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我国本科阶段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也为生态化口译教学模式的构建带来了启示。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依据,探讨如何从教师角色定位,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选择及教学评价和测试系统构建等方面勾勒出生态化的口译教学模式,提高口译教学质量,培养职业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方性法规翻译成为法律翻译的热点。本文拟从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研究地方性法规翻译的特点,探索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原则在法律文体翻译中的可应用性,从而建立法律文本与生态翻译学之间的联系,期待对法律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新词新语的翻译在对外传递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新动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用理性、科学的翻译理论来指导新词新语翻译成为必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翻译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但它将翻译放在生态系统中,考虑到了翻译的各个维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用理论,对翻译实践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从生态翻译学"多维"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和指导新词新语翻译,可以对新词新语翻译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如何通过准确的翻译,让中国国家的作品走出去,让中国文化在英语文化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则成为当代翻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生态翻译学是新时期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突破,是实现生态学与翻译学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理论体系。基于此,本文以阎连科作品的翻译为例,结合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对翻译方法及理论进行探究,以期对中国文化的翻译与推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主要以适应性原则和三维翻译转换方法为基础,在旅游宣传语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使其表意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本文首先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和旅游宣传语特点进行介绍,进而分析生态翻译学对于旅游宣传语翻译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具体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旅游宣传语翻译策略,包括语言适应性转换、文化适应性转换、交际适应性转换等。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强调将翻译活动纳入“翻译生态环境”之中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结合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启示,尝试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和翻译课堂相结合,研究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指导作用以及与课堂的互相融合适应性,改变翻译课堂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7.
阐述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以河南省历史文化景点的英译为案例,分析景点名称的英译不当之处,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景点名称的英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并给出建议性译名。  相似文献   

8.
《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选取有别于传统翻译史的角度,对翻译史进行追溯并印证了翻译实践与理论间与生俱来的良性互动关系;以今为鉴,对现阶段翻译理论与实践间的脱节问题进行反思;厘定概念,对翻译理论研究中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厘定并尝试性对翻译学学科疆界进行划定,以明确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各自地位以及与翻译学间的关系;从个案入手,对当今中国之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指出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方为翻译学者的治学之道;指出翻译研究始终是一个"学"、"术"共生共显的过程;为翻译学者指出了一条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间互构、互补、互彰之路。  相似文献   

9.
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了加强抗疫和防控的宣传,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机构都制作了各类抗疫公示语。本文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结合相关实例探讨了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在翻译防控新冠疫情公示语上的使用[1],论证分析了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翻译策略,以期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公示语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不仅关乎语言语际的转换,也涉及文化形态的反映或改造,同时对受众交际意图的实现也尤为重要。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本文从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的多维度转换角度出发,对《唐顿庄园》中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希望对该领域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对翻译教学启示的基础上,从创设理性和谐的翻译教学生态环境,以"译者中心"理论统领翻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采用"译者中心"的生态翻译教学方法,建立"事后追惩"翻译教学评估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进一步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释意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译意,应是"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实践中培养"脱离原语外壳"、语言转换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小说翻译鲜为人研究,而实际上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的原则、多维的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生态翻译的方法及"三维"的转化(又称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入手,探讨许渊冲的小说汉译,以期为许渊冲翻译思想理论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笔者课题组通过调研台州市公共标识语翻译现状,发现台州市公共标识语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笔者尝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公共标识语翻译,希望从更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台州市公共标识语,并在英语课堂中使用台州公共标识语翻译第一手语料希望可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翻译思维。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胡庚申教授(2008)认为,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种"实指"。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翻译生态系统下如何培养翻译硕士学生的系列翻译能力。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要达到比较高的翻译境界,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就要动态地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翻译的自然环境、翻译的社会环境、翻译的规范环境以及译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等,这样才能做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符合当时交际语境的译文。所以,翻译硕士的教学就要紧紧围绕上述能力的培养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作为一门覆盖面大、容纳度高的科学,应用在翻译领域中产生了更具特色和适用范围的独立理论体系,即生态翻译学。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生态翻译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性作用,立足于公示语作为公共设施语言的特殊性,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作为抛砖引玉和创新选择的角色,使公示语的翻译效果更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了公示语翻译工作的生态性特点。基于此,本文站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围绕公示语的翻译工作展开研究,使公示语翻译更加契合老百姓的需求,更加和谐地融入在生态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进行文化的交流。网络流行语在网络语言和文化传播中有着重要和独特的地位,但网络流行语在翻译过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争论。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观念出发,运用"三维转换"的核心理论来探究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希望能促进网络语流行翻译和网络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园林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园林、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平衡为译者带来了挑战。生态翻译学认为,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的生存,必须对译语环境进行“补建”。该理论为园林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一书中苏州古典园林介绍部分的英译为例,具体探讨园林翻译中译语生态环境“补建”问题,为园林翻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商标词的翻译实践,主要论述了商标词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文化原则和产品信息原则,并且例举了常用的四种翻译方法:直译、音译、意译和转译。  相似文献   

20.
法国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对我国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释意派口译理论指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原语理解(也叫话语阐释)、脱离原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也叫信息重组)。该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单向解码过程,而是理解思想与重新表达思想的动态过程。口译过程就是释意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目标及现状,然后探讨了释意理论关照下的口译教学模式,以便运用到我国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