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此及彼理解课文师 :老师看到几位同学知错后 ,说话语气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明。生 :“和颜悦色”。师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生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很高兴 ,态度比较和蔼。师 :老师的态度开始是认真的 ,后来“神情变得严肃” ,这时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生 :因为同学们弄清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很高兴 ,所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师 :由此 ,大家想想 ,文中还写了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生 :几个同学师 :好!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 :几个同学一开始是“哈哈大笑” ,后来是“…  相似文献   

2.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3.
14·《松鼠》片断实录师:(出示“松鼠”挂图)同学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生:松鼠。师你怎么知道是松鼠?为什么不说它是一只老鼠?生:老鼠的尾巴又细又长,不像这样毛绒绒的;老鼠的面容没有这么好看;老鼠的身体没有这么大,四肢也没有这么强健。师:可见,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松鼠特点的词语。师:(找一位眉清目秀的学生L台)现在,我要大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同学的面容,可用哪个词?生:清秀!师:“清秀”经常用来写人,杨老师也是人,能用“清秀”形容吗?为什么?生:(笑)不能。…  相似文献   

4.
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的。抓住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课堂实践对词语的教学还存在以词语解词语的现象。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呢?一、追本溯源—让词义理解更实在 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对词义往往是讲解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去查词典。这样,学生无疑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个词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对词语进行追本溯源,从而让词义教学更实在。例如,对《推敲》一文中的“推敲”一词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推敲”。谁来说一说“推”和“敲”各是什么意思?生:“推”和“敲”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师:也就是说这一篇课文写的是关于“推门”或者“敲门”的事情了?生:不是的。师:那是什么意思呢?“推”和“敲”就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呀?生:“推敲”是表示一个人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是吗?那么和“推”“敲”原来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了呀。生:我听爸爸讲过贾岛在作一首诗时的故事。贾岛对“僧推月下门”一句想了很久,到底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总是想不通。这就是“推敲”这一个词语的来历,表示的是人们对文字的再三斟酌的意思。师:你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迎接绿色》。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生跟着书空)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生字、词语,看看你们能否读正确。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听数学老师讲,你们刚学习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生:亿。师:(板书:亿)对于“亿”这个计数单位.你有怎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比较感悟:突出词语教学的准确性重点词语:紧急、焦急‘师:仔细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这节中带有“急”字的两个词语。生:“紧急”“焦急”。师: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呢?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再组个词?生:紧张、抓紧、赶紧……师:课文中什么事情很“紧急”,需要赶紧,抓紧?为什么这么“紧急”?生:因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想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9.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10.
“洋溢”词语教学片段:师:(板书“溢”)请仔细观察这个“溢”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这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我还发现“溢”字是个形声字,它的左边是形旁,与水有关,右边是声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谁能说说“溢”字的意思?(学生鸦雀无声,面面相觑。)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体会,就是说,当你接水的时候水在容器中太多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水会溢出来。  相似文献   

11.
张营 《山东教育》2002,(16):37-37,38
一、情境导入电话铃响。师:对不起。电话铃响了,我去接一下电话,请稍等。师:喂。您好。请问找哪位?啊。是李老师呀,我就是。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今天下午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是这样吗?好的,我知道啦,谢谢您。再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说什么了吗?生:我听到老师说今天下午要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老师很有礼貌。师:那我说了什么,你觉得很有礼貌?生1:开头说了“您好”,最后还说“再见”。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  相似文献   

12.
师: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第3节,这一节表现了铜马制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首先,请同学们说说哪几个词能说明这一点? 生:“构思奇妙”和“匠心独运”。 师:对!“构思奇妙”好理解,“匠心独运”是何意思呢?如何理解这个词呢? 生:只要弄清楚“匠心”这个词的意思。 师:对,这是正确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有些词语如果理解了关键的字,整个词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这个“匠心”的意思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查字典。 (学生查字典) 生:“匠心”的意思是“巧妙的心思或心思巧妙”。 师:“匠心独运”呢? 生:巧妙的心思与众不同。 生…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实录一、看图猜字,情境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一起看大屏幕,(出示“秋”字的甲骨文)这是什么?生:(自由应答)蟋蟀!师:我要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个字。猜猜是什么字?生:秋。师:秋。你想猜什么?生:它好像是个“蟀”字。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究竟是什么字呢?(出示“秋”字)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谁来读读课题?(生读,把“监”字读成了第一声)师:“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它读第四声,请你再读。  相似文献   

15.
时雪梅  曹丽 《山东教育》2002,(10):32-33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齐答)见过。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你都收集了哪些描写荷花的名篇佳句呢?生:这学期我们学过的《小池》这首诗就是描写荷花的。(生背)生:我找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师:这两句诗描绘了我们济南的秀丽景色。生:我找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中的诗句。师: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赞美荷花的名篇佳句,可见从古至今荷花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很喜欢荷花,他也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荷花,这就…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描述]师:刚刚同学们通过阅读第12小节,借助关键词语,领略了变色龙捕捉食物时的“快”和“准”。为什么它能够做到呢?生:老师,这与变色龙的身体有关。师:你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生:变色龙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在空中飞行的蝴蝶当然能够被它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18.
【案例呈现】 师:同学们,请你再读一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甸诗,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云崖读出了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生:我从铁索读出红军过大渡河真不容易。 生:我读出了……为什么云崖会“暖”,铁索会“寒”?  相似文献   

19.
活动一:脑筋急转弯 师:同学们,你喜欢猜脑筋急转弯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特别有意思。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天上有一只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猎人发现了它,举起枪瞄准,“嘭”的一声,小鸟被打中了,可是好久也没有掉下来。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听到“数学家“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生:数学家是天生就非常聪明吗?生:数学家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近数学家”,讨论与数学家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说说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并开展“中外数学家知多少”的知识抢答赛,评选出我们班的“数学阅读之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