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撒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三种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这种矛盾形成了他对社会的怀疑态度,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大师.他的主要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现了他的讽喻的创作手法和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具有突出成就,在诗歌上取得了辉煌成绩,而同时,小说上的成果也并不逊色。以简·奥斯汀为代表的小说家及作品的出现丰富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本文即主要以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爱玛》为例,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具有的自然特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幽默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殖民地时期。这一时期是美国民族文化形成的初级阶段,出现了大量具有较强幽默性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和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宗教观念、民族危机等方面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殖民地时期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是一种黑色幽默,幽默和讽刺相结合,揭露社会的弊端,大量俚语的使用,体现出了很强的大众性和本土性。本文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幽默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简要介绍,阐述了美国殖民地时期幽默文学的特点,简单分析了美国幽默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的发展史上,几乎任何一个流派都没有跨越过"作家"这一重要的概念,浪漫主义时期把作家的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颠覆了作家的主体地位,使作家的地位一落再落。本文试图从雪莱的《为诗一辩》为轴,梳理作家的主体地位经历的由"未经承认"到逐步提高,最后到逐步被忽视、消解的这一过程。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因地区不同,会造成一定程度文化上的差别,这也导致了相同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诠释,所以对相同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学评价也会产生较大差别,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两国之间无论在环境、宗教信仰、语言习惯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江淹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生经历和个人思想性格的原因江淹的赋作突现了以哀取胜的特色,无论从作品的主题还是抒发的情感都体现了这一特色,这样的特点正是魏晋文学重抒情的重要表现,故而江淹的作品在上承元嘉下启永明的文学历程上抒写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霍松林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大学时期发表于《中央日报》的一系列关于杜甫的学术论文,体现出注重文本、以理贯之、注重考辨、态度谨严等特点;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霍松林先生在青年时期就已奠定的治学思路和方法,这都给从事文学研究者以指示门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约翰·罗斯金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为重要的艺术评论家,向来被视为华兹华斯的直接继承人。他的艺术评论著作中处处体现出了与华兹华斯诗作中隐含的泛神论"整体"相呼应的印记,这种呼应,是浪漫主义思潮在维多利亚时代中一支独特的回声,为新时代的美学思想注入了新气息。  相似文献   

9.
湘莲子的童话小说《米粒芭拉》以其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和自由浪漫的幻想笔调展现了一个农民作家的田野"童话梦"。本文从《米粒芭拉》体现的浪漫主义因素入手,以人物形象体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小说情节设置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的叙事结构与诗话的叙述语言四个角度对这部作品加以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套曲可以说是他标志性的一首奏鸣曲作品。不论是作品的布局还是反应的思想内容,都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浪漫主义时期这个奏鸣曲套曲体裁受冷落的静寂时代,肖邦将自己的作品与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诗歌着力描绘自然和创造个性解放的境界,主张感情至上,借助景物尽情抒发,利用音韵格律更好地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个人意志。他的诗以自己独特的形态汇入了中国五四新文学的浪漫主义诗歌大潮,且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却发展得非常迅速,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因此美国文学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不少传世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两类不同作品的分析,再现了作品中的人物体现出来的美国性格,即底层人物奋斗中的英雄情结和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战争。  相似文献   

13.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钢琴套曲《蝴蝶》(Op.2)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作曲家舒曼的代表作品。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特色体现在他对人内心世界和丰富感情的全面发掘和深刻揭示。人类感情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感情变化幅度的巨大张力与细微的波动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展现。这一切又通过他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并以独特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自然奇妙的幻想,自传性的体验以及感染力极强的真情倾诉,使舒曼在浪漫派大师之中有特殊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胡风文艺思想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分析。胡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虽然包括思想认识和情绪体验两个方面,但他本人对后者的重视超过了前者,以致胡风理论表现出浪漫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胡风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浪漫主义文学观作为一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左翼“同又不同”,根本区别在于,胡风认为浪漫主义者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的政治轨道。这“同又不同”,又集中体现于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或右翼浪漫主义、左翼浪漫主义以及抗战浪漫主义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以描述狐鬼花妖精魅的荒诞离奇的故事而著称,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展现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然而,《聊斋志异》在纪实性文学方面的价值却很少被关注。本文旨在分析《聊斋志异》中的自然灾异现象的篇章,揭示了其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体现了重要的史料学价值和意义,体现了蒲松龄惩恶扬善的因果报应的思想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的作品与日本文学关系密切,被誉为日本八十年代的文学旗手。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摆脱了当时日本学界一味沉重的二战话题,风格轻盈新奇,符合时代的潮流,又被称为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在中国、日本,还是在整个东西方世界都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这些都足以说明他是个炙手可热的作家。从长期以来的文献整理中不难发现很多学者还是从全球化的视角去研究其文学价值的,但是作为日本文化氛围中成长的村上春树来说,探索其文化价值还是离不开对于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脉络的研究。本文将抛开既往的论述视角,通过梳理村上春树对日本文学的认识和理解,简要地谈论村上春树作品的特点,并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其与日本现代文学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出于对斯塔尔夫人女性浪漫主义的赞赏,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中,用了近半篇幅评论推介这位“卢梭女弟子”的爱情经历、文艺探索和生存反抗.倾力将其塑造为反抗一切权威、追求诗意栖居的女性主义先锋和浪漫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20.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心理小说的鼻祖,有"真正的天才""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至今文学界仍没有停止对霍桑及其文学作品的探究.其中《红字》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也是他的代表作.《红字》以独特的叙事策略,为小说增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如今,这部小说的叙事魅力与意义不减当年,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