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六○年郭沫若同志创作历史话剧《武则天》,一九六二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并把《我怎样写武则天》、《重要资料十四则》、《诗五首》、《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作为附录。这些附录是对历史上的武则天作研究的。历史剧应如何写我是外行,当时只觉得《武则天》这个剧本在艺术上是高水平之作。至于对历史上的武则天,郭沫若同志所作的研究似难令人满意。当时由于其他原因不曾撰文和郭沫若同志商榷。现在,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在史学界重新引起争论,《武则天》剧本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因此我也想把自己的看法如实写出来,供研究历史的同志以及对评价武则天有兴趣的同志考虑。  相似文献   

2.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他一反以往传统的历时性神话研究模式,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运用于神话研究之中,论证了神话结构、神话的消亡等问题.以《结构主义人类学》一书为研究重点,对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研究中有关神话结构、神话模式、“二元对立”项等问题进行简要评析,并尝试论证其结构主义神话研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在以“五四”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郭沫若的名字和他的诗集《女神》联在一起。当1919年他开始新诗创作,并且陆续在《学灯》杂志上得到发表的时候,他的诗立即赢得了世界读者。日本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说他的诗具有真正的近代情调;也是著名诗人的闻一多说他的诗表现了“二十世纪的精神”;中国现代诗派的著名作家施蜇存说“郭沫若先生的功绩是在建设了新诗的精神”;早于郭沫若《女神》,结集出版了《尝试集》的胡话,与郭沫若第一次见面时自愧弗如地说:“要我们郭先生才是真正的新,我的要算旧了”。1921年9月,郭沫若结集所作新诗为《女神》出版,他立即成了国内青年狂热崇拜的对象。《女神》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旧的彻底破坏,对于新的大  相似文献   

4.
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起源是古希腊文明,其中的神话传说曾引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浓厚兴趣。爱尔兰诗人叶芝通过将神话元素与爱尔兰本土文化融会贯通,使其诗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该文本通过分析《一个荷马讴歌的女人》和《在学童中间》两篇作品中的古希腊神话元素,来研究其对叶芝诗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杰出的、具有卓越艺术才能的革命文学家、现实主义巨匠。他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以来,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六个中篇和五十多个短篇,一个剧本和十多部散文集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描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巨卷,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长篇小说《子夜》,以其独特的光彩、风格和重量,使我国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6.
从《离骚》和《凤凰涅般木 》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比较中 ,看郭沫若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离骚》和《凤凰涅檠》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比较中,看郭沫若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孔子对神话传说的历史化、理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先秦史书记载有许多神话传说。孔子是第一个全面对神话传说历史化、理性化的人 ,而且他还把这一史学思想运用到了整理《春秋》这部史书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人鲁迅和郭沫若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都写过一些历史小说。鲁迅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历时十三年,先后写了八篇历史小说,名曰:《故事新编》。这些作品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自选集·自序》)。鲁迅对历史题材,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为了突出其针砭现实、讽刺世俗的意义,鲁迅还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引入历史题材,并称它为“油滑之处”(同上)。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前后一致的、新颖独创的艺术风格。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同样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先后写了九篇历史小说,后收在《沫若文集》第五卷中。他曾经说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  相似文献   

10.
《古事记》是日本古代官修史书,但故事内容类似于中国的《山海经》。该书以皇室系谱为中心,记载着日本开天辟地至推古天皇(约592—628年在位)间的传说与史事。亦为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它与《日本书纪》并称记纪文学,其中"天孙降临"更是这一神话与传说的核心。它用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本民族的起源,并让日本人直到二战结束仍然相信天皇是天神的后代。但神话终究是神话,有着其局限性。文章试着从神话传说谈起阐述《古事记》中大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成书背后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是丰富而博杂的。他的文学创作除了诗歌和历史剧,还有大量的散文创作。以往人们对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的诗歌和以倔原》为代表的历史剧的评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郭沫若散文的研究却一直局限于单篇赏析、部分作品赏析或对整体创作的综述,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九隆神话多学科价值皆备,是深蕴于哀牢民族心灵中的集体记忆.九隆神话在《哀牢传》、《华阳国志》、《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且散见于哀牢后裔活形态生活之中.今有《九隆神话研究》一书出版,以多学科的视角对九隆神话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和观点上皆有所获,弥补了九隆神话研究一直以来无专著,仅以单篇论述为主的完整性不足、宏观和微观视野结合欠缺的研究缺憾.现为著作推介和促进学术再探讨之目的,对《九隆神话研究》进行略加述评,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近来年,在郭沫若研究领域里先后有一批引人注目的成果出现,但关于他史剧理论的研究,除有一些论文发表外,尚未有一部专著问世。我校中文系傅正乾副教授撰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史剧·现实——郭沫若史剧理论研究》一书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里的一项空白,是我国研究郭沫若史剧理论的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专著。该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全面系统性上。众所周知,郭沫若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剧创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丰富的史剧理论家。他史剧创作上的贡献在现代无人匹比,但在史剧理论方面却没有一部系统的专著。研究郭沫若的史剧理论,必须从大量散见的文章、讲演、书信等并结合刨作实践去发见和总结。该书著者经过多年的细心研读,在掌握尽量齐全的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了郭沫若史剧理论的十多个重要问题,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这些问题包括历史剧的基本性质、处理历史题材的基本原则、史剧创作方法、历史悲剧观、史剧民族化、史剧语言、艺术构思与创作心理的关系、戏剧艺术手法等,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郭沫若史剧理论思想的丰富内涵。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找到了郭沫若“史剧理  相似文献   

14.
德昂族的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德昂族古老的历史及原始的宗教信仰,体现了德昂族先民独特的自然观、宇宙观、和生命价值观。德昂族先民创造的以《达古达楞格莱标》创世神话为核心的"茶树崇拜"文化体系,对于研究和揭示德昂族文化的起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让民间讲述者和听众都感到真实和亲切。从叙事视角研究九隆神话,能够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学批评界对原型批评这一至今在西方颇有影响的批评流派和方法所知不多,自1982年国内开始介绍以来,仅有几篇零星文章。叶舒宪副教授编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话-原型批评》,较系统地收编了原型批评流派的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了解这一流派提供了较全面的中文版原始资料。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有关原型批评理论的原始文献,下篇是有关原型批评实践的原始文献。原型批评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雷泽的巨著《金枝》是原型批评在神话方面的渊源,《神话-原型批评》收入了该书第四部《阿都尼斯的神话与仪式》,它通过阿都尼神死后再生的神话,阐述了西方文学中“复活”这一基本主题的历史起源、变化形式等。荣格的《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是对原型问题的权威论述,也被编者翻译收入。原型批评在有了两大基础之后,终于建起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除写作大量历史学、古文字学著述外,其文学创作及著述也相当丰富,其中自传的写作是最主要的方面。郭沫若自传的最大特点是在落笔时就力图从个人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脉搏跳动。除自传外,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著述亦值得关注。由1935年到1936年多篇历史小说结集的《豕蹄》成为他该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而伴随着《豕蹄》的创作,郭沫若也形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关于典型的理论。郭沫若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脱却了从日本无产阶级运动中去机械搬运理论主张的方式,贯注着个人深入独到的思考,成为他后来形成系统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和关于悲剧的美学理论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有着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着哀牢夷先民们的原始思维。研究九隆神话的叙事功能,能够确切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加缪从巴斯喀哲理中发现了人生的荒谬,人并不幸福,都被判处了死刑,但是他与以往的哲学家逃遁荒诞不同,他认为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正视荒诞,反抗荒诞,而这种反抗就是人的自救方式,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这种积极向上的反抗精神始终贯穿在他的文学创作里。以哲学著作《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小说《局外人》《鼠疫》等这几部作品为例,来分析加缪的反抗自救意识以及他关切现实的精神,能更深地理解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前期的诗歌创作与泛神论思想的关系问题,是长期以来早已为人们所注意的一个研究课题。从《女神》的最早的研究者谢康、闻一多开始,直到近几年,经过不少人的研究,逐步扩大了研究的范围,深化了研究的内容。应该充分肯定,几十年来,虽然这项研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断过十年,但仍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以往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总的来说,一是无限夸大了泛神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