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现实教育中艺术教育做得不够的原因,围绕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探讨了艺术教育的意义:认为首先在其自身,亦即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才是艺术教育得以存在的正当理由;其次才是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陶冶人的性情,对智育、德育所起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艺术教育提升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等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全人"培养目标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艺术教育将遵从综合艺术发展规律与认知发展规律,从传统分科课程,转化为"以人为本"的艺术综合课程,艺术教育将拓展更广阔的领域,面对更多的学生开展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实践研究。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东高地二小")努力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实践,打造了"人人艺术"的特色校园文化,在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过程中不断朝着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3.
德兴市铜矿二小本着“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构筑教育特色,以艺术教育为切入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二期课改美术教育的理念下,有机地融进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的“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念,建立“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形成教育上既让学生关注美的艺术,又关注周围社会,教学上同时适当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培养真正的创新创造综合能力的新型美术教育观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的更新、就业方式的转变、社会对于音乐艺术需求的变化对音乐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大学音乐专业教育也应当转变才培养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架构,突出综合素质提高和艺术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鲁娟 《职业技术教育》2007,(5):28-29,49
艺术教育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将培养人的创造力、合作态度、团队精神、意志力及动手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室内设计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课程发展应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的理念,即课程设置上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团队活动和实战合作,在课程评价上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广告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培养人的综合能力。高校学生在接受广告艺术鉴赏教育之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广告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完善与发展,体现其人文价值:通过学科整合与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体现其科学价值;开展多元化艺术教育形式和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体现其道德价值。笔者在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任职期问,与本校艺术组老师、德育处同仁就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进行实践探讨,实践中我们对艺术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思考。我们认为,学校艺术教育最根本任务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学校艺术教育理念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价值,才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广告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业的发展对高校广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广告行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复合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广告人才。笔者认为要培养出广告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必须具有通才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有适合市场并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有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有能培养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STEAM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勤于探究、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学习品质,它强调该教育理念以跨学科整合的优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尝试将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美术课程内容,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综合各种因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黄芳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2):65-72,81
"素养"概念在进入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之前已历经较长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积累了丰富的意涵和思想。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考察"素养"的概念史,发现其制度化过程包括发端于美国的"理论化"阶段(20世纪初至70年代)、传播至英国等国家的"合法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及制度扩散的"全球化"阶段(21世纪以来),呈现"同质化"和"松散耦合"现象,中国的"素养"概念正是作为制度的"素养"教育在全球扩散的产物。基于"素养"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内在张力,应重视概念背后的多重内涵和价值取向,立足终身教育目标统合教育发展理念,并关注"素养"概念在"松散耦合"机制下的本土化建构,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核心素养教育"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模式、突出素质培养、强化技术教育,建立以服装设计、工艺制作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回应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要义,为我国教育事业明确了未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在这一背景下,教学评价方式也亟待进一步改进。文章紧扣当前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对教师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为标杆,剖析当前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树立正确导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采取多样化方法、发挥教师教学帮扶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教育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18年。由于新文科的覆盖面极广,因此它的特点与建设途径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成为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文科产生的背景,然后集中讨论了新文科的专业认证。从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专业自身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望三个方面论证了开展新文科专业认证的必要性。接着根据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比较,指出了开展新文科专业认证的难点。文章最后就新文科专业认证的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民间艺术为核心的地方特色课程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新成果,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且对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民间艺术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可以为民间艺术的生存提供新的平台,从而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特色课程的开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源于一些教育理念方面和实际操作方面的不足。鉴于此,民间艺术为核心,从理论上剖析地方特色课程的特点,为其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合理的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及本土化诠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在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更加具体化。然而,“科学素养教育”新概念的包含创新教育在内的、并融合了重要人文教育思想的更广泛的教育目标。通过对美国科学素养定义的实步本土化诠释、以及对我国目前科学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科学素养教育应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t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thinking (proposed as metacompetence in this study)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is is an approach that arises from contemporary conceptions about art, which is an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work and the creative and critical character towards representation systems. Emphasising the definition of complex thinking proposed by Mathew Lipman serves as a guiding axis to try to establish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compose it. Among the main findings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ex thinking and cognition occurs through ac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thus linking to the notions of ‘situated competence’ and the ‘complex approach to competences’. By including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processes, it allows us to postulate complex thinking as metacompetence. In addi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use of learning methodologies (under a competence‐based approach) could contribute to an art education where students produce artistic works that involve critical, creative processes or divergent results. It is also necessary that both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ers encourage an expand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vision, understanding that art is not circumscribed to a specific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18.
从师范美术教育的专业教育观念入手,分析了制约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改革对策及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Digital competence is an evolving concep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political aims and expectations of citizenship in a knowledge society. It is regarded as a core competence in policy paper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t is not yet a standardized concept. We suggest that it is a useful boundary concept, which can be used in various contexts. For this study, we analysed 76 educational research articles in which digital competence, described by different terms, was investigated. As a result, we found that digital competence consists of a variety of skills and competences, and its scope is wide, as is its background: from media studies and computer science to library and literacy studies. In the article review, we found a total of 34 terms that had used to describe the digital technology related skills and competences; the most often used terms were digital literacy, new literacies, multiliteracy and media literacy, each with somewhat different focus. We suggest that digital competence is defined as consisting of (1) technical competence, (2) the ability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a meaningful way for working, studying and in everyday life, (3) the ability to evaluate digital technologies critically, and (4)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and commit in the digital culture.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现状,提出高校美术教育融合民族民间美术的必要性,从而树立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新理念,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前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