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的优质资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硬件基础。针对目前本科实验教学大型仪器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生化实验室提出了提高本科实验教学大型仪器使用效益的五大举措:加强大型仪器购置论证工作、把大型仪器使用技能培训纳入实验教学、开发大型仪器使用新功能、促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和细化大型仪器使用管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建议可以有效盘活大型仪器资源,提高教学用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同时,就实验室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是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结合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教学比重、强化仪器操作培训、募集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及维修资金和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对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不能完全对本科生开放的原因,探索了大型仪器设备对本科实验教学开放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本科生仪器分析选修课,大型仪器设备对本科实验教学开放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这一做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阶段国内有代表性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方法和大型仪器设备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现状,从"双一流"的独特视野,基于思想转变、制度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建议,为更好地解决现有问题,实现共享平台健康发展提供参考。该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对实现更高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目标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型仪器设备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衡量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本文阐述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对我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措施情况介绍,旨在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计划、论证、采购、共享全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应用与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双一流"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深度开放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构建校级共享平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网络预约—软硬件联动—自主测试—远程管理"全方位开放的管理运行模式;发挥分析测试公共平台的引导作用,进而在本科生中开设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并配合独立设课的大型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和其他本科生创新实践,拓展本科生的科学视野与分析方法手段,为突破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层次的瓶颈,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提升的最佳模式,在国内外高校已形成共识。中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经过30多年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面临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著名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科覆盖面、加强学科交叉,在管理和运行上实行全成本核算、全方位开放,在服务方式上培训用户上机、开展研究方法的探讨等,使平台服务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扩展,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虽然国情与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的改革和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加强大型仪器平台管理创新对资源共享十分重要。在大型仪器统筹规划集中建设和管理、抓质量促效益、加强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以收费为杠杆保障平台的运行等方面作了一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大型仪器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条件,如何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是高校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广西大学从大型仪器实验平台优化整合、智能化开放共享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进行改革与实践。针对当前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提高实验人员技术水平、完善考评机制、共享平台硬件升级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高校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谈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建信息化开放共享平台、管理体制建设、激励制度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建设、扩大对外服务范围等方面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的各项实践工作,以期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仪器管理体制,推动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山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直接管理的中小型教学设备着手,利用现代化预约管理系统,通过建设使用公平公正的开放式本科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示范效应,在逐步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将学院大部分大型科研设备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学院绝大部分大型设备充分共享,并就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何推进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其管理模式等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平台。通过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人员和实验主讲教师的责任意识。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训练项目以及参与学科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师水平、以学生为本、加强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忽视的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环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方向),建立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队伍、科研项目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综合优势,构建学生科研与工程实践体系,强化教学与科研结合,上述举措完善了学校本科生实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了在就业和深造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大型仪器设备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在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实验教学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教育实践为例,阐述了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及成效。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实验教学理念、体系、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科学规划和精心实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室队伍建设为根本,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工程实践平台,引入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创新成果丰富.  相似文献   

16.
PBL-NAI教学模式在《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工程设备》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针对《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两多两难"的问题,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网络结合起来,构建问题式网络辅助教学(PBL-NAI)平台,并将这种以课堂讲授为主、网络研习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运用到《生物工程设备》教学过程中,着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出现,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验创新技能培养需要和当代大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本文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水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对软件资源、信息化设备、实验课程资源等的整合,组建了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近几年的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实验上课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问题,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便捷,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内容和更为灵活的实践形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效率、实验教学模式、实验管理和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大型仪器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农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管理制度建设、管理人员培训、仪器的开放管理以及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四个方面探讨了管好用好大型仪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挥大型设备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大型设备的开放共享,切实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益,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在完善机构设置、优质资源配置规划、建设信息化平台、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并逐步付诸于实施。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对改善大型设备运行条件、拓展大型设备共享开放程度、提升大型设备使用效益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