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小鼠心脏形态结构、功能及心室肌微小RNAs(micro RNAs,miRNAs)的影响,研究关健miRNA在心脏对运动适应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8周有氧运动训练组,每组各10只。有氧运动训练组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无负重有氧训练,每周训练5天,前5周,每天早上固定时间运动1次,后3周每天在早上和晚上固定时间分别运动1次;第1周每次运动时间为30min,随后每周增加10min直至90min。有氧运动训练完成后,首先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全部小鼠心脏各项形态学和功能学指标,随后将小鼠颈椎脱位猝死取心肌组织,使用基因芯片扫描两组差异表达的miRNAs,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miRNA-1,-133a,-29和-30c4个关键差异表达的miRNA,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氧运动训练明显提高了小鼠心室内径、心壁厚度和功能学指标Ratio E/A,提示运动诱导小鼠心脏生理性肥大,增加了心室顺应性;与安静对照组相比,8周有氧运动训练后小鼠心肌组织中miRNA-1和-133a显著下降(P<0.05),而miRNA-29和-30c则显著升高(P<0.05);同时有氧运动训练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T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训练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iRNA-30c表达量与CTGF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818,P=0.004)。结论:有氧运动训练通过增加心室肌组织中miRNA-30c的表达量,抑制心肌组织中CTGF的表达和浓度,从而提高运动引起心脏生理性肥大过程中心室顺应性,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正常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有氧训练对雌性去卵巢小鼠海马区ChAT、AChE、nACh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 只8 周龄雌性C57BL/6/Bkl 小鼠分为3 组,假 手术安静组(Sham,n=8)、去卵巢安静组(OVX,n=8)、去卵巢运动组(OVX+EX,n=8)。对OVX+EX 组进行8 周有氧训练(40 min/ 次,5 天/ 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分析ChAT、AChE、nAChRmRNA 的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 组和OVX+EX 组ChAT、AChE、nAChRmRNA 表达均下降(P<0.01);与OVX 组比较OVX+EX 组ChAT、nAChR mRNA 表达上升(P<0.01),AChE mRNA 表达下降(P<0.05)。结论:小鼠去卵巢后ChAT、AChE、nAChR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有氧训练通过上调去卵巢小鼠海马组织中的ChAT、nAChR和下调AChE,增强其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2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模式的搏击操运动与同等剂量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模式的跑步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比较分析,评价搏击操运动作为一种HIIT模式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成分影响的有效性。【方法】以30名肥胖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体重为匹配变量分为2组,MICT组和HIIT组,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MICT组每周进行6天,每天32min跑步运动,运动强度为60-75%HRpeak。HIIT组每周进行6天,每天4次4min的搏击操运动,间歇期为2min的完全休息,每天运动时间为16min。运动强度为85-95%HRpeak。研究指标包括体重、BMI、WHR,脂肪质量、FMI、BF%、肌肉质量和LMI。【结果】(1)与干预前相比,MICT组和HIIT组肥胖男大学生干预后体重(p<0.01,p<0.01)、BMI(p<0.01,p<0.01)、WHR(p<0.01,p<0.01)、脂肪质量(p<0.01,p<0.01)、BF%(p<0.01,p<0.01)、FMI(p<0.01,p<0....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广东省5名优秀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5周无氧阈强度的训练手段(10km×3-4组等)对50km团体项目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寻找此强度下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训练监控方法在此训练中的应用。方法: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测试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及相关指标、分析出无氧阈及其对应心率数值,同时将心率表结合测试的无氧阈心率及最大摄氧量心率综合运用监控训练完成情况。每周一晨测试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清睾酮(T)。结果:经5周冬训后,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变化,无氧阈心率明显升高(P〈0.05),运动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第3、4周Hb、T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CK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第3周BU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3周与2周相比,Hb明显下降,CK、BU明显升高(P〈0.01);4周与3周相比,Hb明显回升,BU明显下降(P〈0.05);5周与4周相比,Hb明显升高,CK明显下降,T明显回升(P〈0.01)。结论:5周无氧阈强度的训练手段(10km×3-4组等),可以明显提高50km团体的有氧代谢能力;身体机能变化趋势与运动负荷的变化趋势相同,训练强度较大,但机体能够承受,训练量还有提升空间;心率表和无氧阈心率及最大摄氧量心率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监控训练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5.
赵永才 《体育科学》2012,32(6):62-68,73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对小鼠心脏形态结构及心肌微小RNA(miRNA)的影响,了解miRNA在运动性心脏肥大发生过程中基因转录后的调节作用。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为安静对照组(C组)、一次性力竭运动组(E组)和8周耐力训练组(T组)。E组进行一次力竭性游泳运动;T组进行8周游泳训练,每周训练5天,前5周,每晚运动1次,后3周每天运动两次,间隔6h;第1周30min开始训练,每周增加10min直至90min,最后2周均维持在90min。最后1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训练结束后48hT组取心肌,C组和力竭后的E组取心肌,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1、133、208a、499。结果:T组游泳训练明显提高了心室内径和心壁厚度,运动诱导产生心脏肥大。E组miRNA-1、miRNA-133a、miRNA-208a、miRNA-499表达全部显著性高于C组(P<0.01);T组不同miRNA表达有差异,与C组比较,miRNA-1、133a经历8周训练后显著性下降(P<0.01),而miRNA-208a显著性提高(P<0.05),但提高幅度不及力竭性运动。而T组miRNA-499相比C组升高并不显著。结论:8周游泳耐力训练可以诱导C57BL/6小鼠心肌肥大,力竭性游泳运动能提高miRNA表达,而耐力训练降低miRNA-1、133a表达同时提高了miRNA-208a、499的调节通路,miRNA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心脏重塑的适应过程,有利于心肌肥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过16周有氧训练,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小鼠心肌及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脂质的变化,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运动应激时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36只雌性KM小鼠随即分成有氧训练组(E组)、运动应激组(0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E组经过16周有氧训练后与0组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实验,测定力竭运动后心肌和血清中MDA、SOD、CAT、T—AOC、CK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经过力竭运动后心肌SOD、CAT、T—AOC含量,E组与0组相比增加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16周的有氧训练后,小鼠对运动应激引起的氧化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小鼠的心脏组织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程度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周龄组耐力训练对心肌代谢酶的影响,探讨耐力训练对心肌代谢酶产生最佳刺激的适宜年龄。方法:有氧训练以2%体重的负重负荷进行游泳60min/次,训练8周后,休息一天,用4%戊巴比妥那麻醉致死,取心肌分别用作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横切面)。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结果:经过8周耐力训练后各周龄训练组小鼠心肌的SDH的的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8周耐力训练后,心肌SDH均以3W组小鼠变化最为明显,提示如果要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早期训练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将16名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成CWT组和对照组(CON),每组8名。两组运动员均参与两周体能训练,每节训练课后分别采用CWT或静态休息作为整理活动,其间动态检测运动员的主观疲劳度、运动能力和代谢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恢复情况。结果:在主观感觉上,CWT组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下一周周一上午训练前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两组运动员经过周末休息后肌肉酸痛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改善(P<0.05);在运动能力上,CWT组静蹲成绩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明显优于CON组(P<0.05),两周训练结束后即刻立定跳远成绩明显优于CON组(P<0.05);经过周末休息后,CWT组立定跳远与静蹲成绩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机体代谢水平上,随着两周大运动量训练,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周训练后,CWT组血清尿素氮(BUN)浓度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CWT能缓解羽毛球男子运动员连续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能延缓立定跳远和静蹲能力的下降,可能降低体内蛋白分解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住低训对小鼠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9周龄雄性昆明小鼠32只进行6次,周、30分钟/次的适应性游泳训练1周,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NC)、低氧对照组(HC)、常氧训练组(NT)、低氧训练组(HT).NC组适应性游泳训练1周后,常规饲养不训练;HC组每天在自制的低氧舱内居住8个小时,其余时间常规饲养不训练;NT组每天不负重游泳1个小时,每周6次,共4周,常规饲养;HT组每天在低氧舱内居住8个小时(同HC组),低氧适应之后不负重游泳1个小时,每周6次,共4周.5周后.所有组剐的小鼠在进行最后一次力竭性游泳训练后即刻处死,取样测定心肌线粒体MDA含量,Mn-SOD,GSH-Px酶活性.结果:1)经过4周的实验,低氧训练组小鼠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显著低于常氧对照组(P<0.01);2)低氧训练组小鼠心肌线粒体Mn-SOD及GSH-Px活性与常氧对照组都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高住低训可有效提高小鼠心肌线粒体Mn-SOD,GSH-Px活性,提示可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负重爬梯训练对大鼠腓肠肌IGF-I,IGF-I Ea,MGF和MST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TG,training group)和对照组(CG,control group)。TG组采用尾部负重(负荷从体重的30%逐周增加至200%)爬梯训练模式,训练10周(3times/set,2sets/day,3days/week),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析大鼠腓肠肌IGF-I多肽、IGF-I Ea、MGF和MSTNmRNA基因表达。结果:10周训练后,相对CG组,IGF-I多肽和MGF mRNA在TG组腓肠肌的表达量上调(P<0.05),IGF-I Ea mRNA的表达量没有变化(P>0.05),MSTN mRNA的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负重爬梯抗阻训练可以通过上调IGF-I多肽、MGF mRNA和下调MSTN mRNA引起大鼠腓肠肌肌肉肥大,IGF-IEa mRNA对这一过程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肉碱及运动对超重小鼠心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给予3周高脂饮食建立超重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超重对照组(OC组)、超重肉碱组(OL组)、超重运动组(OE组)和超重运动结合肉碱组(OEL组)。OE和OEL组小鼠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6次/周;同时OL和OEL组小鼠补充L-肉碱。检测心肌H-FABP、PPARα蛋白表达量及FFA、肉碱含量。结果 OL和OEL组心肌肉碱含量较OC组升高;OE和OEL组心肌FFA含量均低于OC组,且OEL组低于OE组;OE和OEL组心肌H-FABP表达量较OC组升高;干预各组心肌PPARα的表达量均高于OC组,且OEL组高于OE组。结论 (1)有氧运动可上调心肌H-FABP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促进心肌对FFA的氧化利用。(2)L-肉碱的补充对超重小鼠心肌H-FABP的蛋白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3)运动结合L-肉碱降低心肌FFA含量的效果优于单纯运动,其机制与上调PPAR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坡跑对生长期和去卵巢小鼠骨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骨量的影响。方法:80 只 4 周龄 C57BL/6 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 1 周后随机分为安静组(C 组)、运动组(D 组)、安静去卵巢组(C+OVX 组)、运动去卵巢组(D+OVX 组)和安静假手术组(C+SHAM 组),每组 16 只。D 组和 D+OVX 组进行 8 周下坡跑训练,剩余 3 组不训练。最后 1 次训练结束 24 h 后,处死 C 组和 D 组小鼠;C+OVX 组和 D+OVX 组小鼠进行去卵巢手术,C+SHAM 组进行假手术,术后安静状态下喂养 6 周,静养结束后,处死这 3 组小鼠。结果:(1)8 周下坡跑训练结束后,小鼠骨中 COL1α1 mRNA 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和骨量增加有统计学意义;(2)去卵巢 6 周后,小鼠骨中 COL1α1 mRNA 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和骨量提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坡跑可能通过上调骨中 COL1α1 mRNA 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来改善骨组织形态结构和骨量,且这种作用在去卵巢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2周力竭跑台训练对心脏窦房结ClC-2型内向整流氯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一次力竭组(O组)、2周反复力竭组(R组),每组10只。C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O组大鼠在正常饲养2周后,进行1次跑台训练至力竭,R组每天进行1次跑台训练,训练时长为2周。训练组大鼠分别于运动后0 h及24 h取材,O组以O-0h和O-24h命名,R组以R-0h和R-24h命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ClC-2通道亚基ClC-2 mRNA及蛋白质表达,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通道电流密度。结果(1)R-0h及R-24h组ClC-2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C组及O-0h组(P<0.01)。(2)R-0h及R-24h组ICl,ir通道电流密度分别为-2.35±0.22p A/p F和-2.61±0.20 p A/p F,比较明显地低于C组及O-0h组的3.99±0.35p A/p F和3.50±0.20p A/p F(P<0.01)。结论 2周跑台训练可引起大鼠心脏窦房结细胞膜ClC-2型内向整流氯离子通道亚基ClC-2基因表达及电流密度减少,这可能成为运动引发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离子通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补充蜂胶黄酮对过度训练小鼠心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为延缓或消除运动性疲劳探索新的途径.方法:雄性KM小鼠40只,被随机分为灌喂水安静(A) 组、灌喂蜂胶黄酮安静(B) 组、灌喂水训练(C) 组和灌喂蜂胶黄酮训练(D) 组,训练组采用递增强度游泳训练.小鼠在适应性喂养1周及运动训练4周后,进行实验指标的测试.结果:高强度训练使小鼠心肌组织严重受损,而补充蜂胶黄酮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心肌组织抗氧化酶(SOD、CAT、GSH-Px)、能量代谢酶(CK、LDH、SDH)及ATP酶的活性(P<0.05),且可以降低心肌组织MDA的含量(P<0.05).结论: 蜂胶黄酮可以改善机体能量代谢, 延缓疲劳出现,对小鼠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给训练小鼠灌服蜂胶,观察蜂胶对训练小鼠红细胞形态、血浆及心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为蜂胶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KM小鼠3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训练+蜂胶组。三组小鼠每日上午均灌胃:安静组、训练组灌服蒸馏水;训练+蜂胶组按45mg/kg体重灌服蜂胶。训练组和训练+蜂胶组进行四周递增强度的游泳训练。结果:①4周游泳训练组小鼠与安静组相比,红细胞畸形率、心肌、血浆MDA含量显著增高,心肌、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②训练+蜂胶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心肌、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训练组,心肌、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GSH-Px、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训练组。结论:①经过4周游泳训练后,小鼠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运动能力下降。②在4周的游泳训练过程中,给小鼠灌服蜂胶,可以明显改善小鼠运动后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小鼠骨骼肌中内质网应激反应凋亡途径中CaN活性及m-Calpain、Caspase-1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影响。方法:24只3月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跑台运动组(E组)和爬梯运动组(R组),运动组小鼠各训练8周。通过DNA ladder实验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活性,以Real-time PCR法对m-Calpain、Caspase-12和Caspase-3等基因mRNA表达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与C组相比,E组和R组小鼠骨骼肌中CaN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2)与C组相比,E组和R组小鼠骨骼肌中m-Calpain和Caspase-12 mRNA表达的水平亦均显著提高(P<0.05);3)与C组相比,R组小鼠骨骼肌中Caspase-3 mRNA表达的水平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E组则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8周跑台和爬梯运动均能够引起骨骼肌中内质网应激反应,但并不能导致细胞凋亡的必然发生,且较之于其他两条经典凋亡途径,内质网应激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存在一定的弱势效应。  相似文献   

17.
潘燕  彭彦铭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1):38-40,43
探讨蜂胶黄酮对运动小鼠的抗疲劳效用。将507,健康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力竭即刻对照组(B1)、力竭即刻蜂胶黄酮组(C1)、力竭恢复对照组(B2)、力竭恢复蜂胶黄酮组(C2),每组10只。B、C组进行4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并于最后一次训练至力竭,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测定心肌细胞自由基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B组小鼠心肌自由基含量显著增高(P〈0.05),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C组小鼠心肌细胞自由基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且C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精神状态良好。结论:蜂胶黄酮可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提高机体耐力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出现及促进疲劳消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优秀攀岩运动员左右肘肘关节进行等速测试,探析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训练科学选材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优秀攀岩运动员屈伸峰力矩(PT)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屈伸峰力矩屈肌大于肘伸肌;最大功率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左右侧做功无明显差异,表明两侧肌力平衡;屈或伸的向心/离心(ECC/CON)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屈肌的向心/离心(ECC/CON)比值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负重爬梯训练对大鼠腓肠肌IGF-I,IGF-I Ea,MGF和MST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TG,training group)和对照组(CG,control group).TG组采用尾部负重(负荷从体重的30%逐周增加至200%)爬梯训练模式,训练10周(3times/set,2sets/day,3days/week),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析大鼠腓肠肌IGF-I多肽、IGF-I Ea、MGF和MSTN mRNA基因表达.结果:10周训练后,相对CG组,IGF-I多肽和MGF mRNA在TG组腓肠肌的表达量上调(P<0.05),IGF-I Ea mRNA的表达量没有变化(P>0.05),MSTN mRNA的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负重爬梯抗阻训练可以通过上调IGF-I多肽、MGF mRNA和下调MSTN mRNA引起大鼠腓肠肌肌肉肥大,IGF-IEa mRNA对这一过程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冀云肖  常芸 《体育科研》2012,33(4):25-29
目的:研究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NF-κB在基因与蛋白水平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应用RT-PCR和免疫荧光组化技术,从mRNA及蛋白水平研究大鼠心肌NF-κBp65的在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的分布及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膜及血管内膜,偶见于细胞核内,力竭运动后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膜和血管内膜。一次性力竭后6 h左心室NF-κB p65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2 h组、24 h组(P〈0.05);运动后即刻室间隔NF-κB p65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常显著高于12 h组、24 h(P〈0.01),运动后6 h非常显著高于12 h组(P〈0.01);运动后即刻右心室NF-κBp65蛋白含量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24 h组(P〈0.05),运动后6 h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总的NF-κBp65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h组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运动后12 h组显著低于即刻组和6 h组。一次性力竭即刻NF-κBp65mRNA含量显著高于一次性力竭24 h组(P〈0.05);6 h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组(P〈0.05);12 h显著高于24 h组(P〈0.05)。结论:一次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肌NF-κB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可介导一系列炎症反应对细胞造成损伤,构成运动性心肌微损伤中发生机制之一。一次力竭运动后心脏各部位改变存有一定差异,其中室间隔及右心室NF-κB蛋白含量升高速度快,以室间隔NF-κB蛋白峰值水平最高,且右心室NF-κB蛋白改变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