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学徒式和专业式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三个阶段.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生的个体差异、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多样化和层次性以及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不均衡等五个方面的原因,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经历了学徒式培养模式、专业式培养模式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三个阶段。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国际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实力竞争以及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必然结果。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的实践来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正趋于多样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可以改变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缓解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理念的嬗变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学理念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各类大学理念的历史嬗变及由此所引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与拓展来看,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以多样化的思想来构建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基本思路包括:学位类型多样化,入学条件宽松比,导师指导多样化和学位要求弹性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概念、模型及体系化的思想并概述了其特征。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及体系化是适应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要,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纵深重构,能更有力地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察目前国内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状况,以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个案,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动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研究生培养规律以及研究生个体发展需求;并提出学科培养综合化、导师指导多样化和学制弹性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成本补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作者研究了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成本补偿,认为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和对“研究生社会价值的认识”是决定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成本补偿模式的基本要素。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迅速发展,培养模式逐步多样化,需求主体趋向多元化,价值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为此实行多种成本补偿模式是必然选择。可以通过“平均拨款”和“国家奖学金”来体现研究生教育的收益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研究生交费上学。通过建立以国家奖学金、校内兼职、定向服务贷款为主的多元资助体系,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交费上学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特定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提炼出来的成熟运行范式,它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研究生教育资源整合的独特化,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的成熟而有效的途径,也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必要监控的重要依据.国外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变发展,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鸿 《江苏高教》2002,(6):116-118
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是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它是培养目标多样化,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及研究生培养模式自身完善的结果。多维质量观、不同类型的大学、多层学位类型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重要条件。就我国目前的现实而言,在由“单一”向“多样”变革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固守多样化将有损于质量提高”的认识误区,“重蹈单一化”的操作误区和“追求大而全”的发展误区。  相似文献   

10.
张雪松 《教书育人》2023,(36):54-57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以社会需求、知识应用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导师队伍建设、培养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样化培养改革的思路,并从招生多样化、培养目标多样化、理论教学多样化、培养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以及不同行业、领域对研究生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多元互补--新时期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扩招使得生源更加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我国高校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布局结构也不均匀。受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不宜采用单一的培养模式,应该使多元互补成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扩招使得生源更加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我国高校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布局结构也不均匀。因此,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是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面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生源数量增加、种类的多样化以及研究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单一的学位类型和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因此,必须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每一个研究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已成为共识,那么,我国现行的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达到了对不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为此,笔者对目前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了抽样调查,希冀通过调查分析为改革与完善两类不同逻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寻找一种可能:英国修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研究生教育向来以尊重历史传统,导师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注重质量甚于数量享誉全球.而英国修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学制短、综合性强、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教育制度.探析此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了解英国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鲜明特色,寻找到高等教育的一种解释与可能,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多样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何杰  朱琦 《江苏高教》2003,(3):81-84
在研究生教育领域中 ,德国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美国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构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体。本文对三种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师生关系以及管理四个方面 ,进行了内在联系和差异的比较研究 ,论析了现阶段研究生教育中所出现的多样化、弹性化以及多种模式的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按照“学术型一应用型”模式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巳成为一种趋势。在阐述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几所大学近年在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性尝试,其试点经验为改革我国当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10年来对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上,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与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相适应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体现出注重概念分析,总结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类型,借鉴国外研究成果,重视层次类型分析的特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的研究趋势也是与国际上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德国学徒式、美国专业式培养模式的影响。美国是当今世界研究生教育最发达、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是我们借鉴、学习的主要对象。今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趋势是:建立以专业式为主的多样化培养模式;以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为标准招录研究生;学位层次和培养方式应该多样化;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培养质量;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强化导师作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借鉴和学习,探讨今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趋势,即建立以专业式为主的多样化培养模式,以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为标准招录研究生,引进竞争机制,强化导师作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