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今的广告用语,借用和改用名词、成语成为时尚。其间有妙语出众的,亦有弄巧成拙的。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生前特别推崇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这是一副绝好的对联!首先,内容好:劝人勤学苦练,教人学无止境;其次,形式好:对仗工整,炼字警切。“书”对“学(学问)”、“山”对“海”、“路”对“涯”、“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对“作”,都是动词对动词;“勤”对“苦”,形容词对形容词,所对词性都相同。“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为径”对“苦作舟”,句法结构也都相同。从词义上看,所对都是同类的词,而且“书山”和“学海”都用了比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钧世篇》中说:“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采伐、渔猎其中”。意思是,第一,“古书者虽多,未必尽美”,因此必须有选择地加以吸收。第二,作为学海书山的古籍,对写作者来说,只可从其中采伐、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03,(4):73-73
胡道静有两个室名,一个名叫“朝宗”,出典于《禹贡》的“江汉朝宗于海”句,这是因为他居在长江人海之滨的上海;还因为他有一部十分珍爱的明弘治本《百川学海》,另一个则叫“海隅文库”。两个室名都说明他是一位书林隐士,终身与书籍为伴。  相似文献   

4.
据港台报刊报道,5月30日,国民党元老、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陶百川受不了“台湾警备总部”策划的围剿,带着夫人黯然离开台湾,到美国去了。这件事在台湾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被称之为“陶百川震荡”。近几年来,陶百川对台湾的“言论、出版自由”、“人权”问题,多次发表文章,主张取消《台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他以“书生报国无他道,愿把毛锥当宝刀”自命,由此被视为“藉机攻讦党政措施不当”,“言伪而辩,似是而非”,“其心可诛”。直接导致台湾“警总”大动干  相似文献   

5.
“梦花”。说的是西汉马融勤奋好学,一次梦见自己走进了一片树林,看到四处花团锦簇,就摘而食之。次日一觉醒来,再读天下文章诗句,无所不知,被时人誉为“绣囊”。于是,后人就用“梦花”一词,来比喻文思大进。“梦笔生花”。说的是大诗人李白曾梦见自己用的笔头上生花,从此才情横溢,文思潮涌。这便是今人常说的“梦笔生花”的来历。“梦失其笔”。说的是南北朝文学家江淹,少时孤贫好学,也曾梦人授五色笔,从此才思敏捷,文章扬世。其晚年又梦见一位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此后再无佳句问世,给后人留下了“江郎才尽”的典故。其…  相似文献   

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祖国有无数名山大川,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风景秀丽的黄山,佛教圣地五台山……无不闻名遐迩。在北京西郊也有一座山,说它是座山,其实只是一座起伏的丘陵,但应了“有仙则名”那句话,因为这里安葬着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知名人士、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等,所以国人皆知。这就是八宝山革命  相似文献   

7.
新疆积极探索由政府主导建立担保公司并将实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动态管理 坊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中小企业是被四把刀子和一根绳子捆住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猛涨、用工成本激增、外贸困境”是“四把刀子”,贷款难则是“一根绳子”。  相似文献   

8.
汨、汩古义相近,在古籍中常可通用,但现代汉语中已有明确区别。两字左面均为水旁,右面一为“日”,一为“曰”,字形十分相似。 汨,音mi(秘),水名。源出湘赣交界处,后与罗水合流,称泪罗江。战国时楚国的三阎大夫屈原,因忧国忧民而又自感回天无力,愤而投汨罗而死。从此,这条江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有了特殊的地位。 汩,音gu(古),常用来形容水声或水流的样子,如韩愈诗“汨汨几时休,从春复到秋”。由水流的迅疾可引申比喻文思的畅达,如说“笔下汨汨而出”,其意同“文思泉涌”。由水流的喧嚣又可引申比喻世事的纷扰,如“…  相似文献   

9.
郑学步 《声屏世界》2001,(12):45-45
前不久,姜昆“带着”戴志成随中央台的心连心艺术团来到青海,“在那遥远的地方”说相声。记得里面有个“段子”说,他和戴就像爷爷带着孙子,父亲带着小儿子似地来的(大意)。这个比喻很搞笑,观众一听就乐了:姜昆从戴的身上找了一个大便宜,戴志成被“快乐”地潮了一回。  相似文献   

10.
“沉下去”与“活鱼”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熟知的两个词。前者的意思就是深入到基层、百姓中采写新闻。它是我们提倡的“三贴近”的形象化比喻。而“活鱼”则指的是鲜活的、有新闻价值的人或事。“活鱼”在水中,记者只有“沉下去”才能发现、才能捉住、才能做出诱人的新闻美餐。  相似文献   

11.
“阳光追踪”是《阳光热线》的子栏目之一,它和跟踪的报道形式有所不同。如果把阳光跟踪比喻成明查的话,阳光追踪则可以称之为暗访。  相似文献   

12.
自古到今,人们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善于审察案狱判决公正严明。 辞书载: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水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杀之”。故有“明镜高悬”之说。  相似文献   

13.
李春霞 《声屏世界》2004,(12):42-42
有一次,与一群朋友一起外出爬山。其中一位女士从山道边一位卖花姑娘手里买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煞是好看,赢得同行者阵阵恭维和喝彩,而一位朋友有意凑前开玩笑说,“你头上那个花圈还真漂亮。”立即招来一阵哄笑和几声谴责。虽然“花环”与“花圈”之论属于玩笑,但笔者却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大社长”与“小记者”黄发兴题目中的“大社长”是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而“小记者”则是福建莆田市湄洲日报的年轻记者郑金铸。他们相隔五六千里地,是什么将他们“连”在一起的呢?说起来也许有点缘分。1985年秋,当时还是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邵华泽,去...  相似文献   

15.
爬格子,说“爬”、不说“走”或“跑”,可见其艰难不轻松。有位邻居见我常发表文章,不无羡慕地说:“你业余双休时间给报刊爬爬格子,既扬名又有稿酬,倒也不错。”岂知,这“格子”是那么好爬的吗?!乡间务农的母亲见我常常深夜伏案写作,桌子上堆着如山小丘的方格稿件,心疼地说:“这么多格子,哪天能爬完?你这么下去,早晚得累倒在这方框格子里……”母亲因爱而生愁。“爬格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实则是辛苦用大脑  相似文献   

16.
“比喻”的特殊形式白小平“比喻”属于修辞范畴,但不局限于修辞范畴,它又是一种表现方法(“比”),还是一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从比喻的基本形式中派生、演变、发展扩充出一些特殊形式,作为编辑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博喻。博喻就是对同一对象,用两个或两个...  相似文献   

17.
“哪壶不开提哪壶”,《中国俗语大辞典》注为“比喻专拣对方的忌讳或弱处去说”,却未说明这个比喻是怎么来的。想来,是那种多灶眼的大灶,可以同时烧多壶开水,正常情况用开水时,哪壶开了提哪壶,不开的壶就不提;但特殊情况也是难免的,或因灶眼的火势不一样旺,或因壶的导热有快慢,或干脆就是烧水人的工作有疏失,当然也会是坐水时间有长短,壶未必会同时都开,这时哪壶不开提哪壶,就是没事找事,类乎横挑鼻子竖挑眼,吃力不讨好。既然是比喻意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提”,就不是李玉和夸他闺女唱的“提篮小卖拾煤渣”中的“提…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2)
“反刍咀嚼”细研读──二谈审读的“读”文/叶子如果说预读是迅速了解所审报刊主要内容的话,那么研读则是充分理解所审报刊的内涵。它要求准确认读字词,进行细琢细磨,验证预读感受,把握表层的、内在的和整体的意义。如同预读可以用“走马观花”比喻一样,亦可把研读...  相似文献   

19.
以前读钱钟书先生的《旧文四篇》,有些段落因为精彩,我至今尚有印象。譬如谈诗中的比喻,他说“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两者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谈《拉奥孔》)寥寥数语,将这种修辞手段的原理和技巧和盘托出。我以为这种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文章至少于我是好文章,因为它自有一种可亲近感。也许有人以为太亲近,易狎。  相似文献   

20.
甲方说,国内好的出版社多的是,你们不就一个地方出版社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乙方则说,说得对,国内好的作者也多的是,你们算老几,傲什么?以这样的一种深层心理为交往基础,当然最后就难免出现本地作者找外地出版社,而外地出版社又找本地作者这样一个“远交近攻”的出版怪圈。对于江苏文化产业来说,它最大的痛苦是想“堕落”、想“表现得特别差”,老天爷都不给你机会。但是很显然,这一点也恰好表明了江苏文化产业在内在机制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对按照小农意识形态复制出来的小利益集团,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有一个比喻,说他们就像是“一群冲进瓷器店的劫匪”,其对于社会利益的破坏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这个贴切的比喻,也许是最值得南京出版界深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