于提醒我们正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关注、研究学术同题,的确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就其理论内涵而言,我以为,呼吁“编辑学者化”对编辑人才的培养,乃至我国的编辑出版产业发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走出编辑“学者化”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出编辑“学者化”的误区刘雪立【新乡】近年来,许多编辑同仁抱着搞编辑学研究的目的,就编辑“学者化”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使“学者化”成了编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今天我斗胆道一声,这些研究都存在方法论上的重大失误,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发展的“编辑”概念——兼论编辑与著述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编辑学刊》组织的“编辑”概念讨论,历时近两年,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影响到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方向、发展与编辑史学的确立、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在讨论中,两位王先生(王华良、王振铎)的观点是矛盾对立的,但也并非没有共同之处。双方的论述都有不少合理的、启人思维的地方,然而在我看来亦各有偏颇:在某些问题上,或忽视了“编辑”概念的历史性,或忽视了“编辑”概念的发展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或“泛化”、或“狭化”了“编辑”概念。笔者在本文中阐述的是不同于二王的一些看法,算是第三种意见吧。至于拙论的正确与否,还请包括两位王先生在内的诸专家学者与广大读者坦率批评。  相似文献   

20.
自1991年刊出《再论何谓编辑》以后,我有幸得到姚福申等几位先生的批评。去年以来,又见到王耀先先生的《关于编辑、出版的概念和范畴的一点建议》(《出版科学,1993年第2期)、李长声先生的《漫说一个三角锥,出版的》(《读书,1993年第9期),特别是林穗芳先生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受益甚多。深感编辑概念这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不同观点的佳作并起,美不胜收,它或许可望成为出版科学中收获最大的一次学术讨论。而近两年来,为这讨论而询问和关心我的人颇多。于是,想到联系自己的读书心得,写这《三论何谓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