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许多院校加入到了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行列,这些院校也在逐渐完善各自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导游英语》这门课程为例分析了情景教学法在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关于旅游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实践性探索应以经济转型的需求为驱动、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符合创新驱动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共赢为目标,深化校企协作;以服务创新驱动为宗旨,优化专业结构;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度融合为目标,强化社会服务等,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归纳出高职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次高职院校必须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实践为导向加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课程建设是核心问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针对BIM技术的市场需求巨大与资源供应(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缺口的现状,进行了基于BIM-CDIO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跨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在传统建筑行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BIM技术,调整工程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体系,提出BIM-CDIO跨专业融合模式,使人才培养与建筑企业未来的纵向发展需求无缝对接,为多工种合作产业链培养和输送全方位、跨专业、实践型、卓越化的本科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着重于内部调整、变革与提高的办学质量不断更新的系统过程,需要从主体、过程、机制和环境等不同层面分析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并持续提升各种要素的资源水平和结构水平.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根本要素是学生职业能力、教师创新实践能力和院校长领导力,过程要素包括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不断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驱动要素包括以专业为纽带的产教对话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以岗位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机制,保障要素包括良好的教育政策支持、强劲的区域经济环境和生态的区域院校协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为着手点,分析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素质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模式几乎完全照搬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教育自身的育人目标相背离。高职院校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与之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例外。当前,项目驱动理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受到重视,基于此,应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改革,以期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具有自身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线开放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以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生逻辑为出发点,从外部政策驱动、内生发展动力、满足多元需求三个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建设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管理、教师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以教学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应用为驱动、以质量监督为保障创新性地形成“1-2-2-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如何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展开,确立了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理念,探索以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加学生就业几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艳 《海外英语》2013,(6X):58-59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注重人才培养,专业和课程设置具有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开发与建设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关键。该文主要探讨英高职院校英语外贸函电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该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的迫切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课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是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推进产学各作,提高产学合作的水平,必须坚持就业导向、能力为本,积极创新课程观,建立基于质量、效益与发展视角的课程标准,创设课程建设的文化环境,形成新的课程建设流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类高职院校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复合型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农类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集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组织开展跨专业的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是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应以专业链对接农业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发综合类课程、实施跨专业综合实训、打造跨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措施,打破农类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多专业协同,形成专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方向阳  周芳 《文教资料》2010,(6):237-239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办学战略思路类因素和教育过程转化能力类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课程属于办学战略思路类因素,它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在因素。本文在“以需求为导向.课程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并利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等保障机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及建设课程体系,关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变单纯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创新,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建设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是当前转型期的地方民办型院校的人才培养之道.针对该类院校原有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框架、培养方向、课程门类、课程体系等方面重塑课程结构,并尝试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法运用于规划设计的样本课程中,更新以问题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课程内容实用化、教学过程实战化,培养"易上手、后劲足"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升,就业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S高校为例,对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调查分析专升本职教师范生职业能力现状和培养状况。结果表明,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契合度不够、教师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割裂、跨界协作欠稳固、师资队伍双师素质缺乏等问题。因此,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应以“三性”培养为主线,深化高本“三二分段”职教师资联合培养;以专业发展为导向,增强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教育课程的契合度;以实践技能为重点,构建稳固深层的跨界协作培养模式;以双师素质为基础,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文献回顾基础上,文章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应以能力导向为模型目标,以课程设置为模型核心,以师资构建为模型内在驱动因素,以不完全市场监管为模型外在驱动因素,在专业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洞察力和技能,提升学生创业动机与意识.四维融合模型无疑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高职院校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才培养导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专业教育方面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提出推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