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点说明     
中国记者编辑部: 贵刊《说长道短》专栏1988年第10期刊登了署名“即言”的短文《一个疑点》。我是新闻照片《我要上学》的作者,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短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个疑点:“照片上四个孩子挂的牌子全出于一人的手笔,谁写的?谁组织的?如果是某一学生家长出面组织,也未可厚非,但不加以说明,就难免令人怀疑到拍摄者自己所为”。如果“即言”作者仅仅是怀疑也无可厚非,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作者的口径和  相似文献   

2.
李下 《中国编辑》2007,(2):89-90
编辑是干什么的?听有的人说,编辑就是“拉稿子的”。这话按说也没大错,作者的稿子,可不就是编辑们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拜访,从人家那里“拉”来的么!如果你仅是十分崇拜作者,害怕得罪作者,一字不易地把该作者的稿子发表出来,你确实也就是个“拉稿子的”。  相似文献   

3.
每每见到报纸上署了三五个作者名字的新闻,通讯(更有甚者,一张新闻照片竟也署了几个作者,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合作共同拍“摄”的),总是疑虑重重。新闻界不是每年都评选好新闻吗?倘若这样的作品被评为“上乘”,试问,哪位作者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呢?倘若这篇作品出了大差错,又试问,哪位作者应当受到谴责和负“文责”呢?倘若人事部门要物色干部,参阅这些作品会不会张冠李戴呢?这种三五成群集体署名的作法,其弊病是很多的。说它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恐怕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4.
每每见到报纸上署了三五个作者名字的新闻、通讯(更有甚者,一张新闻照片竟也署了几个作者,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合作共同拍“摄”的),总是疑虑重重。新闻界不是每年都评选好新闻吗?倘若这样的作品被评为“上乘”,试问,哪位作者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呢?倘若这篇作品出了大差错,又试问,哪位作者应当受到谴责和负“文  相似文献   

5.
翻开某省委机关报,读“本报讯”后面那一长串署名,心里很不舒服。一篇百字简讯,也是两三个署名,甚至4个或5个的也有。如2004年9月30日该报A1版《我省第四届花博会开幕》,一篇200字的新闻,就有4个署名;9月3日A1版一篇消息有两个记者,3个通讯员,共有5个作者,600字的新闻,作者署名加上身份就占了18个字,通讯员姓名是删姓取名。最近,我对该报10月19日C1版上发表的11篇“本报讯”的署名作了统计分析,署名1人的3条,占27.3%;署名2人的3条,占27.3%;署名3人以上的5条,占45.4%。一幅新闻照片署名3人,由1名记者和2名通讯员“抬着摄影”的?上述分析,可…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一个老通讯员告诉我,“初学写稿要多写,登稿子要靠碰”。我一想也是,有时自以为写得不错的稿子报社不用,而不费大劲的稿子却被刊用了,这不是“碰”中的吗?不知这种看法对不对。84806部队车宗友辛宗友同志:恕我直言,“登稿子要靠碰”的看法是不对的,同时,对自己提高写作能力也并无好处。要知道,一篇稿子在版面上变成错字,是要经过编辑精。:筛选(有时选中的比例仅在1%以下)和删改,经过组长、部主任及社领导严格把关的,质量差的稿子即使一时蒙过编辑的眼睛,《终也会在层层审查把关中被淘汰。这就告诉我们,稿件见报…  相似文献   

7.
时下,你阅读新闻报刊注意文尾署名,就会发现许多稿件的作者有三五个之多。通常,在报上适当的刊登记者与下面通讯专干下乡合写的新闻报道,这也不足为奇。可是,有某些报纸长期如此,就未必使读者相信了。这究竟是否每次都是合作的?或者说,通讯专干根本就没有写,可否说是让记者署名顶完成任务呢?或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在基层常遇到这样令人费解的现象:本来不是该稿件的作者,却硬要在稿件标题下面也挂上自己的名字,作为真正的作者,是让他也署上名字呢,还是不让?请谢顾问给我拿个主意。84806部队战士辛宗友辛宗友同志:关于稿件的署名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困扰在通讯员心头的事儿。其实,这本来是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是谁写的稿子、谁拍的照片,就署谁的名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未来不是自己写的稿子,却要挂上自己的名字;本来不是自己拍的照片,却要把自己的大名在真正拍摄者的名字之后(甚至署在首位)。有的稿…  相似文献   

9.
某报社一位驻外地记者去年发稿数量名列前茅,其“奥妙”之一,是在通讯员的成稿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对此,报社内外有颇多议论。 这位记者一没参加采访,二没参加写作,何以要在别人的稿件上加上自己的名字呢?知情人讲,名利使然。一些报社对记者工作考核按发稿数量,不管单独采写还是与通讯员合写的,统统算数,谁发稿多,得稿酬就多。在别人的稿子上署名,不费力气,却名利双收。 不同作者商量便署上自己的名字,看上去是件小事,实际上是关乎职业道德的大问题,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往深处说,它损害报社的形象,损害记者的形象。对…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日,浙江日报第二版发表的《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培养两用人才取得可喜成绩》,全文722个字,作者竟有10个人署名。一篇新闻,多人署名,是屡见不鲜的。人们难免会问:谁是真正的作者?“文责自负”该落实在谁头上?  相似文献   

11.
近翻报纸,发现一篇文章署两三个人的名字,多的署四五个人的名字,就是一条几十个字的简讯,后面也站着几个作者。一篇稿件署几个名字,原因较多,有的也是正常的,如有些重大事件、典型报道,几个人采访之后,合作写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不该在稿件上署名的也署了名:陪同采访者署名、审稿者署名、参与稿件的研究者署名、领导者挂名、修改或略加修改别人稿件者署名……这就不正常了。稿件署名,本是严肃的事情。署名,意味着作者付出了劳动,也意味着作者对稿子负  相似文献   

12.
偶尔读一份日报,见一版中间刊登了一幅新闻图片,只见照片下方说明文字后面署着一长串摄影作者的名字,我数了数共四个名字。四个人拍一张新闻照片,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拍的,难道一架小小的数码相机需要四个人按快门,这也忒浪费人力、财力了吧?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如果你注意看一下电视屏幕的新闻频道,会发现荧屏下方打出的记者字幕,有时少则二三个,多则四五个。  相似文献   

13.
一位作者常给《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寄新闻稿,有时附上新闻照片,报社将不采用或采用后的照片退给他。有的稿子是报道社区活动的,新闻照片是社区出资提供的,他又把照片送给社区。社区同志说,报社将照片退回来就不需重印了,照片可供搞展览用。报社为作者、社区着想,这也是“三贴近”的一种表现。给作者退稿、退新闻照片,是报社的好传统,可惜,近些年许多媒体都不再这样做了。南通日报、江海晚报恢复一度中断的这一做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作者和群众的欢迎。诚然,现今越来越多的报、刊、台编辑是在网上阅读、选择和修改稿子,哪有多少稿子要退?…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1日,浙江日报第二版发表的《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培养两用人才取得可喜成绩》,全文722个字,作者竟有10个人署名。一篇新闻,多人署名,是屡见不鲜的。人们难免会问:谁是真正的作者?“文责自负”该落实在谁头上?  相似文献   

15.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阅读新闻时,发现许多新闻作品的署名就像“糖葫芦”一样,作者名一串一串的。千字以上的大篇幅通讯如此,一百多字的短消息如此,言论稿也如此,就是图片新闻,有时也挂着两三个人的名字,不由让人十分诧异。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采访的硬功夫”,可能有些同志会不以为然:不就是采访吗?到一个特定的地方,找一些相关的人,谈一些事,回去一篇稿子就出来了,“功夫”何“硬”之有呢?这话也对也不对。从完成平常一般的采访任务来看,可能是这样。但要实现普通稿到优质稿的跳跃,仅仅这样认识就远远不够了。此时,你若没有扎扎实实的采访作风和得当的方法是不行的。这里,笔者想就本人一篇获奖新闻作品的采访过程谈谈这一问题。 在1999年度“河南新闻奖”的评选中,我和另一名记者合作采写(本人为第一作者)的深度经济报道〖河南农用车何日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8.
闲暇时,不少业余通讯员在一起海侃,普遍的感觉是,费了好大劲写出的新闻稿,很难推销出去。有人便感慨道:“唉,现在的稿真难上呀!”稿子果真难上吗?我觉得,稿子难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只要你的稿子质量上乘,就会由“难上”变“易上”。“三分靠采写,七分凭关系”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漂亮姑娘”谁不爱,稿子好那位编辑会将它拒之门外呢?根据我多年从事业余新闻采写的实践,如何提高稿件质量呢?一、动笔写稿时,不要只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刚开始写作新闻时,我不加选择和思考,点灯熬油一气写出几篇稿子,…  相似文献   

19.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20.
翻开一张报纸,读“本报讯”后面那一长串署名,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篇百字简讯,二三个署名,最多的竟有四五个,再加上作的身份如本报记、特约记、实习生、特约通讯员、通讯员等头衔。洋洋大观一大串,如某报9月30日1版报道“某地第四届花博会开幕”的消息,全200字,就有4个署名;再如10月19日某报报道一个新设备用于选矿的新闻,全含标点符号仅300字也署4个作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