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有利于形成公共文化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求错位,阻碍了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有效参与.文章从公共治理视角出发,探讨公共治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学术研究及实践现状,借助CiteSpace工具分析了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热点,并对英国、美国及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实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模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设计一套能够衡量图书馆服务成效和预期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工作尤为重要.以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为引领,借鉴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理论模型,从评估导向、评估体系和评估运行等方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实践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是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关键。本文从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的特性分析入手,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思想,按照设置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数学模型的思路构建了公共档案馆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某市A区公共档案馆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从重视供给效率转向更重视公众诉求。文章首次将期望确认理论引入该领域,通过在辽宁的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与感知绩效,以测度公众的获得感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到感知、到确认、再到获得感的过程路径。研究发现:公众期望与感知绩效之间存在差异,改善基础服务与服务保障类因素有助于提升公众获得感。政府应构建期望-供给型服务模式,推进服务保障,激发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以交叉共融理论视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第二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与交叉学科创新论坛”探析以交叉融合方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绩效评估机制的治理流程上引发创新思考;考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出场的现实语境与发力点,从“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双重维度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托公共价值理论和层次分析法(AHP)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语境下政府类出版基金的绩效评估体系,并分析评估维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关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政府类出版基金和项目的绩效评估亟待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语境下,政府类出版基金的公共价值是出版项目、出版单位及公众文化偏好的价值合集;政府类出版基金绩效评估可从出版目标与结果、出版服务质量、政策协同与实施规范及出版效率四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已近10年,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精神,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者主要是政府,但由于各方条件的限制,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上,我国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投入力度、供给的均等性及绩效评估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论文总结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分析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和要素,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状况,剖析了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容、任务及目标等方面不断完善.通过对我国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主体定位、体系构建、绩效评价、模式探索及标准化、均等化与立法等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Global ICT programs are defined as new and universal modes of organizing mediated by technology and enacted through a novel mix of policy instruments,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business interests, and techno/managerial concepts. Largely unexplored in the various fields studying innov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programs are of interest, not least because of their projected ability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help achieve new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 at local, national, and global scale. Based on relevan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need a new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for the study of such programs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as a mean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事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属于宏观图书馆学的范畴。宏观图书馆学与微观图书馆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达程度可以利用目标工具进行测量检验,以便量化不足。运用木桶理论可以揭示图书馆事业对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践发展和历史任务表明,建立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局是图书馆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全面、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善治是档案数据治理的总体目标,其蕴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内涵,基于此,文章从档案数据治理涉及的四个主要维度,即主体、客体、手段、过程出发,通过分析各个维度特征,最终构建出包含协同合作能力、质量管控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制度保障能力在内的“四位一体”档案数据治理能力体系,以明确档案数据治理目标与提升方向,力图实现档案数据治理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基础。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政府数字治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经历了“概念引入—实质探究—路径探索—实践深化”的研究阶段;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别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及公民参与对政府数字治理的硬作用与软作用分析、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政府)研究、政府数字治理的实践研究以及制约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及治理主体设置模式的角度审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为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在治理单元设置上,明确治理单元的设置权主体,打破财政壁垒,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在建设主体设置上,突出实际能力原则,形成多元化格局;在管理主体的设置上,逐步推行理事会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广义层面的图书馆治理可以定义为: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基于利益关系对图书馆事务的参与和管理活动。狭义的图书馆治理是指图书馆所有者及其代表对图书馆的管辖和控制。狭义图书馆治理是广义图书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7.
白苏红 《图书馆》2015,(1):104-108
基于图书馆相关管理理论,运用资源和能力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将图书馆业务外包驱动因素分为资源类型和资源层级两个维度,由此划分出四种需求类型,分别是组合型被操作性资源、组合型操作性资源、互连型被操作性资源以及互连型操作性资源。根据不同资源利益诉求,将图书馆业务外包组织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分散式业务外包、系统式业务外包、内包服务以及获益型业务外包。在上述分类基础上,文章采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不同业务外包模式下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传统报业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基于权力的行政型治理,转型期报业治理则是行政干预下的消极内部人控制。摆脱权力与资本逻辑,超越利益相关者逻辑,确立基于创新的治理目标,形成积极的内部人控制,是报业集团进化为创新型组织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正逐渐引起学界与实践界的重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的系统回顾与思考有助于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向前的动力与思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政策文本分析法,对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探究社会治理智慧化的演化逻辑与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一步融合典型案例场景分析、思考、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梳理出传统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而提出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在技术、伦理、制度、权利和效益五方面的挑战。[创新/价值]以图书情报领域注重运用数据智能技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视角,从技术和理论双重演化逻辑剖析了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以期为驱动我国迈向智慧化社会治理进程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线索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As shared services organizations (SSO) become more popular as a service management and delivery option in government, properly defining and setting up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continues to be a key success facto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tions and issues to consider when selecting and implementing shared services governance including topics such as oversight, accountability, cultur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and of day-to-day operations. Shared services organization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private sector companies and the particular challenges involved in the governance of an SSO in a public service context are highligh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