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包括课前互动:了解需求、贴近学生;课中互动:活动体验、交流分享;课后互动:主动评价、完善教学等。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导学生激发自我潜能,完善人格,关注生命发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生命教育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建构转变课程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在教学中感受生命等教育路径,以期实现富有生命内涵的育人与助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堂辫论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尝试;它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拙,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是优质的潜课程;它通过辩论准备--课堂实施--反思深化等阶段,将大学生认知、情感和体验有机统--起来去动态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过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授—受"教育模式偏重于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效果不佳。本研究转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技能传授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以人为本,使课堂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体验式教学实践,提炼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交流分享—总结提升"、"迁移应用—实践升华"、"互动体验式"教学三环节。实践表明,互动体验式教学的确有益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也能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由传统的"我讲你听"转为"你练我看"的演练体验式教学和由传统的"我讲你听"转为"你做我听"互动体验式教学的两种体验式教学实施途径,让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由学生被动接受改为学生的主动体验,从而提高教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洞悉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基础,把情感体验融入课程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互动,营造氛围;采用自我剖析型作业,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延 《教育与职业》2012,(33):135-136
高职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二十人左右小班为教学单位,以专用教室为教学环境,以过程化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引导、促动,对教学内容总结、提升,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获得体验、感悟和成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具备实践性与体验性教育课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以及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将体验式教学方式运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需要构建可操作性、针对性的课堂流程,利用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换位进一步地体验与感悟角色,让学生心理感受与体验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最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教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教学是近些年国内外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法。把参与式教学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有重要意义。参与式教学能摆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两层皮”,有利于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参与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有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以及网络参与式教学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理论与体验、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心理测验、团体辅导、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受学生普遍欢迎、易于接受与反馈的补充教学形式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是在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音乐教育的手段,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对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手段,培育高素质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涵分析入手,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经验,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球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与信息技术交融的前沿,用新生研讨课的形式开设这门课程,通过小班化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研讨,有助于学生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地球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课程学习。本文介绍了数字地球新生研讨课的开设背景、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8个研讨的热点主题、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课程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在大学里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公共课,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心理学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一场彻底地改革,改变静态模式教学效果欠佳的局面,创建有利于学生动态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在此笔者谈一些多年的教学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发展性咨询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采用课堂实验法,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对实验组采用发展性咨询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对对照组则采用原有的填鸭式心理健康教育课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学生对课程价值、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实际助益四个方面的反馈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填鸭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相比,发展性咨询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方法和途径尽管多种多样,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始终是课堂教学。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建构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心理健康课堂,是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心理健康课堂需定位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开发与培养,具备追求积极的课堂价值取向,活动导向的课堂教学思维,直通生活的课堂教学内容,正向多元的课堂反馈机制的课堂特质。  相似文献   

16.
从新工科教育所要解决的三大挑战出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二级学科轮机工程的新工科建设指导下,分析了轮机工程专业基础课在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性,剖析了学生知识量拓展不足、教材通用性差、课程模式单一等问题.结合大连海事大学轮机新工科课程改革实践提出"多点交互知识导入、主动求知的虚拟现实实践、去中心化考核的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强实践性的特点,在充分分析大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云班课+微信”的“轻直播+”在线教学平台,并以本科工程教育中符合“三个是否”界定标准下的工程体验为核心进行了教学过程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在线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内容安排、授课方式、互动反馈以及听课感受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较高,课程的在线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者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互动教学理念,这为推动互动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增进高校师生的情感交流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大班授课的现实,辩答式互动教学、案例式互动教学和体验式互动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全球化历史语境中,高等院校教师如何透过大学生的文化心理观来界定、梳理与解读其求知欲,从而有目的地带着种种问题意识进行有效性的乃至新颖性的课堂教学,对营造或培养更高层次的现代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诚然,良好的师生课堂互动教学是现代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品质,更重要的则是产生深远的启示、影响及价值。因此,该论题将立足于三大问题面向学生进行别开生面的阐释:"追求优越",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心理导引",教师课堂教学践行的新思路;"乐教"与"乐学",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reports on 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 where peer instruction was used instead of traditional lectures in a calculus course for first-year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is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on two occasions: early and late in the cours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an inductive content analysis. The findings comprise thre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ways to experience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calculus: (1) enthusiasm, (2) nuanced skepticism and (3) aversion. The categories differed regarding emotional reactions to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learning,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experiences of meaningfulness. Many students expresse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with peer instruction and noted that the method gave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feedback on what students have difficulties with. These students perceived that they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learning. Other students experienced that peer instruction had 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eferred a mix between traditional lectures and peer instruction sessions. They seemed to believe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learning. Some students expressed an aversion for peer instruction and the method seemed to challenge their beliefs of how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est conducted. Our study illustrates tha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even though based on research on student learning, do not benefit all students. One of the major obstacles seems to be that students’ underlying beliefs regar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y be counterproductive to the ideas behind the educational initiative. We suggest that beliefs regar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 to be addressed when introducing new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