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肇始起步、停滞徘徊、复兴重建、成型发展和成熟反思五个阶段.中国学者对何谓"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文章在时这些探索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亟待关注和解决的四个问题: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性学科的制度化问题,职业教育学要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路线的选择,职业教育学应加强中介研究.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经历了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职业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职业教育学的完善和发展三个阶段,许多教育家为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30年中国职业教育学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值中国改革开放30年,理性地梳理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贡献,有利于催生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大致分为译介外国职业教育学说,模仿普通教育学说和创生职业教育学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起者、推动者、指导者为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的启蒙、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表现为缔造了宣传和研究职业教育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了中国化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传播了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潮和开创了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肇始于1917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学,迄今求索已百年有余。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可以发现,除特定时代背景外,研究群体所独有的理想抱负、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历,共同造就了职业教育学"学习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中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社会使命。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译介与中国化"的双重特质:职业教育学人以学会和大学为主要阵地,先假道日本与欧美,编译出版了大量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其后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秉承"贴近中国现实"学术自觉的学者们最终创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杨慷慨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5-1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依法办教;学科地位逐步确立,职业教育学走向成熟;从初创到系统,逐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内外兼攻巩固职业教育学学科合法性地位、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职业教育学产生时间已久,学科建设方面有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学科规训的理论视角出发。可以通过探索职业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学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创建职业教育学术队伍建设与学术流派和完善职业教育学术规范与制度来加强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职业教育学几个问题的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中国职业教育学复兴以来经历的三次重心转移的研究格局出发,简要分析了中国职业教育学的成长历程;本文还从学科学的视角着力探讨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合法性"的条件和标准,以及提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系统论来构建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设想;本文对中国职业教育学学派的培育及研究力量的整合也进行了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教育学产生时间已久,学科建设方面有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学科规训的理论视角出发,可以通过探索职业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学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创建职业教育学术队伍建设与学术流派和完善职业教育学术规范与制度来加强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教育学教材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对职业教育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不仅有助于厘清职业教育学研究的脉络,而且能够为教材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指导.文章从编写体系和具体内容两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对教材编写体系的分析包括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体系的学科特色;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涉及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教育教学、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和教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传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必然是"实践(经验)性"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学的定位与性质问题是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是事关职业教育学安身立命的重要问题,有什么样的学科定位与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学科范畴体系和陈述体系的建构.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偏重人文学科的跨界性学科.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师教育性质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坚持"行动导向"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联系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师资素质的要求,<职业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课程论、教学论、德育与班主任、科研论等;在具体内容上,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教学内容的组织则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内容的学习则应该坚持情境化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认知与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谢德新  邵琪 《职教通讯》2011,(23):64-67
二十世纪初,西方的职业教育学开始被引进中国,到四十年代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教育学界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教育学其他一些分支学科相比,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存在着研究时间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不足等问题,理当引起当代研究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以学科建设回应丰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树立学科自信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教材是基础。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学科组织与人才培养、研究领域与学术范畴、学术共同体与学科文化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从学科建设角度看,《职业教育学基础》在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服务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学术体系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等方面形成了宝贵经验。推动学科自信的学术构建,学科教材应善于将中国经验转换为普遍理论,实现从经验形态知识到原理形态知识的转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重点关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总体格局、价值取向、整体节奏以及最新思潮等,充分尊重学术自身规律性,并通过增强教材的人才培养适应性,促成学术共同体,从而实现以教材建设奠定学科自信的学术构建。  相似文献   

16.
梁卿 《职教论坛》2012,(22):4-6
为了构建职业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学者们提出了逻辑起点论、问题论和范畴论三种方式.但从学科理论体系的概念来看,这三种方式都不足以达成自己的目的.理论分析和其他学科经验表明,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充分的问题研究,二是以问题研究为基础的中层理论的创立.然而,在职业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中,这两个条件并不具备.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而言,应该暂时克制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憧憬,专注于问题研究和中层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主体性的角度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进行了探索。通过教育学主体性的觉醒、主体性的反思和主体性的解放的分析,认为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外国化”、“中国化”到“中国特色教育学”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历程也是中国教育学主体性螺旋式、曲折式增强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研究始末,逻辑起点研究对整个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进行总体梳理;应用辩证逻辑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辩证分析;最后,探索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提出"存在"——"本质"——"概念"的理论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上,这是社会经济对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诉求.依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是掌握了高深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学科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现实价值.突破现有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重新科学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学是关乎人的生命之学、生存之学与生活之学。现有的职业教育学内涵的揭示存有种种缺陷,职业教育学面临的困境与此有重要关联。引入人权学的视角,将"职业生命"、"职业生存"、"职业生活"等概念引入职业教育学内涵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职业教育学是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探索职业生命、职业生活、职业生存技能为规律的学科(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该学科可以有效发展职业生命,和谐职业生活,规训职业生存技能,展现职业的创造价值,维护职业尊严,彰显职业声望(教育价值的意义作用)。新视角的突破意义在于:还原职业教育生命之学的本质,凸显职业教育学生存之学的价值,强化职业教育学生活之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