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表示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有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做为生产力的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使用生产工具来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不具备上述条件,因而不能参加生产或不参加生产的人,不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要素。肯定人是决定因素,并不是说,不要任何条件,人们就能凭空生产出物质财富来,更不是忽视或贬低生产力的其他要  相似文献   

2.
劳动创造人,也同时创造了人类社会。习近平人民至上的劳动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性运用“两种生产”理论,在充分重视人民主体地位和历史主动性基础上,强调发挥人民的劳动创造性,以人民的劳动实践促进劳动者自身发展。习近平立足唯物史观,将劳动者内涵落脚到“真正的人”,从人的角度理解“两种生产”理论。他从“两种生产”内部关系进行分析,强调劳动对人本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改善劳动条件,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人服务;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重视激发劳动的活力和劳动者内生动力,将劳动实践与“两种生产”最终指向人,以劳动者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撰文认为: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以及遗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的时代,生产工人的劳动技能将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而不是以体力为基础。生产力第一要素要求“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智力和知识的劳动者”。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趋势,要求教育为二十一世纪作准备。要考虑在就业人口中大  相似文献   

4.
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评出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4名私营企业负责人,这是私营企业主首次获得这个奖项。为此,盛大林先生在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青年话题”版著文认为“这个突破为‘劳动者’正了名”,他的理由是:“‘劳动者’就是以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是否为‘劳动者’,本来与劳动岗位和单位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劳动技能的形成 什么是技能?一般说来,是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而较高的或熟练的劳动技能,则是劳动者在长时间从事某—组特定劳动动作中,形成的几乎不用大脑专注支配就自行动作的行为习惯。那么,劳动技能及其形成过程有什么特点和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第一”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构成。在这三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这是因为,(1)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生产力构成中“物”的要素,大多是人们过去劳动的产物,是死的劳动。这些死的劳动只有同作为活劳动的劳动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任何先进的设备,如果没有劳动者掌握和发动,也不过是一堆不起作用的废物;(2)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生产中的作用,不仅离不开劳动者,而且还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文化知识、劳动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等,取决于他们发挥自身潜在本领的积极性;(3)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无论在生产力中占有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特性     
人们对于教育的特点可以说上十条,百条。我们在这里也说上一条。许多人说教育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生产”的对象是人,而工厂或农村生产的对象是产品,是稻米、大豆或者彩电、冰箱之类。或者说,各自的产品不同。然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呢?不就是对象或产品不同吗?不也同样是生产、是工作吗?似乎也同。所以,这种说法似乎还不那样透彻,似乎还可有进一步的探讨。教师劳动的对象或“产品”是人,工人农民劳动的产品是物,一则为人,一则为物。物是完全被劳动者所决定的,而人则不完全被劳动者所决定。这还不够,人,学生,“产品”,他本身还参与劳动过…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劳动者本质上是“真人”,即把劳动融于生命经验的人。《庄子》通过记述劳动者的劳动故事阐明了它的劳动教育哲学,主要论及了劳动与道德、劳动与知识、劳动与身体、劳动与审美等几个基本范畴。《庄子》的劳动观为解读劳动思想史的流变提供了历史镜像。透过这种镜像,可以反观我国近70年劳动教育的变迁。《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的当代价值在于:劳动教育需要复归劳动本身、尊重儿童的劳动本性,才能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享有“自由意志”与“精神解放”,最终达成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性质,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在国民义务教育的范围内,提倡劳动教育和初步的技术教育,以培养驯服的、有技能的劳动者。在比较高级的学校,则加强培养从事脑力劳动的专门人才。实行以上这种两面性的政策,强调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巩固“劳心者治人”的社会制度,日本也不例外。 本文拟就日本中学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关键一环。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三重逻辑: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历经确立、曲折发展、重塑的过程是其历史遵循;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和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其理论指导;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建设一支契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其实践必然。厘清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于培育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 ,深刻阐述了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将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第一要务”的高度。这一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对于指导我们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工作是开发人的智慧、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教”与“学”在思想和感情上的双向交流,因而教学过程属于精神生产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一方面把前人长期累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计划、有系统地传  相似文献   

14.
扬弃异化劳动,追求劳动正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正义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劳动正义是劳动者的“应得”善和非劳动者的“应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劳动者的“配得”善和非劳动者的“配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劳动与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的统一,是人的劳动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和统一,是个体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共享的统一,是劳动部分正义、充分正义与完全正义的统一.是现实诉求和永恒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直  相似文献   

16.
钱亦石是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为培养未来社会的新经济生活的建设者.必须把教育、体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并说“这与杜威所鼓吹的职业教育是有区别的”。他认为,杜威要培养“所谓‘最有效率的职工’,不待言,就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劳动者。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旨趣.却是企图从中养成新经济生活的建设者”。他还强调真正的生产教育,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即从事机器生产的教育,是“以非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细胞,“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生产是一个系统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实体性层次。这是指存在于生产过程的物质实体。生产的这个层次就是生产力,包括生产的主体和客体。生产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生产的客体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第二个层次,属性层次。这是指生产活动的属性。生产活动的属性是生产方式,经典著作家就是把“生产的性质和方式”放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②生产活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在提高素质方面的作用银川一中王咏梅一个高素质的人,是一个具有健康心理和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良好思想品德的人,也应该是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人们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科学发明,还是从事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乃至工农业的生产,都是以一个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要想迅速有效地振兴固原地区的经济,就要有现代化的生产力。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生产资料只有和劳动者结合,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产品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由劳动者的智力决定的,并通过劳动者的技能来实现,现有人口的技术程度始终是整个生产的先决条件。从生产的角度来说,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主体,是物质生产的要素。固原地区人口素质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起源于劳动的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在我国被普遍承认已四十余年。这个观点对教育的社会性作了肯定,无疑是有其理论建设意义的。但是,目前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这种笼统的概念化的说明。稍加深究,便觉得这种说法含糊。首先,说教育起源于劳动,其立足点全在于劳动经验的“传递”。例如:“制造工具并在集体中参加生产劳动,一定要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掌握生产知识技能的。由于这些品质都不是从儿童天赋中自然成长起来的,是须从学习中获得的。原始的人类遂有目的,有意识地向青年一代传授生产斗争经验。……”无论“起源于生产劳动与生活的需要”也好,或“起源于非生物经验的传递”也好,都是起源于“经验传递”。但是,教育本身便是以“经验传递”为显著特征的。因此,说教育起源于劳动无异于说教育起源于教育。其次,教育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是性质迥异的两个问题,但起源都归结为一。人类起源于劳动,音乐、审美、教育……等等起源于劳动。可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起源。那么,教育的特殊起源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