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世纪出版战略思考———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守文访谈录本刊记者晓青随着1997年新年钟声敲响,中国出版业又向跨世纪的交接点迈进了一步。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我国出版队伍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中青年出版人对跨世纪出版战略有着深邃、...  相似文献   

2.
当时针拨到世纪之交的1999年时,中国出版跨世纪的主题便更加凸现出来了。中国出版业在继续担承着为保持党和国家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基本舆论总体把握、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的同时,还必须为国民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就是说,无论是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还是从“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跨世纪的中国正在呼唤着强大的出版支持。跨世纪的中国出版业在明确  相似文献   

3.
齐峰 《编辑之友》2008,(2):24-26
中国出版业在中国文化建设中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截至目前,中国出版业在图书策划、编辑、出版、发行中已基本形成特色和规模,并日益得到完善。但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也摆在出版人面前:对图书宣传起直接作用的书评在整个出版战略中被有意无意忽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书评在科学出版乃至中国文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全新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省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跨世纪出版战略研讨会,1996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昆明召开。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青年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文在会上作了《世纪之交出版工作前瞻性思考》的主题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陈昕作了《日本出版流通体系考察》的报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省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跨世纪出版战略研讨会,1996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央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社的年青社长、总编辑等共35人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指引下,出版事业充满勃勃生机,出版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与会同志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充满信  相似文献   

6.
中国编辑学会在京举办跨世纪出版战略研讨会[本刊讯]1995年11月28—30日,中国编辑学会所属的青年编辑研究会在京举办跨世纪出版战略研讨会。到会代表约40人。开幕式由青年编辑研究会主任胡守文主持。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高明光到会讲话。他认为跨世纪是个很现...  相似文献   

7.
编辑应具备的战略观念王一方在《中国编辑》2003年第1期撰文提出,战略管理对于每一家出版社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编辑必须具备战略观念。战略观念包括:整体战略、市场战略、经营战略、竞争战略、资源战略和营销战略。同时他还提出编辑要参与组合营销,即编辑在编辑生活中要着眼于全局、全程,不要单纯地经营文本,还要经营产品和经营资本。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机遇张志强在《中国出版》2002年第10期撰文分析指出,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促进中国出版业的发展。②闲暇…  相似文献   

8.
海边 《出版参考》2007,(2S):16-16
本刊讯该书作者毛鹏1981年调入国家出版局,随后进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先后参与编辑《中国出版年鉴》《出版参考》等刊物,本书即为作者20年来从事编辑出版的工作记录与思考。本书首辑“论文与编辑札记”,从一个编辑的视角大体上反映了出版业改革十多年的历程。若干文章与论点曾为多家报刊转载,如关于出版产业文化性的思考一文在《出版发行研究》1996年第1期刊登后,被黑龙江《出版之友》转载,其中关于我国出版业文化性的特点的论点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5期刊载。本书第二三辑为书评文章,包涵广泛,涉及中外古今,文史哲经及科普,充分展现了编辑杂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继9月备受全国出版界瞩目的第四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隆重召开之后,川月29一引日由新闻出版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和《中国出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期“图书精品战略研讨班”在北京举行。研讨班邀请业内有关领导、评委、专家和百余家出版社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围绕图书精品战略进行了广泛深入、卓有成效的研讨。“精品战略”为推动出版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和迎接跨世纪挑战提供了强劲动力。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3年国家图书奖评选启动以来,在中国出版业气势恢宏的交响曲中,铸造精品的华彩乐章无疑是激动人。C的一个主旋律。为…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19日至20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召开新闻出版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对出版产业建设、出版集团运作、经济增长点、信息网络、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编辑、印刷、发行、版权贸易、财务各方面。这是湖北省出版界为制订发展战略的一次广泛政策咨询。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邱久钦及其他局领导与部分老同志出席会议。有7人在大会发言。邱久钦同志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1.
跨世纪出版业发展战略初构郑俊琰福州在制定行业发展战略时,“跨世纪”三个字其实并不重要。对一个行业来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不论是不是在“跨世纪”。但以下两点却证明“跨世纪”对中国出版业有一番特殊的意义:一、出版业者的行业意识空前地苏醒,对行业命运及其...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是出版业由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关键年,我国的出版业要想在21世纪有新的大发展,有赖于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出版人才。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系编辑专业在1998年年底召开了“面向21世纪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座谈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围绕21世纪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出版业对高质量的人才需求等问题,展开了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发表,期望能够引起出版界同仁对下一世纪出版、编辑、发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龙杰  孙莹 《中国编辑》2023,(3):46-54
出版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编辑人才队伍的创新发展。文章基于对“出版新业态”的界定,指出政治能力、编辑业务实践能力和出版经营能力是新时代编辑人才培养的基本范式。文章从国家宏观战略布局、中观高等教育、微观出版企业三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探索编辑人才培养路径,构建“能力—知识—生产—传播—经营—服务”一体化的编辑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积蓄人才动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版队伍不断壮大和出版规模空前扩张,为出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出版事业繁荣,一大批优秀作品相继出版,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出版业仍然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路;出版规模、出版数量增长过快,缺少合格的出版人才,出版物的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出版结构不尽合理,重复出版造成出版资源的巨大浪费;买卖书号现象严重,黄毒时有泛滥,给社会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出版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与古老、丰富的文化资源还不相称,与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还不适应。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回顾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历程,探索跨世纪的出版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出版道路。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开始在书刊出版系统实行的编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对于编辑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今出版业迅速发展,编辑队伍迅速扩大,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纷纷加入编辑行列。面对如此迅猛发展的形势以及出版行业转入市场经济机制的运作状态,我们现有的编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已显得很不适应。加大编辑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制度,是当前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造就出版专业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规范出版社编辑初、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版企业面临着行业转型的抉择.以数字内容资源为依托、新媒体传播为支撑的数字出版日益成为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出版的战略转型.本文介绍了在数字出版时代,安徽教育出版社依托本社编辑优势、内容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开发智慧教辅产品的设计思路及应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担负着经济竞争与文化交流的双重任务,当前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是版权引进数量多、版权出口数量少,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国出版业正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而编辑的国际化选题思维,是中国出版业能否成功"走出去"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编辑的选题思维也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入世”背景下的出版业编辑转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日益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入世”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出版业也不例外。那么,“入世”对出版业特别是编辑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中国“入世”必将深刻地改变中国出版业态,进而带来编辑工作和编辑职业特征划时代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编辑转型”,它是整个“出版转型”的组成部分。一、编辑转型的时代背景粗略地来看,“入世”对出版业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入世”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出版界与国际出版界的广泛交流,加速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进程,从而要求中国出版业的运作规范向出版业的“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该书作者毛鹏1981年调入国家出版局,随后进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先后参与编辑《中国出版年鉴》《出版参考》等刊物,本书即为作者20年来从事编辑出版的工作记录与思考。本书首辑“论文与编辑札记”,从一个编辑的视角大体上反映了出版业改革十多年的历程。若干文章与论  相似文献   

20.
由于往昔养成的职业习惯,对出版繁荣的景象颇为关注。近年喜次读《中国图书商报》,它信息很多,热热闹闹。在今年1月12日的该报第526期上,读到一篇大文章:《对跨世纪出版发展战略的思考》,对出版与发行工作讲了许多看法,值得注意和研讨。我想介绍其中两个观点,给编辑朋友们参考:一个是关于双效益的看法;另一个是承包制应否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