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是一个能够成材的岗位。为什么?第一,正确认识什么是人才?我想,有知识是人才,具备有用知识是人才,善于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并善于在工作中增长自己知识的是人才,利用自己的知识于工作并在社会上得到一定承认的是人才。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是对社会做贡献并得...  相似文献   

2.
关于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最重要的建设资源,是档案信息化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问题十分突出,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已成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3.
人才扶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扶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章明实践证明,经济落后,关键是人才的落后,解决人才的问题,是扶贫的治本之道。人才可以带动技术,技术可以带动产业,产业可以带动地区发展,因此农村扶贫攻坚战的胜与败就在于人才扶贫力度的大与小。目前,一项跨越世纪的“人才扶贫...  相似文献   

4.
建立出版社人才成长机制的思考卢惠龙在市场竞争的诸要素中,人才竞争是最根本的。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其继承人类文明遗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恃质决定它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人才成长机制的建立,是头等重要的,尤其是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一、人才...  相似文献   

5.
贾雪萍 《兰台世界》2004,(12):39-40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拥有了人才还必须留住人才,现在人才流动是大趋势。高校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们认为建设高校人物档案是实现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跨世纪出版事业呼唤“复合人才”郑群会发展到今天,无论何种竞争,最终都归结到一点,即人才的竟争c当今时代、什么样的人才最紧俏?时下有一种说法——一复合人才。据我之见,跨世纪出版人应该是高层次、高品位的复合人才。所谓高层次、高品位,强调的是,这种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7.
国以人兴,政以才兴。党管人才的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体现了党执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新世纪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指导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人才工作,特别是档案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档案人才工作水平,开创高校档案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席文举 《新闻界》2005,(5):7-11
三、对报纸产品设计者的要求 现在的报业人才队伍,能做新产品设计的人很少,大多数是采编人才,或采编管理人才.设计人才与采编人才、采编管理人才的不同,一个是产品的设计者,一个是产品设计的执行者.许多优秀的记者编辑,是稿件的采编高手,对报纸的版面栏目等零部件的设计和改进也可以提出很好的意见,但对宏观设计就可能找不着北.所以,一定不能将两类人才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20多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出版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才匮乏。要应对加入WTO以后的出版竞争态势,培养和网罗各类人才是中国出版业的当务之急,相信国际出版商进入中国大门之后,首先考虑的也是这个问题。加入WTO以后,中国出版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呢?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国的出版业现状而言,最缺乏的是四类人才:具有理论水准和实务操作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熟悉国内外图书市场的版权贸易人才;具有全新经营理念,把握市场发展态势的营销人才;具有强烈的职业敏感性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较强社…  相似文献   

10.
论人才业绩档案管理与用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用人制度,重视人才,以人为本,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建立健全人才业绩档案。  相似文献   

11.
编辑人才是现代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新闻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从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注重编辑人才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编辑人才的素质,无疑是现代新闻出版业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一、实施人才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继续教育对各类专业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地讲,实施人才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表现在:继续教育是促进编辑人才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一个人如果在学生时代有接受严格教育的机会,毕业后又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加上良好的健康状况,那么他的创…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将成为国际间竞争的焦点。面对加入WTO的形势,中国出版业也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人才是竞争的根本,没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出版业将无法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但目前我国出版业人才队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人才总量不足,不能满足出版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才分布不均衡,出版单位人才比例相对较高,印刷、发行单位人才缺乏。②人才总体质量还不够高,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比例偏低,尤其是既懂得出版专业知识又懂市…  相似文献   

13.
人才,是治国强国之本,也是治档兴档之本。只有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出现,档案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才能推进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行。先行者精益求精.后继者风起云涌。不论多么艰巨、多么曲折,大势所趋,已是事实。 这一改革,同其他行业一样,目的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新世纪的战略目标。而核心是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所说的人才,首先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更是有创新能力的、可担重任的人才。 广播电视的从业人员,是从社会上吸纳来的,社会人才的状况直接影响广播电视人才的状态。由于新世纪信息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成熟,高等教育的普及进一步加快,人才的…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之间的竞争靠的是精品图书,图书的竞争靠的是对路的选题与开发,而选题与开发靠的则是出版人才。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围绕着人才展开的竞争。出版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文化产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是其能否取胜于市场的关键。出版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正所谓: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取市场者,必先取才。一、人才是出版行业的第一资本小平同志曾谈到,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只有先有了人才优势这一前提条件,我…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人才成长与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培训是人才成长和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基础,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干事创业是最好的成才之道,社会需求是最好的发展机遇,改革创新是提高人才水平的方法,科学发展观是队伍建设的科学保证。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中国,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做强和做大,一靠政策,二靠人才。政策靠党和政府制定,人才靠出版社发现与培养。出版社编、印、发、财、管,工作林林总总,需要各类人才,但作为内容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编辑人才是出版社各类人才中最关键的人才,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是出好书、创效益、走正道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先后担任过省文艺、人民、教育三个出版社的社长,2000年后又在出版集团分管编辑工作,积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深感在造就编辑人才队伍过程中,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为重要。本文试就编辑工作中的领军人才作一论述,以求教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8.
出版企业的人才策略唐学荣“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邓选》三卷108页)同样,出版企业作为传播、普及科技、文化的生产图书的人才密集型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人才。可以...  相似文献   

19.
徐凌 《新闻前哨》2006,(9):64-64
一、影响当前人才资源使用效率的因素 第一,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人才饱和,中端层次人才略显紧张,高层次人才呈现稀缺状态。传统的专业型人才多,适应新形势的复合型人才少。从人员的学科构成来看,以新闻、中专业为主,其次是理工、经济、外语类等,学科构成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20.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口号时时喊,处处喊。人人知道,人人会讲。但往往事与愿违,落实到行动上,这一口号却显得那么苍白,这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一代伟人邓小平早在八十年代就讲过.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是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的确,这么多年来,我国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在执行科教兴国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令人不安的是.这么多年来,还是有一些人才遭冷遇、科学遭冷遇的事情发生。在当今科技日益发达、突飞猛进的年代,人才更显得举足轻重。这就是获今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