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舆论的群体极化一方面使得各方对议题更加关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相应的负面效应,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引导才能化解可能产生的危机。本文以近年来有关转基因的舆论极化事件为例,分析讨论了舆论极化给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活动带来的影响,并解构了参与网络互动的科研人员的网络关系结构。研究发现,在极化事件产生的一定时间内,科研人员对事件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以研究人员为主体的小众媒体中;科研人员中的意见领袖大多存在于科学界内部的网络中,其对于引导大众舆论的作用还有待观察和开发;从长远来看,事件的多次极化讨论可能会降低各方对相关议题的关注与参与程度,舆论场呈现出相对"沉默"的状态;最后,提出了促进科研人员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领域的拓展创新需要构筑联结新旧思维的桥梁,而科学隐喻就是人们借用始源域的相似性来诠释新目标域的迁移载体,可以推动新学科体系概念的创建和推理、提升科学共同体内部沟通以及公众理解科学的效率。本文阐述了科学隐喻的缘起与发展脉络、梳理了其科学创造与传播的功能及支撑这些功能的心理机制,辅之以案例进行论证说明,并对科学隐喻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最后以人工智能作为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揭晓该领域基础隐喻和子隐喻在推动公众理解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大众真正理解隐喻的认知工具性作用,以及潜移默化中对大众思维和理解科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理论的梳理和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认知在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隐喻在科学理论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吴娟 《新闻传播》2010,(4):26-27
科学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传播,对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个案,研究分析其传播特点,揭示其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新颖之处,以此探寻科学松鼠会对科学传播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传播不仅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必然途径,而且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由于媒体所具有的大众传播功能及优势,决定了其在科学传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特殊功能。本文通过梳理科学传播与媒体相关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媒体与科学传播的关联,试图理清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角色和功能,即主体角色、载体渠道和桥梁枢纽,并承担信息传播、原理解读、沟通分享以及舆论引导的功能,以期为提升包括媒体在内的国家整体科学传播能力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明确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共享的态度和意愿,探索影响科研人员数据共享的原因,发现有效促进科学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复用的方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影响因素,利用干预培训方法对科研人员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态度,找出有效促进科学数据共享的方法,最后给出有效提升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意愿的方案。[结果/结论]调查发现,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愿中存在邻避现象,参考已有研究中邻避现象的解决方法对科研人员进行干预活动,对比干预前后数据,干预后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感知风险降低,共享意愿提高,即邻避设施中的解决方法在科学数据共享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16):41-44
转基因生物是风险传播的经典案例。复旦转基因争论是媒体与科学界在风险认知方面差异的具体呈现。媒体缺乏科学精神,科学亟待社会契约是科学的风险传播难以沟通风险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在平衡多元的框架下进行风险沟通,取得包括媒体和科学界在内的多方谅解,是改善风险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贾鹤鹏  王大鹏  闫隽 《现代传播》2015,37(2):25-27,33
科学媒体化是近年来在科学传播领域广受关注的议题。本文梳理了媒体与科学关系的发展,阐述了科学媒体化提出的过程,并分析了科学媒体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媒体化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它对科学传播的挑战,同时对科学媒体化进行了反思,提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开展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科学媒体化现象促进科学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性别视角与科学传播的视角都是传播学研究中经常借鉴的理论研究角度。女性频道中关于科学传播的视角并不明确,从对女性频道内容分析中看出,科学作为强化女性弱势的工具,成功地起到了使女性认同其价值观的效果,女性作为双重受害者,对安逸的认同巩固了其被动的地位。科学内容的运用仍是为传统的意识对象服务,加剧了女性的不平等地位。科学的传播如何提高女性科学素养,选取哪些适合女性的科学知识,仍是网络媒体和社会大众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读奎包姆的《科学与大众媒介》,对科学传播的内涵及其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循着科学传播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传播存在着科学家与科学记者之间、科学记者与大众之间"文明的冲突",科学记者在传播过程中的原则与具体做法。同时,奎包姆还指出了科学记者的培养及科学传播的未来等重要问题。这些对于指导我国的科学新闻报道及大众媒介素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海报日渐成为我国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本研究立足于计算图像传播视角,采用视觉框架理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以人民日报2022年全年新闻海报微博数据为样本(1111条),考察了新闻海报外延层次和风格层次视觉框架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外延层次框架包括新闻主题、人物呈现和标题句式三个变量;风格层次框架包括图文组合情况、主要色调和信息量三个变量;传播效果聚焦于认同效果和互动效果两个维度。结果表明,外延层次和风格层次框架整体上对认同效果和互动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政治外交和灾难事故等主题的新闻海报更容易获得认同和引发互动;包含多种媒介形式的新闻海报有助于更广泛传播;感叹句式标题、包含人物元素、暖色调等因素对提高新闻海报传播效果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新闻海报在计算图像传播背景下的传播机制的理解,也为媒体从业者提供了实践指导,指出了计算图像传播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起了科学界、传媒界及受众的普遍关注。然而大众传媒在按照传播规律对科学信息进行二度创作,将科学话语转换为适于大众理解的传媒话语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的问题,影响科学传播的有效进行。本研究拟从科学传播的四大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及受众等四大维度入手,审视科学传播中大众传媒应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国外面向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共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外面向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现状,得出科学数据共享意愿和行为具有四大特征:数据共享意愿和行为因研究背景而异,数据共享意愿与实际行为存在差距,数据再利用经验与共享倾向相关,数据共享途径多样化。阐述影响科研人员共享科学数据的五个因素,包括个人利益权衡、开放获取的压力、技术与标准问题、文化和法律因素、利他心理因素。提出图书馆应参与科学数据管理,提供数据素养培训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我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新举措,而且还是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的新路径。“互联网+”双创大赛融合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优势,“互联网+”双创大赛既是一种项目导向式创新型科学教育,也是一次面向大众的科学传播活动,对于高校教师、在校大学生和高校管理者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霞  姚远 《编辑学报》2012,24(4):323-325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科学的研究视角并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研究创刊于1915年的中国《科学》月刊在传播科学方面的编辑策略,为近代中国以期刊为媒介的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科学》以中国科学社为依托,清一色国外留学生的创办者与主笔者,"专述科学,归以效实",图文并茂等独特的科学传播编辑策略推进科学与科学教育传播,对近代中国科学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拓了现代科技期刊传播科学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科学传播一直是活跃的研究领域,而大众媒体一直被视为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连接着科学与大众。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里,新媒体影响着科学传播的范围、受众及效果,更重要的是,科学传播本身对媒介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从新媒体发展出发,研究新媒体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和在新媒体影响下产生的当代科学传播对媒介领域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当代科学传播带给媒介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博客作为现代科普领域的新生力量,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播模式,倡导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科学传播理念,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科学观的特征.基于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博客的特征进行解析,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博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科学传播是从科学共同体向公众进行的科学知识以及以科学知识为载体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传播,这种传播需要借助于各种媒介载体.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科学传播超越了知识的层面,扩展为对有关科学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以实现一个目标或目的,或者更深入地理解与科学相关的争议性议题方面的多元观点和关切.在新的时期,科学传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种挑战既有实践性的,也有理论性的.  相似文献   

18.
许莹 《新闻前哨》2020,(2):30-32
新媒体传播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双向信息流动,但科学传播中的价值认识分歧依然突出。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中的圈层化现象,可见群体隔阂、观点与个人经验超越事实影响认知等原因形成了科学传播价值认同的阻碍。在媒介化社会,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更作为交往中介而存在,本文基于对不同媒介主体所构成的立体化传播网络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媒介主体交往的应对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黄小茹 《编辑学报》2009,21(1):92-94
介绍美国科学编辑理事会针对科技期刊出版中的突出问题和促进出版诚信所制定的政策和指南,以及采取的包括年会、短期培训班、专题调查/研究小组在内的各种措施。详述其促进出版诚信的重要新举措,即制定和发布《促进科学期刊出版诚信白皮书》,分析白皮书制定的背景、定位与作用、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说明科学编辑理事会各项政策、指南和措施、活动之间的关联与配合,以及对科技期刊出版诚信工作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思想,为此后一系列国民智识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从外部来看,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促使先进知识分子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为阵地,以青年群体为重点受众,以开启民智为目的 ,展开科学传播实践.从内部来看,其传播活动具有以科学事实澄清误解,以科学精神再造人心,以科学文化改良社会,提升"科学"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的特点.《新青年》的科学传播实践对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但开启了国民智识,开化了社会风气,而且为五四运动的全面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营造了良好氛围.立足当代,其科学传播实践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当下科学传播要始终以解放人民思想为起点,以打造媒体平台为支点,以壮大传者队伍为要点,以培育科学文化为重点,以服务国家发展为落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