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职业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根本不同之一是传授的知识不同,前者以传授实践知识、隐性知识为主,后者以传授科学知识、显性知识为主,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学科。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改革职业教育育人模式,通过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化发展构筑实务与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推动职业教育机构的高层次化发展,通过打通职业教育的学历"断头路"促进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是推动职业实践能力认定的纵深化发展,通过建立职业等级制度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阶梯化发展。研究日本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方面采取的新的举措,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职业活动的历史发展和实践过程表明,职业精神生成需基于职业规范的个体表达,源于职业经验的参与式理解与体验,赖于职业共同体的共同目标与身份认同。基于职业精神的生成规律,在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中设计"资格"的"职业规范"纬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兼顾"实践性"与"审美性",促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体化,构成了以职业精神为着力点提升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视域和实践焦点。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获得从事一门职业的能力.然而仅靠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尚不足以形成职业能力.而单纯的工作经验积累又会带来眼界狭窄等问题.因此.职业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又包括对工作经验的反思.知识技能学习与相关工作经验获取相结合,是当代各国职业教育制度发展的共同方向,我国称之为"工学结合".即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在国际上则更多称之为"现代学徒制度"或"新型学徒制",这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体系是以发展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因此,对于职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职业教育知识的选择""、职业教育知识的学习组织""、职业教育知识的获取"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要解决我国高职学院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老化、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必须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的经验,充实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论职业教育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运用职业范畴将个人、社会和经济问题转化为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职业的教育"而不是"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职业性并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职业为实践逻辑的职业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反思性实践:一种职业教育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技术理性认识论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过多地关注技能培养,忽视职业情境和学生主体.美国教育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反映)性实践"的概念,替代技术理性的实践认识论.这一概念也可作为以应用和实践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因为本体意义才是实践的根本属性,而反思作为学生主体建构经验的思维品格.最能使职业教育回归其人本关怀的旨趣.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1917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学,迄今求索已百年有余。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可以发现,除特定时代背景外,研究群体所独有的理想抱负、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历,共同造就了职业教育学"学习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中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社会使命。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译介与中国化"的双重特质:职业教育学人以学会和大学为主要阵地,先假道日本与欧美,编译出版了大量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其后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秉承"贴近中国现实"学术自觉的学者们最终创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培训包体系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依据.然而,基于培训包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英国功能行为主义的职业教育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新职业主义"成了"被控制的职业主义",职业教育沦为就业培训.其经验和教训是:职业教育需区别于就业培训.要关注就业准备.更要帮助学习者构筑宽厚的知识基础、获取职业生涯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技术知识难言性特点的职教课程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哲学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技术知识难言性的特点为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要实现课程哲学观的转变,确立整体主义课程哲学观;研究专业技术知识特点,开发潜在课程和体验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关注教师知识。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具有特殊性,需要引入技术知识的概念,要确立技术知识在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技术知识包括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其核心是技术实践知识。在技术实践知识中,小部分是显性知识,大部分是隐性知识,所以,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重视隐性知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习体验是高职创业课程有效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从学习沉浸体验、学习关系体验、学习获得体验与学习活动体验四个维度编制高职创业课程学习体验量表,并采用该量表对1204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创业课程学习体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其中,学习关系体验最佳,学习沉浸体验最差;学习体验与创业实践、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正向预测关系。依据研究结果,高职创业课程模式应由知识驱动转向实践驱动、学习方式由传授式变向沉浸式、评价指标由学业结果延向学习体验、课程资源由课堂支持走向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114,自引:1,他引:11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针对于传统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想脱离的弊端而提出,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并按照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归为4个学习范畴;课程开发由注重劳动科学的资格研究转向注重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思想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学科体系职教模式,建构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徒制”走向现代,得益于“工业革命”和社会职业发展的推动,也是“知识革命”和教育自身发展之使然。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经济学逻辑”和“知识论逻辑”。现代职业教育的知识论基础,就是人们认识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种知识体系的存在,而传授“程序性知识”需要“工作情景”。这样,真实、模拟、虚拟情境和...  相似文献   

16.
向丽 《职教通讯》2012,(4):64-67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进行"从经验中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从经验中学习",还存在着将工作过程知识理解为简单的操作性经验,学生所学内容缺乏工作知识含量等方面问题。高职院校应深度挖掘工作过程知识,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开发与设计学习型实训场所与岗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发展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十一五”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创新,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技术知识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功利性的特征.针对技术知识的特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体现以下方向:课程内容按技术知识的工作逻辑来组织;教学方法注重试错和演绎;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行产教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