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缩小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现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将企业引入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之中,是改革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华 《河南教育》2010,(12):3-4
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与建设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企业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动力源。针对传统的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今工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弊端,实施与企业相结合的新型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对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究生教育,尤其足工科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长期以来在单一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科研究生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这种经济体制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工科硕士、博士的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界的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纯学术型、研究型的较多,技术开发型、经营管理型的较少等等。因此,工科研究生教育要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生存、发展,就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委有关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地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地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如资金投入、导师遴选、学科建设、教材改革、课程设置、科研实力、思想教育、学籍、学位管理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缺一不可,但绝不是同样重要,其中有一些方面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表现得较为突出,而在其它时期则可能不太突出。我们认为,在目前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工科研究生教育要进一步提高质量,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教育是一直在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事实上创新人才该怎样培养呢?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工作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不久前笔者去了一家动物园,盯着铁笼子内的猴子思考了许多,我为此追根溯源,从进化的角度思索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在我看来动物有两大本性,其一是懒惰,吃饱肚子后躺下来晒太阳,过着悠闲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从2016年开始建设"新工科",给青年教师指导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在总结"新工科"建设以来指导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基础上,试图探讨"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新范式,既可为青年硕士导师提供新的培养思路,也可为电力系统提供更高质量的"新工科"电气工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资源日渐不足,尤其是工科研究生教育软硬件条件欠缺更加凸显,毕业后难以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状。文中探讨了地方工科院校寻求社会力量共建实验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做法,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力求解决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学习与社会脱节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趋势对工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应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一是加大教育机制改革力度,二是学习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三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着力于定位“基本要求加特色”,四是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培养模式发展,五是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六是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研究生公共数学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数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工科研究生各方面的科学能力。本文主要从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联通主义思想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设计中,教学交互是其核心与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联通主义模式课程教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以地方院校工科研究生培养院校为对象,注重教学互动、科教融合,研究基于联通主义的工科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实践对提升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网络时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工科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探讨赵刚阎大桂刘志毅严尚安赵刚适应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任务。为完成好这一任务,研究生培养过程各环节,都应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本文仅就工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首要任务。基于系统管理理论视角,新时期地方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系统包括人才的地方社会效应、培养机制改革及管理创新、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组织自评估三个部分。因此,地方高校培养工科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质量保障应创新培养理念和管理机制,建立质量自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思政课教学和考试改革都已进入攻坚阶段.那么什么样的考试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呢?什么样的考试是有效的呢?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的考试考核测量手段就是有效的考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功能目标的考试,就是有效的考试.为此,明确考试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探索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模式以及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是提高思政课考试有效性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新时期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军事斗争准备对高层次新型军事人才的素质要求。在借鉴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某些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军队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探索并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工科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正成为工科类高校研究生育人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文章通过分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现有工科类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面向工科类研究生培养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构建了“人才能力链—学科专业链—教学资源链—质量监控链”“四链”联动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体系,旨在探索新工科视域下工科类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与新体系,进一步改良工科类研究生培养机制,为地方高校培养具有科学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论点     
关于高职教育的自拷在高职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有几个基本问题值得从事高职教育的教育者自我拷问、探究和回答。第一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第二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高职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是第三个必须自拷的问题。你要将你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第四个必须自拷的问题。第五个必须自拷的问题是:技能培训与素质养成  相似文献   

16.
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许多文章都提出要加速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求,成为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呢?这里提出几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第一、思想改革先行,建立现代化人才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传统的人才观念已很难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7.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务院学位办和许多高等学校针对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了多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和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石油大学自1994年起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就率先大胆地开始改革探索,首  相似文献   

18.
<正> 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从头开始,另起炉灶,还是对现有职工大学进行完善、调整、改革呢?我以为,取后者比较切合实际,又能使职工大学从中获取新的生命力,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服务。职工大学一般是由企事业主办,培养为本系统、本部门、本企业服务的专业人才,企业作为它的大后方,从学校涎生之日始,就与其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学员毕业后实行哪来哪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以致用,适应生产部门对不同规格、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背景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虽然当前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讨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要求重视导师制度和学生特点、注重教育培养过程的严格。在新工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求研究生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自身对于创新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面对日趋强烈的人才需求,工科研究生教育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提高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高提高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