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有两块著名的石头,《西游记》里的“仙石”《红楼梦》里的“顽石”。如果说花果山上那块石头是块尚未经过历史加工的原璞,那么青哽峰下那块石头则是经过历史雕琢过的美玉: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带有原始野性的猴。那么贾宝玉则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在从“石”到“玉”,从“猴”到“人”的转变中,表现出了各自性格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2.
癞僧、跛道在《红楼梦》中是一对不起眼的人物。本文通过对其在小说前80回中出场及其活动的分析,发现在作者笔下他们是有各自分工的———癞僧度女子,跛道度男子,“石头”(通灵宝玉)只与癞僧发生关系,是小说的一大章法;从而考证“佚稿”中贾宝玉最终出家是由跛道引度,而送“石头”归青埂峰的是癞僧。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真假同构的关系。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一形二体、真假同构的关系,三个宝玉之间“真假同构、一形二体”的构造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和叙事策略,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视角功能和象征性文化意象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美感和可读性,使得小说具有特殊的韵味。从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这种煞费苦心的构造也是作者避祸的特殊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6.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转,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真正的“丑石”。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有何缘起?我们可从“石头”入手,开启四问: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这块“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前身吗?这块石头何“奇”之有?这块石头对全书的“情节”有何作用?以此四问,引导学生寻“石”探秘,开启《红楼梦》整本书沉浸式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首回中出现的石头、三生石及神瑛侍者在名称上有着一定寓意并有着内在关系,他们与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实为一个统一的人物主体,寓含着情用思想。从这些名目寓意中可以看到小说实境中主人公贾宝玉别于私己之心,表征为道德的拔高而根源于情的"侍者"本性之痴,以及其衔玉而诞事件的特异性,贾宝玉特有的精神坚执,和作者对于"侍者"精神的高度褒扬态度。  相似文献   

10.
正小朋友们,看了这个题目,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要写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呢?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要写的是我们家的石头天天、剪子妈妈和我的布爸爸。先说石头天天吧。我可是我们家鼎鼎有名的石头脑袋。在写作业的时候,当我遇到了难题,我可不会轻易放弃哦!一定要做出来我才罢休。我和妈妈争论的时候,我总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时妈妈总会无可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首回文本隐含着境地哲学,小说开篇在叙事上通过作者回忆写书、石头作传、甄士隐一梦、贾雨村故事勾连宝黛故事所运用的分层倒叙笔法,依次由作者境地、石头境地、贾府境地进入到红楼梦境。而在各层境地的推进与叠合中,如红楼梦境与“悼红轩”一梦的叠合中,作者又对关于生命存在的哲学命题进行了展示,寓含了核心的生死命题以及人生如梦的悲观哲学。  相似文献   

12.
从宗教视角对《红楼梦》的创作宗旨及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归一于‘石头’”的观点,并分别从三教归一的整体趋势、《红楼梦》中的梦幻世界以及禅机谶语的点化手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你出石头,我出布, 将你小手全裹住。 你出剪子,我出布, 将我小手全夫住。 石头、剪子、布, 我们一起伸出手。 石头、剪子、布, 看谁赢来看谁输。 耐 威沁石头、剪子、布@兰花指~~  相似文献   

14.
引入了商序映射、商序满(单)射与商序同构的概念,得到了商序映射与商序同构的一些重要性质,给出了商序映射是商序同构的条件,并讨论了商序同构、偏序同构与格同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分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蕴和审美价值,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  相似文献   

16.
让石头说话     
有同学问:绘形状物,怎样才能把它写活,比如一块石头? 回答:让石头说话. 古典名著《红楼梦》就是从一块石头说起的,一块生长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石头,曹雪芹把它携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走上一遭",石头就幻化成人,有了活气,有了人的情趣、情感、幻觉、灵魂--由此,我们也似乎得到了一点启示:要使物活起来,那就要先把想象的思路激活,赋予物以人的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风花雪月,鸟兽鱼虫,只要赋予它们人的感情,它们都能像人一样,说出动人的话来.  相似文献   

17.
甲戌本《石头记》的发现揭开了更接近于曹雪芹原著的脂评本研究的新页。在脂本《凡例》中提到了小说的诸多异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视角。名称作为表层的符号载体有着深厚的内在蕴涵。对《石头记》本名作一番探寻,阐释其承载的叙事功能、神话结构、象征意义以及隐藏深处的作者的价值关怀是必要的。曹雪芹以“情”补天,然而缺乏宗教信仰的拯救是脆弱无力的,最终返回的仍是石头的清虚世界。  相似文献   

18.
书是人写的。作者有“性别”,作品也一定有“性别”。《红楼梦》因为展示了“大观园”的女儿世界,让人怀疑曹雪芹的“男性精神”。我却坚信:《红楼梦》的艺术视角是充分男性化的。石头是人,是心,是性,是折射“男性精神”的艺术隐喻。《红楼梦》留下的,仅仅是没有男性偏见的对女性美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悟道成仙”的神话与石头补天神话、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太虚幻境的神话同为《红楼梦》神话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此说的解读并不多。本文通过对它的发端、索源、继承、创新等方面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神话世界方面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星期天,我站在窗前,看见几个小弟弟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他们都想当厉害的老鹰,就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当老鹰。我想,我们经常用石头、剪子、布这种猜拳游戏决定谁先谁后,这样到底公平吗?我想探究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