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雪莹  刘珊  陈洪侃  步一 《情报杂志》2024,(5):167-175+166
[研究目的]当前借助引文关系开展知识流动规律分析的研究已经十分常见,但对于知识的融合与扩散过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从复杂网络视角分析中美学者所创造知识的流动规律有助于厘清两地的科学生产力及知识流动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引用关系构建知识融合级联网络和知识扩散级联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网络数量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和级联网络国别等特征维度对中美知识融合网络和知识扩散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纯美国学者组发表文献不论是知识融合级联网络还是知识扩散级联网络规模均更大,形成的知识融合级联网络密度、接近中心性和PageRank平均数更大。物理学相比于社会学,其文献的知识融合级联网络和知识扩散级联网络呈现更加稠密、节点联系更加紧密、中心性更强的结构。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知识融合与知识扩散的认识,加深对中美两国科研生产力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孙冰  毛鸿影  康敏 《现代情报》2018,38(6):144-156
[目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全方位描述和揭示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创新扩散相关文献作为样本数据,应用CiteSpace Ⅲ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时空分布、重点国家网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被引等知识图谱,进而分析创新扩散领域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和热点领域。[结果/讨论]研究发现:中国和美国在创新扩散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采用Bass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对新产品销量进行预测,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从微观层面采用模拟仿真方法来分析创新扩散的演化行为;创新扩散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创新技术的接受与采纳、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创新扩散动力、创新扩散模型及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以知识扩散为视角,探讨知识单元的学术价值形成机制,衡量知识单元粒度上的知识价值增量,为破除“以刊评文”的科研评价弊端提供方向。[方法/过程]首先,利用知识描述规则抽取学术文献中的知识单元;其次,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主体的知识结构描述方法,以及知识存量与流量的量化方法;然后,从知识主体的知识结构、知识存量、知识流量等客观可测维度,构建知识扩散视域下知识单元的学术价值形成机制;最后,将知识单元在知识扩散网络中的相互影响关系融入其学术价值计算过程中,并结合知识单元在知识扩散网络中的具体位置对其学术价值加以调整。[结果/结论]文中方法实现了知识单元粒度上的知识价值定量研究,其测得的知识价值能够较好地体现知识单元在领域知识扩散中的实际作用,使知识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直接参与到学术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究生物医学领域技术方法使用的增长模式,揭示用于表征技术方法的术语所固有的概念特征对其知识增长模式的影响关系。[方法/过程]采用《医学主题词表》词表E05分支术语表征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方法知识,对PubMed 1975—2018年发表文献中的该类术语进行分析,对术语的词频变化曲线进行函数拟合,揭示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检验和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探究了概念类别多样性、内涵多样性、概念专指度3个概念特征层面对技术方法知识增长模式的影响关系。[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方法知识呈现出倒U形、正U形、指数递增形、指数递减形、线性递增形、线性递减形6种增长模式;3个概念特征都会对领域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模式产生显著影响,与生物医学领域生命健康、疾病治疗、改善医疗保健等根本研究问题相关的技术方法更可能受到持续关注和使用。概念特征的引入考虑了领域背景以及术语间的语义关联关系,从内在视角解释了领域内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当前各学科领域文献增长迅速,迫切需要以面向“问题解决”的思路,从大量科技文献中抽取出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及其解决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领域知识演化研究。[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可应用于实践的低成本领域实体关系抽取方案:依托词嵌入类比的思想,仅从领域知识资源中提取的少量实体关系对作为基准即可实现关系分类。[结果/结论]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集上使用基于词嵌入类比方案的集成模型,抽取解决关系、问题层级关系、方法层级关系的F1值分别为82.33,81.49,74.81。最后,将集成模型应用于全量数据抽取实体关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示了面向问题解决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基于早期施引文献与科学论文的知识关联对科学论文扩散效果进行预测,有助于从价值反馈角度前瞻性识别高影响力学术论文,为科研人员建立科学研究成果早期学术影响力评估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测度早期施引文献与目标科学论文在主题、期刊和作者3个层面的关联程度,采用线性回归与负二项回归模型,挖掘3种类型的知识关联度与目标科学论文扩散效果(即扩散速度、广度和强度)的内在关联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对科学论文的扩散效果进行预测,剖析3类知识关联特征在预测任务中的重要性排序。[结果/结论]神经科学领域的实证分析显示,主题关联与目标科学论文的扩散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扩散广度和扩散强度呈倒U型关系;期刊关联会抑制目标科学论文的扩散速度,但能够正向影响其扩散强度与扩散广度;作者关联仅对扩散强度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基于主题关联与期刊关联可以实现对科学论文扩散速度的有效预测,但难以预测扩散广度和扩散强度。随机森林模型在扩散速度预测中性能最佳,主题关联特征的重要性高于期刊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技术的知识网络层次结构以及不同层次技术知识的复杂度,对于揭示知识网络的微观形态和分析拥有不同知识结构创新主体的技术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方法/过程]以美国USPTO专利数据库中Energy Conservation领域的专利数据为例,构建技术的知识—知识网络(Knowledge-Knowledge Network,KKN)和知识—地理二模网络(Knowledge-Geography Network,KGN),基于K-core分解方法对KKN进行层次解析,获得知识网络的基础层、中间层、细节层三层微观知识结构,利用基于反射机制的知识复杂度测度模型(Knowledge Complexity Model,KCM)探究KKN中各层技术知识的复杂度,并分析不同城市在该领域所表现出的技术竞争优势。[结果/结论]知识复杂度能够反映知识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和被复制、模仿的难易程度,且随着该领域技术创新发展而逐渐提高。知识网络基础层代表着一个领域核心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空间覆盖率和较低知识复杂度;中间层和细节层代表一个领域微观知识结构,具有相对较低的空间覆盖率和较高的知识复杂度,是挖掘一个领域新兴技术的关键层次。城市拥有更多中间层和细节层知识往往更具有较明显的技术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2 360篇医学信息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医学信息学文献的年度分布、主要刊发期刊或会议、主要发表国家和机构[1];利用CiteSpace对医学信息学文献进行共被引文献、共被引作者和共被引期刊分析,研究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研究热点,归纳国际医学信息学研究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科研人员摄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不论信息如何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抓住知识基因的进化过程(科技创新路径)寻找有价值知识,极大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方法/过程]在前期充分辨析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基础上,根据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特征将科技文献知识基因分为通用知识基因与特定知识基因两种类型。提出利用知识基因表征科技创新路径的节点,根据知识流动的特点,将科技创新路径划分为基于知识基因扩散与知识基因流动的科技创新路径。通过计算知识基因之间遗传或变异的关系,嫁接引用路径构建出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并通过知识基因间的连线实现可视化表达。[结果/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实验证明,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能够从科技文献核心知识价值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直观地展示出科技创新发展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生物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医疗卫生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使用文献定量分析以及绘制知识图谱的方法将医学信息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出该学科的发展路径和研究热点,并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时间在延续,知识在传递,学术在创新。数据环境下,从细粒度视角对文献内容进行探析,旨在帮助科研人员在信息浪潮中准确、高效、智能地获取有用信息。[方法/过程]文章以知识基因作为文献组织节点,在知识基因遗传与变异的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智慧文献服务模式,对未来智慧文献服务从智慧文献检索、智能文献挖掘以及智慧文献推送三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考。[结果/结论]从仿生学角度提出知识基因视角下的文献细粒度表达方式为未来智慧文献服务提供了新方案,智慧学术溯源、文本智慧生成以及文献智慧推送三种代表性智慧文献服务应用将对推动智慧文献服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侯玥然  闵超 《情报科学》2021,39(9):42-49
【目的/意义】从微观层面研究科学文献中的知识扩散过程,对深入理解科学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以“知识基因”作为文献中知识片段的具象刻画,以“本体(ontology)”研究领域为对象,采用一种基于 引用过程的知识基因提取方法提取科学文献中的知识基因,并从知识基因、文献、学科三个层面,由微观到宏观探 讨了知识的产生、扩散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知识基因间的扩散能力差距不断拉大,新产生 的知识基因在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文献间的知识基因含量和知识基因扩散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涉及“本 体”研究的核心学科之间,存在以计算机科学为中心和以生物工程学、应用微生物学为中心的两个知识基因扩散特 征相异的集团。【创新/局限】将观测知识扩散的视角下移至知识基因,从一种更精确的微观角度追踪知识扩散和知 识体系构建过程。但目前的研究尚未涉及文法、结构等隐形知识基因的形成与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近年来,科技文献资源呈爆炸性增长,海量科技文献中依旧存在大量非结构化摘要。非结构化摘要一方面不利于学者阅读与理解;另一方面不利于对摘要内部信息进行知识的自动化抽取和相应的检索。研究科技文献非结构化摘要的知识表示模型及其自动化抽取方法,对学者快速阅读和机器自动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科技文献非结构化摘要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元本体理论,构建了一个面向科技文献非结构化摘要的知识元本体模型。通过分析非结构化摘要的写作特征,将文本按句子级划分为目的、方法、结果或结论三个要素,统计每个要素句中的线索词、句型和位置,建立相关规则库,根据本体模型和规则库构建相关抽取算法。最后,下载《计算机技术与发展》中的部分文献进行实验。[结果/结论]通过增加句型集和线索词集,完善了非结构化摘要的要素,构建了非结构化摘要知识元本体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对非结构化摘要中的知识元进行抽取。[局限]实验的不足之处是需要人工对摘要中的句型和线索词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究问答学习社区的互动机制,拓展问答社区知识传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促进社区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元胞自动机理论为指导,以促进社区的知识传播为研究目标,构建了以知识主体的交互行为、社区文章内容、社区互动机制为基础分析框架的交互式知识传播模型,来对社区中知识传播问题进行动态演化分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主体交互行为和知识转移机制会正向促进知识的扩散,知识转移能力越强,传播效率越高,从而越有助于知识的传播,而知识内容对知识扩散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谦  朱锐芳 《情报科学》2020,38(5):65-72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作为外部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知识水平增长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定义了多维邻近创新网络,并将邻近性因素纳入扩散函数,建立了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知识扩散的过程模型,探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多维邻近性对知识增长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构建的知识扩散机制在真实网络中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的平均知识水平呈S形曲线演化规律;地理邻近因素在产业发展初期对网络中知识扩散发挥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是网络中知识增长的核心因素;网络中知识扩散受社会邻近性影响最小,但时间持续最长。  相似文献   

16.
张理  魏奇锋  顾新 《现代情报》2009,40(2):122-131
[目的/意义] 面向科研合作网络中的学术社群,提出基于合作者吸收能力的知识扩散种子选择方法,以提升社群知识扩散效率,促进社群成员知识吸收。[方法/过程] 运用R软件完成仿真实验。基于斯坦福大型网络数据集(SNAP)的真实科研合作网络数据,运用社团检测算法"WalkTrap"检测出学术社群。将各学术社群中合作对象吸收能力总和最大的节点作为各社群的知识扩散种子,基于此,在各社群内部实施知识扩散仿真实验,并用其余4种基于网络中心性的方法与本文方法作对比。[结果/结论] 基于合作者吸收能力的种子选择方法,在网络整体知识水平、知识水平分布均匀性与扩散初期的知识增长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其它4种方法,且节点吸收能力差异越大,这种优势就越突出。节点平均吸收能力越强或网络中节点平均度越大,知识扩散效率受种子选择方法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7.
沈波  廖书剑 《情报探索》2020,(1):127-134
[目的/意义]旨在为我国知识付费研究提供主题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知识流动性特征,对知识付费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来源期刊中与知识付费相关的527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借助CiteSpace V绘制知识图谱,对知识付费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我国知识付费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文献爆炸增长的起步阶段,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数字出版、知识付费理论、知识付费平台、用户付费行为与意愿四个方面。用户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知识付费服务的测度问题是两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18.
科研创新网络中知识扩散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资本视角来看,创新网络中知识扩散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交换,网络中的知识扩散受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位势的影响。研究从微观视角切入,探讨科研网络中的知识主体对其知识扩散的动态影响机制。选取度中心度、Bonacich Power中心度、效率结构洞、中介中心度四种SNA算法,从知识的多样性、传递路径的非确定性和平行复制三个属性对比各SNA算法所暗含的知识扩散特征,对科研网络中知识扩散机制提出假设,选取国内知识管理领域发表于1998-2011年的CSSCI数据,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生存分析模型,研究各SNA算法对该领域知识扩散演化机制的解释程度。研究发现占据"结构洞"位置和度数中心度高的权威个体在知识管理领域知识扩散中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该领域主要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平行复制和不同团队间的知识多样化融合来实现知识的扩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文章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以期探索学科知识流动结构变化及演进态势,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文章以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结构信息为基础,采用10项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指标分别对无权和加权知识扩散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并将各指标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无权RA指标和加权AA指标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态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不同指标的预测精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动态变化;在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弱连接效应;不同链路预测指标在无权和加权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