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研究从自然书写、整体性原则、交融性审美及主体间性四个维度,建构了诗歌美学的批评范式。自然书写主张回归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整体性原则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交融性审美主张委身于自然之中,物我两忘,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主体间性倡导人与自然万物相互敞开,开展对话,彼此交流,共同拥抱。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爱自然教育是开展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自然教育,普及自然知识,引导入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人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要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社会风尚;促使人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激发人去探索自然规律,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周念丽 《动漫界》2022,(12):25-28
一、"亲爱自然力"的定义 英国教育家约翰·亚当斯提出,"自然"一般包含以下三种:一是指人的个别天性;二是指与"艺术"和"人为"对立的自然;三是指自然界.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人,他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性和理想人格;对自然,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和归顺自然.  相似文献   

4.
卢梭对"自然教育"作了独特的诠释:(1)自然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2)自然教育即儿童自然状态的回归;(3)自然教育即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进行的教育;(4)自然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这种新的"自然教育"观对加深西方自然教育内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儿童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教育就是儿童依据自身的本能、兴趣、需要率性发展;回归儿童的自然状态,其实质是反对成人对儿童的过多干预,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保持儿童的本真状态,回归儿童自身,让他们顺应天性而成长;教育适应自然就应当遵循成长中人的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人的年龄特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自由天性,促进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也是自然;人格意志归根到底也是自然。故而王充认为:命不可勉。  相似文献   

6.
教学《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课,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追求教学的自然生长: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追求新课导入的自然生长;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追求前后衔接的自然生长;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追求思维发展的自然生长;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追求知识探究的自然生成;基于学生的已有技能,追求知识巩固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7.
“自然”既指大自然、自然物象,又具有天然合理、自然而然之意。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自然”观包括以下内容:文学作为一种人为创造活动的产物,出于“自然”,合乎“自然”;诗文所抒发的感情应当是真实自然的:文章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整体风格上都应自然而然;对文学创作而言,后天的功夫固然不可或缺,但自然禀赋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年级自然教材,指五年制小学第五、六册自然教材,六年制小学第五、六、七、八册自然教材。 这两套自然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自然教材的组成部分,它的编写指导思想与低年级自然教材是一致的,仍为: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面向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把国家公园作为开展自然教育的天然宝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国家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教育功能,是自然科普教育的"宝库"、自然体验教育的"圣地"、自然价值教育的"殿堂".其设立能够唤醒民众意识,促进自然教育开展;提供教育资源,充实自然教育体系;创新教育实践,提高自然教育质量,是推进自然教育的重要抓手.要释放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然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自然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自然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然发展”。“自然发展”有连续性、类似性、灵活性三种理论形态。连续性即直接的继承关系;类似性即间接的继承关系;灵活性即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艺术美的追求来源于人对自然、自身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目的是找到自然和自身所存在的艺术真实加以表现。这种艺术真实有表现自然外在表象真实的现实主义;也有对自然、神话、事件进行理想化表现的理想主义;还有因对自然、神话、事件等外因的观照而激起的艺术家内心情感真实体现的表现主义。  相似文献   

12.
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他们诗歌创作都有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准则,但他们自然观与宗教观在作品中却体现为质性自然与宗教式迷狂,以及融入自然与道法自然。这些特质使得两位田园诗人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要求人类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类回归自然、敬畏自然、关爱自然。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中的不少儿童文学作品着力书写人与自然、尤其是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呈现了人与自然的诗意相处、互动交流的和谐关系,倡导儿童回归自然、回归天性;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启迪儿童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张扬人类对自然生命的博爱精神,激发儿童怜悯生命、关怀自然,赞扬人类的忏悔与救赎精神,引导儿童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分析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有益性话语。二十四节气中人与自然万物共情,体现了有益性话语中把自然放在中心地位、人与自然友好和谐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中的物感机制,体现了有益性话语中积极情绪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二十四节气中动植物的自然美和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行为,展现了有益性话语中人沉浸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窗口,是幼儿探索、观察动植物的有利场所。但在实践中,自然角活动存在价值认知的“片面性”、情境创设的“虚设性”、探究过程的“浅显性”、探究结果的“终结性”等现象,由此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的科学探究,让自然角从“景观园”变为“探索园”。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淡然;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变得睿智;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学会感恩;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学会坚强……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  相似文献   

17.
<正>大班美工区的自然材料能够使幼儿间接接触自然,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作,并根据季节、主题、园内外资源等主动收集适合的自然材料,并对班级的自然材料进行分类。教师在美工区指导幼儿使用自然材料时,应以启发引导性的教育为原则,把握恰当的介入时机,并注重介入后的指导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梭罗的自然观不但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江都市教育局针对近年来小学自然教师显著增加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自然教师的岗位培训。这些措施主要有:①市成立自然中心教研组,区、乡成立自然教研组、备课班,从上到下形成管理网络;②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不脱产的自然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乡、校正常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培养骨干;③以义务教育教  相似文献   

20.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而自然生长观下篮球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本文拟从:一、挖掘自然特色材料,拓展幼儿艺术空间;二、建构自然特色环境,营造开放的体验场;三、开展自然特色活动,享受篮球艺术情趣。三方面来阐述自然生长观下幼儿篮球特色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