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式确立后,如何加速走向法治国家的进程是法学工作者的使命。为此,本文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宝库,抽取孟子法律思想作为切入点,提出:在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必须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经验教训,使两者有机结合。孟子法律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注重发挥人的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利于民,营造宽松政策环境,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2.
接受视野中的孟子诗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孔子、荀子相比,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方式的最大不同,乃在《孟子》和孟子诗学中蕴含的思想智慧,是在接受过程中逐渐被中国古代文论发现和吸收的。按"言各有畛"的原则分析孔孟之间诗学主题上的根本变迁,可以看出,孟子"以意逆志"说中可以与西方文论、当代文论相呼应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文论在接受过程中对"以意逆志"说进行的重大理论改造及其意想不到的后果。中国古代文论对孟子"知言"、"养气"思想智慧的发现和吸收,表明了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大而化之"的影响方式的思想威力。  相似文献   

3.
孟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观点,这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统一性。孟子"制民恒产"经济思想肯定了物质生产条件是形成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因素,发展了人民生活稳定对于保证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孟子"仁民爱物"的生态观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哲学支持,对于我们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重民"、"仁政"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具有进步意义,作为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民本思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带来的影响。本文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揭示其在当今背景下的局限性,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界在分析孟子"不动心"思想时,多强调其与北宫黝、孟施舍、告子的区别,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在相关性。其实,孟子的"不动心"最初表现为心理层面的胆略和勇气,故有"养勇"说;继之表现为对道德根据的内在反思,故有"仁义内在"说;最终表现为修养功夫上的"养气"说,以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精神境界。这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告子等人的思想不仅有别,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吉田松阴1作为日本幕末2维新时期(江户幕府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改革志士,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他的革命思想和教育思想给日本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吉田松阴自幼就熟读《孟子》等儒家典籍,笃信孟子的"性善论",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他的革命思想和教育理念。本文旨在结合对《讲孟余话》和《幽室文稿》等文献和吉田松阴在松下村塾任教期间的教育理念的解读,从重视道德教育、尊重个性和教育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吉田松阴教育思想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行政合同融合了契约精神和现代行政理念,以其独特的"弹性"行政和"柔性"行政的特点,既适应了民主国家观念改变的社会思潮,又满足了法治与民主相融合的需要。由于长期以来在理论和立法上对行政合同的定位缺失,也导致司法实践中的行政合同纠纷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8.
法官在裁判案件时,透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探求法律条文背后的目的。法官要学会在成文法之外,从社会公众的情感、从大众思维的角度寻求平息解决案件的具体方案和规则。公正的法律解释理念要有探寻立法者意志与规范性法律意义双重目标的理念、要有关注社会效果的理念,同时法律解释理念中要融入民意元素、民间习惯规则、融入"善"的思想。这一理念不仅是当下确保案件裁判结果的妥当性、社会的可接受性的需要,也是顺应中国现代法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之一。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体系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构成。目前,高校资助工作育人体系建构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遵守契约精神缺乏法律保障、履行契约精神缺乏制度监督、贯彻契约精神缺乏过程管理、养成契约精神缺乏育人设计等问题。要从法律保障、制度支持和科学路径三个维度进一步建构高校资助工作育人体系:以法制建设为基础、法治教育为先导,为契约精神养成提供法律保障;以监管制度为辅助、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为契约精神养成提供制度支持;以过程管理为渠道、人文教育为依托,为契约精神养成提供科学路径;以育人设计为重点、感恩教育为抓手,为契约精神养成提供教育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孟子》"君子人格"蕴含丰富内涵:仁义是其理想目标,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孝悌之心、恻隐之心、与人为善、专心致志是其特质,坚守正道是其人格尊严。《孟子》指出了"君子人格"的养成途径:尚志、存心、养气、反省、坚持、思考、寡欲。《孟子》中的"君子人格"理念有着当代价值,深入探究并践行,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以"心"说"性",将心、性合言,是孟子"性善论"最突出的特点。"性善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提拔与高扬人的主体性与道德自觉性,而这一点一直是教育的关键所在。直之今日,"性善论"的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多重借鉴。  相似文献   

13.
"恻隐之心"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命题。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以霍夫曼的移情理论为主要参照分析"恻隐之心",发现霍夫曼的"移情忧伤"同孟子的"恻隐之心"内涵基本相同,二者在分析道德的情绪机制、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的关系等问题时,思路和观点也非常接近。这一结果启发我们,儒家思想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义利之辨"作为儒家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从未丧失过其独特的吸引力,至今仍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命题。在诸多对"义利之辨"的讨论中孟子无疑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义利思想不仅正式将"义利之辨"推上伦理思想史的舞台,更是对后世学者对义利关系的讨论有着重要影响。从讨论孟子"义"、"利"含义着手,通过对其义利观内容的解读和对义利观背后矛盾的考察,厘清孟子"义利之辨"的原本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契约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关国家起源、性质学说的一座丰碑。作为西方政治理论界的主导思想,同城邦时期与中世纪的公共权力观念相比,社会契约思想改变了公共政治权威的自然性,同时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进行了反击。社会契约思想从人本身出发来完成整个理论论证过程,体现了近代主权国家观念中的自由和平等思想。与城邦时代与中世纪国家权力不同,在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下,主权国家的公共权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从对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的分析之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关于其起源和本质有着诸多猜测。文章试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论述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目的,通过对契约论者关于自然状态的假设展开了公共管理理论上的解读,并穿插了对自由与平等的讨论,从而得出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德治思想是与他的仁政、民本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理论依据就是"性善论"。本文从孟子性善论角度出发,从民本思想和"仁政"的伦理依据为基点,看人性善是如何论证出仁政思想,同时,客观的来评价孟子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孟子的影响和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奉为"亚圣",他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思想家.在那个时代,他以协助统治者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为己任,高举"王道"的旗帜,为实现理想游说诸侯,和孔子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人格丰碑,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富源之一.孟子思想中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卢梭系统地论述了各种不同政体,但最终选择了直接民主制度.探讨卢梭选择直接民主制的原因,从中挖掘其思想的根源,对卢梭政体思想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