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特点和用途 (1)特点本教具是根据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纬度的关系来求出当地纬度。利用当地正午时间和北京时间差来求出当地经度。原理是因为地方时间相差4min,经度刚好相差1°。所以可以利用时间差来求出当地经度和120°E(即东八区的北京时间的中央经线)的经度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两种情况的分析推理,总结出比较完善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表述方式,并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一种航海天文自动定位计算的数学模型。在计算过程中,只须输入所测天体高度观测时间(年、月、日和格林尼治时间)及“星号”(太阳作为一个特殊的星体,编在计算程序的“星号”内),即可自动地计算太阳和恒星的位置坐标,其计算精度在0.′5以内。文中还给出了天体高度定位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太阳高度测量仪是小学自然教学中使用的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是用来测定当时当地的太阳高度角的。 这里说的“太阳高度”,指的是太阳在天球座标中的高度。我们要测量的,是用角度来表示的太阳对于地平面的角距离,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构成的角度”,而不是太阳对于地球的线距离。 由于强烈的太阳光会射伤眼睛,所以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这样,我们就只好用别的间接方法来测定这三条视线之间的夹角。小学自然教学中引入的是测物体影长作图法,市场上出售的太阳高度测量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我们见到过的,至少有三种: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天体高度定位的两种直接解法——直接解析法和迭代解法,并通过算例,说明这两种解法避免了高度差法的方法误差,而且完全适用于太阳特大高度定位,其定位计算精度均在0.1nmile之内。  相似文献   

6.
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杨德章(吉林乾安县大布苏镇第一小学131401)一、教学目标设计1.使学生知道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用太阳的高度来描述及太阳高度的表现方法。2.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高度及其在阳光下影长、作图及测定太阳高度的技能。3.指导学生制作学具,培养...  相似文献   

7.
一、目的 学生学习了怎样测量太阳高度后,苦于没有测量仪器,用课本中介绍的板上钉钉子的方法进行测量一来不够准确,二来太麻烦,因而不易坚持,因此,对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不易全面掌握。根据这一实际问题,我设计并制作了直读式“太阳测高仪”可以不必调整,直接显示当时的太阳高度,为学生长期观测记录提供了方便。学生自己的制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使用常规的“平板式”太阳高度测量仪测量太阳高度,第一要调整底座位置使刻度板平面平行于阳光。第二要调整“调节器”角度使前窗“十字”影子正好出现在后挡板上。第三,过一段时间后,如再要测量太阳高度,就要重新调整底座的位置和“调节器”的角度。我认为上述两种情况是“平板式”太阳高度测量仪的缺点。为了克服上述两种缺点,我把“平板式”改成“半球式”,里面刻度,半球中心立起高度等于半球半径的小标杆,标杆上空吊起重锤,使标杆、重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海技术》1998年第3期上刊登的译文《六分仪的垂直观测与天体高度精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了天体高度观测方法与观测精度,指出了译文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确定"水星进动"和地球"岁差"实际值解释了天体运行的涡旋引力场强是由物质原子结构中的电子与核子绕质心的旋转以及核子自转产生。从太阳及太阳系行星的自转以及行星系统绕日公转皆为逆时针方向推测,太阳系微观物质的电子和核子的绕质心旋转,以及核子自旋的这种非平衡性综合效应应是逆时针方向的。并推断天体涡旋引力场的形成,太阳系运行的蝶形结构,涡旋星系及其成因,应蕴藏于物质原子及核子的微观旋转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五册“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课,按教科书做实验“在桌上立一根点燃的蜡烛当作太阳,调整地球仪的高度,使蜡烛光平射在地球仪上……用手推动地球仪绕蜡烛转圈,观察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四个不同位置时,标杆在正午时的影长有什么变化。”这一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地球仪是将地球仪分成南、北半球仪,南半球仪赤道平面设有颜色用于形象地表示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采用半轴传动;赤道平面上交叉分布着五个半圆表示经线面;经线面之间,垂直于地心设有三块锐角球面板表示纬线面;在地球仪外部装备有湛蓝色的夜半球仪;在夜半球仪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晨线、昏线、子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度量仪(午线),形成一个主要用于地理教学的多功能地球仪,可以直观地观察和观测地球内部构造、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简易高纬仪     
一、前言 在小学自然课中,要求学生观测太阳的高度,这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见本文第七部分)。课本上介绍了一种测量方法,教仪部门发放了专用的测量仪,但它们有的使用不方便,或者价格偏高,不能使学生做到人手一只,以便独自进行长期测量。因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真正能很好地坚持测量太阳高度并根据观察数据来得出结论的很少。所以,教材所安排的意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的教学计划就难  相似文献   

14.
准确高效的太阳位置计算在遥感辐射定标、太阳能获取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传统太阳赤纬角算法对不同年份数据差异考虑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值拟合法提出适用于不同年份的改进公式。根据误差曲线所呈现的周期性,采用傅里叶展开法提出以4年为周期的赤纬角改进算法,并推导出地球椭球模型下的太阳高度角公式。蒙气差影响太阳位置观测与计算。针对传统蒙气差算法在低仰角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0°~30°仰角下蒙气差的改进公式。把改进算法与相应的传统算法进行误差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太阳赤纬角、太阳高度角、低仰角下蒙气差计算的误差均明显降低,计算过程简单高效,符合相关工程项目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距地球最近、同地球关系最密切的恒星.太阳辐射是地球(?)类及其它生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即太阳表层的活动和变化,不仅可引起色球层和日冕层扰动,产生耀斑和爆发日珥等现象,还与地球上的磁暴、极光,以及水文、地质、气候等现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太阳位置跟踪以达到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太阳位置算法.该算法根据在固定地点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的二元函数,建立高度角为输出的T-S模糊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出太阳的位置.该模型利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使运算量降低,并易于实现.通过使用传统算法与基于T-S模糊模型的太阳位置算法计算出的上海临港某地4天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变化曲线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普通光伏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实现太阳辐射监测仪对太阳辐射的跟踪测量,提出了一种卫星本体坐标系上太阳方位的计算方法.首先,采用巴黎天文台的VSOP87理论计算太阳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太阳方位;然后,通过坐标变换转换到卫星本体坐标系上,实现了太阳方位的计算;最后,利用拟平均根数法生成卫星瞬时轨道根数,模拟计算太阳方位的计算精...  相似文献   

18.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一回归年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相对稳定地移动,对应到天球上即为太阳围绕天赤道周期摆动。文中设计的"地球即时光照仪"正是基于上述基本原理,并运用地球空间几何学,吸收日晷的原理而设计的,较完美地实现了"展示即时地球光照模式"、"检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测量太阳高度角"和"显示地方时"四大功能。此仪器可用于地理课堂、天文科技馆的教学,将其放置于城市广场、校园、天文馆、科技馆等场所也具有观赏和科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太阳特大高度的船位圆在墨卡托海图上的投影、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并且由此得到如下结论。(1)求特大高度船位线的方法可推广至太阳高度h⊙≥87°36′。在墨卡托海图上以(φA,t⊙G)点为中心,真顶距为半径所作的船位线的误差不超过0.1nmile.(2)当以太阳地理位置为中心,真顶距为半径作船位线时,一般情况下其误差小于0.5nmile。只有在太阳赤纬δ⊙≥14°,且h⊙→88°时,船位线误差可达0.5~0.9nmile;h⊙=87°36′~88°时,船位线误差可达0.5~1.5nmile.  相似文献   

20.
“小方差太阳移线定位”是对“短时间观测太阳高度定位”的正名,它与一般的太阳移线定位一样,位置误差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移线误差。对船位精度有一定要求时,太阳方位差可允许小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观测高度的精度。因此在观测方面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以使某些本来属于系统误差源不被转化为偶然误差系列。提高计算精度也是重要的。本文中提出一种“辅助船位线”计算方案,并给出对于太阳赤纬变率对船位影响的几何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