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九隆神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著名神话之一。被许多重要文献所记录,有各种版本,并被多种学科研究、引用,成为一个经典的永远不老的神话。通过对九隆神话研究各领域成果进行介绍和梳理,做出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空间,为九隆神话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尊龙崇龙是我国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特有文化现象,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哀牢地区广为流传的关于氏族起源的感龙神话,在汉族地区也广泛流传着各种感龙神话。本文就二者的异同及其内在的流源关系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让民间讲述者和听众都感到真实和亲切。从叙事视角研究九隆神话,能够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六祖分支"与"九隆神话"是彝族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两个传说。"六祖分支"发生在大约2500多年前彝族主体阿普笃慕部落在云南东川洛尼山分支发展的故事;"九隆神话"则是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的两汉交替时期云南哀牢夷(彝)初始王九隆的故事。"六祖分支"和"九隆神话"这两个重要传说,说明了彝族先民开拓进取与奋力发展的精神以及彝族文明史的悠久,反映了彝族与汉族乃至整个华夏民族一样,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5.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有着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着哀牢夷先民们的原始思维。研究九隆神话的叙事功能,能够确切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九隆神话作为云南较为古老的神话之一,被擢升为哀牢国神话,之后又被采借为南诏、大理国开国神话,表现了九隆神话与哀牢文化、龙文化、王权、南诏、大理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整合,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九隆神话起到了文化过渡与衔接的作用,成为立体、多维之文化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各种文化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以九隆神话为主轴,粘合了民间信仰、社会形态、政治话语等多种文化要素为一体的九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九隆神话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话,一直不绝于史。在与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民间传说中九隆神话版本,这些版本的九隆神话的变异,较文献记载中的文本体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九隆神话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时期的历史产物,是古代哀牢民族的始祖神话。当下,九隆神话的保护现状主要呈现为三种状态:一是以文献记录的形式和口头传承的方式得以保护;二是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及文化产业开发的途径加以保护;三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方式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九隆神话多学科价值皆备,是深蕴于哀牢民族心灵中的集体记忆。九隆神话在《哀牢传》、《华阳国志》、《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且散见于哀牢后裔活形态生活之中。今有《九隆神话研究》一书出版,以多学科的视角对九隆神话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和观点上皆有所获,弥补了九隆神话研究一直以来无专著,仅以单篇论述为主的完整性不足、宏观和微观视野结合欠缺的研究缺憾。现为著作推介和促进学术再探讨之目的,对《九隆神话研究》进行略加述评,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九隆神话反映了原始先民朴素的语言观,情感隐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思维模式。透过九隆神话话语分析,可以发现氏族制度、祖先情结、男权至上、异姓婚姻是其隐喻思维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河南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化因子的融合;多神话与传说的并存;原生神话超强的生命力与再生力;地域性与超地域性;神话与传说的相互生成;神话演变过程中的非逻辑性与超时代性。研究河南神话的意义在于:神话对古史的反证作用;弥补中国神话之缺;通过神话异发掘新的神话;窥视中国古典神话流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盘瓠神话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研究盘瓠神话,对于认识我国古代民族的社会生活、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代汉文献中记载的盘瓠神话以及湘西地区民间盘瓠神话的研究分析,以探讨神话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神话”概念的厘清是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中一大关键问题。对于“神话”概念的认知必须紧扣“神圣性与真实性”的基本限定,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学术话语进行有机衔接,也有利于选择适切的中国神话传说的具体材料和相关论题在中国文化的具体语境中展开论述。其中,神话与仪式、传说、故事等相关概念的区分也是进行神话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Evaluations of widely used computer simulators identify a number of technic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simulator's success. But investigations have ignored two unobtrusiv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myth and ritual. Myths are commonly held beliefs that maintain social solidarity and reduce ambiguity. Rituals serve a similar function, but they involve actions in addition to words. This paper uses examples of common myths and rituals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s. A brief review of widely used cost simulation model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ir evaluation follows. The discussion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myth and ritual in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computer simul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行仁爱思想,以史官和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学者们开始了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力改造:以虚构远古历史宣扬以德治国、安民利民的仁政理想,以重塑神话人物树立天下为公、爱民如子的仁君典范,以善恶之争彰显天命无常、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于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被重新编写,神话人物被重新塑造,神话阵营被重新划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在这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时代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仁爱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questions commonly held beliefs about training as a component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solutions. Rather than being based 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upport, many beliefs about training are based on little more than myth. Part 1 of this article presents myth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and myths about determining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fails when the performance problem is caused by something other than a lack of knowledge or skill. And it is compromised when we fail to include only the essential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朱熹在《诗集传》中将《郑风》的情诗视为“淫奔之诗” ,但从内容上看 ,这部份诗并无“淫奔”迹象。朱熹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的“郑声淫” ,但孔子的原意不是指“郑声”的淫荡 ,而是指郑国音乐细而高的特点 ,“淫”字不是内容上的淫秽 ,而是就音乐形式不合传统“雅乐”的标准而言。“郑诗淫”之说实质上表现了身为理学家、文学家的朱熹在研究《诗经》时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许多民族中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神话主题.文章尝试把景颇族神话<女人为什么兴嫁给男人>与彝族神话<搓日阿补征服女儿国>进行比较.一方面,两则神话的主题和功能是相同的,它们都强调了现状的合理性从而维护了氏族社会内部的稳定;另一方面,两则神话的结构不一致,内容和叙事深度也有所不同.神话不能当作信使,但是,它却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并在群体内部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洪水神话在中国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它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地了解国际上对这个故事搜集和研究的情况,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考察洪水神话在国外的发现经过,以及地中海、印度、东南亚、美洲印地安入等不同洪水神话故事圈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可以发现,这些神话与中国的同类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我们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商伯(阏伯)本为中国上古神话帝俊的儿子,因发祥于商,所以称为商伯.商伯神话被历史化之后,商伯也变成了历史人物,但商伯盗火神话与传说却流传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地区.商伯神话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火神话的空白,同时对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反证作用,并且为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