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范围内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高等教育的系统变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主要涵盖了整合数字技术的教学实践、数字技术助推的教学模式变革、数字技术赋能的人才培养路径、数字技术保障的数据管理过程和数字技术支持的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等五个主题;其总体的知识演进呈现出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模式”“教育数字化”“数字能力”等既预示着未来的研究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作为发展外向型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加速器”、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及区域新一轮竞争的“新焦点”。通过对佛山的考察,发现数字贸易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直接作用机制体现在数字技术的高度灵活性、渗透性和兼容性,以“数字贸易+制造业”的方式深度融合;间接传导机制则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对数字贸易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及其与制造业各环节的深度有效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第二,把握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创新和拓展商业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第三,积极培育和提升数字贸易人力资本水平,为贸易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是影响全球技术—经济范式的根本性创新,并引起了产业链研究框架的革新。当前的研究范式低估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对产业链重塑的推力,如何捕捉产业链上数据要素的影响成为解释索洛生产率悖论的关键。平台型企业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链主”,促使产业链驱动力来源发生变化。产业链的治理更加依赖区域内部多平行主体之间的协调,进而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并实现功能升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围绕数据要素构建无形资产体系对于提升产业链治理位势同样至关重要。探寻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产业链升级的可能路径,要统筹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注重数据要素及其互补性无形资产的投资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介的不断发展创设了数字在场的全新课程转型模式,呈现出数字化技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博弈与选择。随着数字化技术在职业教育课程转型中的广泛应用,客观上催生了数字化技术工具理性日益膨胀而对课程主体性发展带来现实的风险,促使人们重新深思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转型中数字化技术与课程主体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从素养与能力、标准与经验、规制与生成、依赖与突围等方面的统一性为逻辑出发,提出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转型的辩证,包括培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数字化基本素养,实现“道—技”相融相生;数字化技术助推经验课程的延伸,实现“器—道”共生共长;构建多模态的课程组织,实现“人—术”和谐一体;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理—实”耦合互补等。  相似文献   

5.
借助数字经济实现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产业链韧性包括了代表“稳链”能力的抵抗力维度、代表“补链”能力的恢复力维度和代表“强链”能力的转型力维度,数字经济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实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为更好地释放数字经济的驱动效应,应从“稳链”“补链”和“强链”三个方面明确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点任务,并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各要素的多元驱动力、实现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构建“一链多点全面”的产业链数字化推进模式和打造以“链主”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生态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构建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中小学生发展特征,构建包含“数字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计算思维”“数字化合作与交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6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的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如下学生数字素养评价策略:素养导向,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关注过程,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技术赋能,理论与技术双向驱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开展学生数字素养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育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我国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张慧 《教育与职业》2023,(14):65-70
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剧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呈现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时代特征。基于数字技术融通创生高职劳动教育新生态,通过数字劳动牵引带动高职劳动教育新模式,强化数字素养保障高职劳动教育新成效,是有效推进高职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实施与专业教育融合不紧密、劳动教育理念与数字劳动需求不匹配、劳动教育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不充分等问题,需构建“嵌入—融合—创造”的目标发展机制“,手段—资源—模式”的支持保障机制以及“共识—共研—共建”的协同治理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国家创新驱动的主攻方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动力。福州数字经济发展良好,具有数字中国举办地和“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的优势,同时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但技术投入不足,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也不够深入。从需求个性化、生产智能化、组织协同化和产业服务化四个方面探寻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根据福州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服务平台、强化数字优势、立足产业链、整体推进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发现,湖州市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还存在通晓数字化的各类复合型人才短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资金压力较大,数字化转型升级核心技术能力相对薄弱,数字化转型升级亟待制订数据标准等问题。因此,必须增加复合型人才供给,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制订数据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重视共性技术的分类分级供给,才能更好地实现湖州市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GVC指数”衡量制造业主要细分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选取2008—2021的年度数据,运用SPSS分析,结合图表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得出:我国制造业许多细分行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末端,提升他们的全球价值链层次需要较复杂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率先提高我国制造业附加值。文章从创新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融合以及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这四个方面提出数字经济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数字赋能全行业、全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充分审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数字赋能大背景,探索数字赋能背景下学校体育转型发展的现实可能,从“技术、组织、环境、数据”等进行多维度理论阐释,试图呈现数字赋能视域下学校体育转型发展驱动力量,提出“积累技术驱动势能、提升组织驱动效能、挖掘制度驱动潜能”的综合优化路径助力学校体育数字化转型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的强势崛起,职业教育走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转型对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更日益凸显。基于对数字技术的学理认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系统性创新发展过程,包含自我赋能、秩序生成与范式转变的内涵特征,最终指向重塑职业教育健康新生态。据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形成以职业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数字化技能培训为进路、以职业教育技术理性牵引外化数字样态为旨归的逻辑框架。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应升级“虚实共在”的数字化思维,更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开展“协同共建”的数字化项目,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实施“智慧共治”的数字化治理,打造职业教育全域数字生态圈。  相似文献   

13.
苌信苑 《江苏教育》2022,(28):35-37
<正>“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是常信院实施双高建设的焦点与亮点。从2018年起,学校瞄准国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工业强国战略,综合“信息特色”办学积淀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迫切需求,确立了“1234”的发展战略,即1(专注工业互联网),2(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3(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4(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数字化管理下的隐私泄露风险;数字鸿沟下地域发展失衡;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数字暴力现象;教育资源数字化下知识产权纠纷等伦理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与不充分性、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等。破解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境需从制度完善与数字素养提升双重路径切入,通过提升“数字化技术”使用者的伦理意识、以优质均衡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数字化技术使用中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教育之间的平衡等方式营造高职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提升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催生着系列教育新现象新问题,孕育着教育新规律,亟需系统性理论研究和整体性实践指导。数字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通信科学等融合形成的交叉实践科学,旨在研究数字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回答数字时代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本研究以学习规律为原点,以教育学的支撑性学科发展和技术介导发展为主线,揭示了数字教育学的历史必然性;以教育向0与1回归、数据成为教育新要素、数字空间成为教育新空间,以及三者之间内在相互作用关系为数字教育学的底层逻辑并贯穿研究始终。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数字教育学的性质定位,提出了业务数字化、组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三化”学术体系,融合话语体系,以及大数据研究范式等学理框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式数字教育学的“四大原则”“三个阶段”“四支力量”以及基础保障等路径,以期对探索数字教育新规律,推动数字教育学研究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创新,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创新与转型。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自“驱动力—状态—响应”综合作用,表现为由国家顶层设计与数字技术发展形成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驱动力,进而影响了社区教育环境与居民教育需求的状态,并促使社区教育各主体进行跨部门协同。社区教育数字化的主要运作逻辑呈现为:强调普惠便民的设计理念、组织协同联动的主体结构、整合集约优化的教育资源、重塑规范高效的行动程序。面对实践中一系列矛盾,未来仍需从“驱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因素着手,增强制度设计的现实适应性,提高数字化转型的群众支持性,夯实资源支持的长久有效性,促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改革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从专业布局、运行秩序、基座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管理层、教师、学生的数字赋能,强调“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首要作用;从教学理念及模式、课程及资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突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中心地位;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数字技术应用研发、数字化社会服务,推进研发服务与数字化转型的双向助力;通过搭建平台、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数字化实践教学品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外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从教育赋能到教育重构的“渐进式转型”、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思想的“创造性转型”、从关注设计到关注体验的“人本化转型”、从技术应用到技术研发的“参与式转型”,也是从关注一隅到惠及全局的“协同式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大背景下,设计思维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文章运用软件对2000—2022年国内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析国内外教育领域设计思维发展的脉络、研究热点及走势,描摹其过去、现在与未来。研究发现,国内外教育领域的设计思维研究热度呈持续上升态势,逐渐从设计师式的认知方式演进为一种教育的创新方法论;研究热点聚焦于设计思维本体研究、价值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研究前沿主题包括设计思维变革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走势表现为日益关注设计思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以及设计思维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期望通过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视为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大学管理”等多领域的过程,并从顶层设计规划、中层能力培养、基层设施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有鉴于此,我国应从政策规划、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多维度融合、评估机制制定等方面推进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协同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际层面面板数据,对数字技术发展、出口开放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发展能够通过影响出口开放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区域视角来看,分地理结构的区域异质性显示,出口贸易的中介效应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分技术产业水平的区域异质性显示,出口贸易的中介效应在低技术产业水平区域显著为负,在高技术产业水平区域不显著。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加快新型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与和贸易政策,精准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