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春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7):159-164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基于员工与组织间的互惠关系,而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不仅受到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还受到员工在特定组织环境中对自我价值和能力认知的影响。基于这两个理论,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员工知觉组织支持和公平对其知识分享行为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该模型表明员工知觉组织支持和公平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不仅有直接的影响,还通过信任和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这两个变量产生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国华南地区的45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组织政治认知、组织内信任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政治认知通过组织内信任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发生影响,即组织内信任在组织政治认知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华南地区25家企业的315名员工的调查,研究发现:组织文化的3种类型中,官僚型文化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消极影响,而创新型文化、支持型文化则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组织支持感、感情承诺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感情承诺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结构方程建模分析发现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分享行为有积极的影响效应,感情承诺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支持感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关系的假设模型,并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45家企业312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组织支持感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即组织支持感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该结论对于学术界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支持感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导企业界促进员工间的知识分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影响组织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变量,目前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信任、知识分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系统验证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变量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信任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还通过信任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进一步通过信任、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成员的信任、知识分享在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团结、奉献为核心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让员工产生自律、乐于助人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行为.然而,改革使得国有企业利益重新整合,员工运用正当或灰色的手段获取利益,政治行为无法规避,员工对政治行为的知觉会使职业信念产生偏离,并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发扬员工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在我国历经多年改革的国有企业显得尤为珍贵.本文以416名国有企业员工为样本,对组织政治知觉对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关系绩效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对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工作奉献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当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处于高位时,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对工作奉献影响比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处于低位时明显减弱.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弘扬社会型工作价值观、遏制政治行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某企业员工在整体社会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员工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员工在工作咨询网、工作讨论网、朋友网和电子邮件网的位置特征对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受到员工咨询网程度中心度和个人IT能力的影响;员工的关系绩效受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和员工IT能力的显著影响,而员工社会网络特征值对关系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员工任务绩效受员工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显著影响,而员工的个人知识分享行为和IT能力对任务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论文结论对国内企业通过员工社会网络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来提升员工绩效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传统经济学由于忽视经济个体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来解释经济个体行为所导致的研究局限做一个补充和拓展,以更好地解释现实.  相似文献   

9.
以某企业员工在整体社会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员工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员工在工作咨询网、工作讨论网、朋友网和电子邮件网的位置特征对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受到员工咨询网程度中心度和个人IT能力的影响;员工的关系绩效受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和员工IT能力的显著影响,而员工社会网络特征值对关系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员工任务绩效受员工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显著影响,而员工的个人知识分享行为和IT能力对任务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论文结论对国内企业通过员工社会网络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来提升员工绩效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传统经济学由于忽视经济个体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来解释经济个体行为所导致的研究局限做一个补充和拓展,以更好地解释现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30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知识型员工资质过高感知与知识分享行为和情感承诺的关系,并检验了组织支持感在其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资质过高感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分享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知识型员工的情感承诺;2组织支持感在知识型员工资质过高感知和知识分享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在资质过高感知和情感承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sharing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releva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reward systems to encourage people'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KSBs). Till now, little effort has been put into developing a valid and reliable measure of KSB.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new measure of KSB with desirabl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 a well-developed KSB scale with a sufficient level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is main objective was achieved by using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1) specify domain of construct, (2) generate scale items, (3) purify scale, and (4) validate scale. The new KSB scal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is a 4-dimensional, 28-item, 5-response choice frequency scale. The scale includes written contributions,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interactions, an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s dimensions. The results provided evidence of the dimensionalit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KSB scale.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核成 《科研管理》2001,22(4):73-78
在经济全球的背景下,企业国际竞争已成为神经各界关注的焦点。本在分析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竞争力决定的逻辑结构模型,并建立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此体系,我国企业可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不断培育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观的三种自主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燕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0,28(4):626-634
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定义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深入比较自主创新三种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见,缺乏对它们特征差异的具体而深入的讨论。从基于知识的观点出发,在知识的三个维度上对三种自主创新模式的区别以及它们对创新来源、创新成本和创新有效性的不同影响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假设,并用270家企业的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创新模式有关的知识隐性、系统性、复杂性都不同;原始性创新最倾向于从企业内部获取且对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大;集成创新有关的知识复杂性最大,且创新成本最高。最后讨论了基于知识观的研究视角和实证结果对于管理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创新链视角,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多重路径,创新投入和成果产出在其过程中分别发挥中介作用,且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进一步,从信号机制、杠杆机制和触发机制三方面,揭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影响企业创新过程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在创新投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信号机制激励外源融资进入创新链,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在成果产出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出;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否能触发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认定质量是关键情境变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突破组织边界,通过获取丰富的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以促进企业成长,但学界对创新开放度、企业成长与知识获取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足,为此,以国内31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不同类型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也有所不同。其中,创新开放广度对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新开放广度对显性知识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对隐性知识获取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开放深度对显性知识获取与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正向影响;显性知识获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隐性知识获取在创新开放广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创新开放深度对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从而得到如下启示:企业要重视开放式创新战略,合理高效利用开放式创新网络;不断提高创新开放深度,有效控制创新开放广度;重视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已有文献大多笼统分析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而细化分析企业不同学习行为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基于科学/经验的两种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以我国230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科学/经验的两种学习对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科学/经验两种学习密切相关,交互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3)环境动态性对科学/经验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最小二乘法(OLS)计量模型,对不同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异质性进行了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对科研活动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要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其科技成果产出也高出其他类型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产出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对科技研发活动重视度不够高。计量模型实证表明,2018-2022年,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产出这几个方面具有更多优势,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效率角度来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优势显著。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缺乏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柱,而民营企业则是其中的主体;外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国有企业投入多产出少,效率较低;集体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需进一步提高。结合分析,提出适当增加公有制企业的私有股份,增加有效扶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军  龚建立 《软科学》2002,16(1):74-77
本文介绍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威胁。许多企业由于已获得的成功反而不能实现持续发展,这种现象被称作“成功陷阱”。通过对“成功陷阱”的分析,本文提出要构筑二元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戴西超  谢守祥  丁玉梅 《软科学》2006,20(6):114-116,121
以江苏省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研究和方差分析,对企业规模、所有制对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大于大规模企业的水平,私营和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均大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创新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型和中小规模国企、大型私企和中小私企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型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远远大于中小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